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只对抵押物放贷,银行岂不是要退化成当铺?
观点 AZn 零壹财经 2019-01-24 阅读:21219
姚洋认为这与降杠杆降得太猛有关。他说道,我们过去在去杠杆上趋向于简单粗暴,用运动方式管理经济。这其中,资管新政的问题最大。
第一,资管新政要求银行把表外业务转表内。影子银行本来是表外业务,没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实体经济、民企企业,包括地方城投等获得资金的一个市场化渠道,一旦按要求全部转回表内,就要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银行的融资放大器作用马上骤降,特别是中小银行,本来就资本金不足,现在完全没有能力放贷。这无疑于我们把信贷的水龙头一下子掐死。
第二,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到资管公司,但资管公司的业务被大大限制。本来财富管理比较市场化,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创新空间,但现在限制资管公司产品的证券化,业务受到很大约束。
第三,其它影子银行业务也大幅度收缩。比如,小贷公司等开展的助贷业务全部叫停,致使小贷公司大面积停摆,消费信贷急剧收缩。所谓消费降级,我猜与此有关。
严厉资管的后果是整个经济的池子里没水了,金融的毛细血管被堵塞,即便央行往池子里大量注水,水也流不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成了一句纯粹的口号。
对此,姚洋建议,采取两个救急的治标措施和一个治本的措施。
第一个救急措施是财政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要提前发放,估计在1.3万亿,财政部中央转移支付提前发放也有1万多亿,如果2019年一季度真正把这两项做到位,地方政府就会有一些钱发工资,同时把一些停工项目做起来,地方政府可以少欠企业一些债,这样整个经济池子里就会有水。地方政府融资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但当下救急更重要,救急离不开地方政府,要允许地方政府花钱,让他们把水龙头打开,帮助充裕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第二个救急措施是央行要认真考虑购买面临被清盘的企业股票或者债券。监管风暴、资管新政现在把金融末梢卡住了,央行常规手段发的钱进不去实体经济,不如干脆直接往实体经济里注入流动性。美国政府在奥巴马当政时也这么做过,财政部直接给AIG注资两千亿美元,结果退出时还赚了两百亿美元。如果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央行这么做也会赚钱。
而治本措施则要对资管新政进行认真的反思。影子银行真要一棒子打死吗?金融创新真的就那么危险吗?如果我们的银行还停留于只对抵押物放贷,银行不是要退化成当铺吗?姚洋建议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金稳委等有关机构一起把资管新政等抑制金融创新和堵塞金融末梢的政策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看看哪些要坚持,哪些要缩减。资管新政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影子银行的所有创新都一棍子打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