首页 > 网贷

监管生效?并非所有平台都可以大而不倒

网贷 金里的鲸 · 零壹财经 2016-05-13

关键词:监管p2p

事故频发,作为投资人应该摈弃大平台不会倒、倒不了侥幸心理。

 

最近有消息称,上海理财公司炳恒集团陷入兑付危机。加上不久前的中晋、金鹿财行等事件,让上海资产管理公司风险事件出现区域性质更加明显。

 

但与其他两起事件不同的是,上海炳恒资产管理虽然确实陷入了兑付危机,但有媒体报道“炳恒集团旗下有两家线上P2P平台,目前的待收规模接近1亿元,但尚不清楚其线下理财规模有多大”,也有报道称炳恒集团员工及客户投入的资金从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与以往线下理财公司出事,P2P即成“背锅侠”不同,这一次媒体快速明确地报道了炳恒集团中P2P线上与线下理财的占比,有效避免舆论再次将矛头指向网贷P2P。知情人士透露称,炳恒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后,陆续有分公司关闭,但“线下理财体量庞大,线上平台即P2P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存在假标和自融。”

 

所以,严格意义上,它算是一家线下财富公司。

 

吸引外界眼球的是,炳恒集团十分热衷于邀请明星代言,并通过赞助电视节目、邀请明星助阵来扩大知名度。炳恒集团曾赞助过《金星秀》、《广场大民星》、、BIGBANG2015年世界巡演上海站演唱会、华谊ELLE之夜等节目。炳恒年会还邀请了周传雄、陈志朋等歌手,演员陈坤、潘长江、姜昆等二十多位娱乐圈明星更是发去了视频祝福。

 

当然,在经历过e租宝、中晋资产、金鹿财行、鑫琦资产等多家理财平台邀请名人明星以赞助、入股、出席发布会等形式为平台站台后,我们对于炳恒集团热衷于与娱乐界合作的行已经见怪不怪了。

 

令人震惊的是,炳恒集团将广告打到了建设、农行等四大行。炳恒官网显示,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地700多个银行营业大厅滚动屏幕可同时播放炳恒集团宣传广告。

 

对于这一做法,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表示“这个事件中,银行有飞单嫌疑”,且不排除炳恒集团与这些银行内外勾结,让银行客户经理打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名义向投资人推销该P2P产品,信誓旦旦地承诺收益高、本金有保障,使投资人误以为买的是银行自营理财产品。

 

如果真是银行方面飞单,不禁让人想起去年保险公司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少数P2P平台大量招募原属保险公司个险渠道的保险从业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引诱消费者退保后购买P2P产品;或是承诺P2P产品高收益,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质押”。这类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借助银行和保险公司信用为自己背书,很多踩雷的投资者在事后均表示正是冲着一些保险公司的品牌作出的投资选择。

 

有观点认为,线下门店等集中风险的爆发,与近来互联网金融政策的出台和整治有着极大的联系,加上风险传导效应,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在这一次洗牌被淘汰出局在所难免。

 

这次炳恒集团网站发出的公告可见一斑:“针对近期社会舆论关于P2P存在高风险的影响,众多客户对P2P行业失去信心,出现大批量赎回的情况,导致我司正常资金兑付出现紧张。”

 

除去确实存在坏账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的情况外,舆论引起的恐慌会使投资人集中赎回自有现金,未到期投资者选择债权转让出售债权就是一个例子。上海近段时间以来线下理财平台状况频发可能引起了投资者的警觉,炳恒正是受此影响。这种情况将会使平台陷入流动性危机,实力不足的平台如遇个人准备金不足的情况就可能破产倒闭。

 

这让笔者联想到行业内一直存在的杠杆问题——从防范风险来看,市场风险偏好和监管层面都在有意降低杠杆比率。例如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的担保金额只能是注册资本的金额,而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并控制担保的集中度风险,对单个担保人的融资性担保余额不能超过净资产的10%。担保公司一旦超额担保,随着交易量增大,担保手续费收益和保证金可能将不足以承担100%的风险,担保公司就有可能面临无法兜底的情况。

 

衡量平台风险系数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此P2P平台的杠杆率。撇开e租宝庞氏骗局,如果待收资金过大、不管有多少风险准备金、注册资金,在如此巨大的规模面前,若是出现集中兑付,平台垮台自不必说。

 

因此,P2P平台特别是大平台更应重视这一问题。降低待收金额,通过设定杠杆参数来避免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例如平台有多少稳定的运营能力和实际存在多少能力之间需要设定一个杠杆,当平台成交量扩大时,这一杠杆系数也需要相应调整,不能过度扩大,不然有导致风险不可控的可能,目前即使是规模排在前列的平台也存在杠杆系数过高的情况。

 

把有名人助阵、挥金如土的大平台,笼统判断为实力强、资金强、业务强、风控强,这是不对的。事故频发,作为投资人应该摈弃大平台不会倒、倒不了侥幸心理。

 

为什么这么说?与小平台靠自身实力吸引投资人不同,大平台凭借已有流量在标的、资金去向等信息披露方面反而不及小平台透明。而靠线下门店发展或往线下门店发展,都有可能出现平台资金去向不明和难以被监管的情况,甚至容易出现道德风险。也有人提到,靠电商模式发展起来的平台容易让其放低自身风控要求,大规模的资金端涌入必然拥有足够多的资产端供应,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优质资产匮乏的情况下,大平台出现问题的风险确实存在。而金融风险的滞后性一旦在大平台发生,将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印度借贷平台Capital Float获2500万B轮融资

下一篇>宜信唐宁:对互联网金融既不应神话,也不应妖魔化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