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被收购、ofo生死未卜、小蓝倒闭 共享单车要凉凉了吗
资讯 张铮 零壹财经 2018-12-12 阅读:5324
共享单车行业颓势渐显。
又一个寒冬已至,骑单车人越来越少,共享单车真要凉凉了吗?
01丨共享单车上半场:从百家争鸣到橙黄之争
2014年,ofo小黄车创立进入校园,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出行问题,共享单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15年,共享单车市场仅有ofo、摩拜、骑呗单车等品牌。
随着摩拜大规模投放,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冲出校门走向社会。无桩共享单车取用方便,迅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共享单车出现井喷式增长。
2016年市场上共享单车品牌达30多家,覆盖城市从北京、上海、深圳向全国其他一、二线城市延展。
2016年底,百度贴吧里一张24个共享单车APP霸屏截图在网络蹿红,不少网友戏称“留给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多了”,单车企业百家争鸣盛景可见一斑。

根据2017年APP月活跃用户量,共享单车品牌可划分为三个梯队:
表1 共享单车品牌三个梯队
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零壹财经整理。

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零壹财经整理。

图1 共享单车企业单车总体投放量情况
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
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市场上共创立77家共享单车公司,向市场投放2300多万辆单车,覆盖200多座城市,累计融资额超过260亿人民币。
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投放数万甚至数十万辆单车,越来越多资本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似乎只要拿得到钱就可以做共享单车这门生意,哪家拿到的资本多哪家就可以赢得共享单车市场。
一场资本的狂欢也由此而生。
公开资料显示,ofo在2016年至2017年7月共完成七轮融资,从A轮到E轮,总融资额超过13亿美元,约合88.9亿元人民币。涉及投资方包括滴滴、阿里、小米、蚂蚁金服、DST、中信产业基金等十多个明星资本。
在ofo鼎盛时期,内部员工表示,ofo投资金额远大于需要现金量,资金出现积压,钱多的花不完。
同期,摩拜完成八轮融资,从B轮到E轮,金额超9.15亿美元,约合63.5亿元人民币。
2016年-2018年,共享单车全行业累计融资额超过260亿人民币,ofo和摩拜融资金额远超其他企业合计金额。
02丨共享单车的下半场:从资本狂欢到一片狼藉,从橙黄之争到三足鼎立

表2 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政策汇总
来源:零壹财经整理。

来源:零壹财经整理。
悟空单车、町町单车等共享单车公司陆续倒闭,共享单车二三梯队品牌迎来倒闭潮。
2017年寒冬,倒下了一批单车企业(如表3所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7年12月发布建议中指出,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相继停止经营,未退还所收押金、预付费逾10亿元,涉及消费者数百万人。
其中很多共享单车品牌早已经不知去向,很多资金实力较弱中小型企业默默死掉都没有引起社会注意。
表3 共享单车企业退出情况
来源:零壹财经整理。

来源:零壹财经整理。
2018年2月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截至目前,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投入了2300万辆共享单车,其中已有20余家已经倒闭或者停止运营。
2018年4月4日,摩拜被美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免去了灭亡危机。
如今,共享单车赛道上,第三梯队已经不存在。第一梯队摩拜和ofo两家利用资本和资源优势,摩拜被美团收购以求生存,ofo凭借着市场份额和巨头融资艰难维持。第二梯队哈罗单车和永安行合并以求抱团取暖,小蓝单车被滴滴托管以求回生。
2018年,共享单车市场上形成了摩拜、ofo、哈罗单车三足鼎立格局:
首先,美团全资购买摩拜,腾讯投资美团网,摩拜由微信入口接入,美团、腾讯、摩拜三方处于同一阵营。

再次,滴滴是ofo第一大股东,2018年开始打造自有青桔单车,然后托管已退出市场小蓝单车。目前,青桔单车和ofo在滴滴出行入口接入。
03丨寒冬已至,无法盈利的共享单车将何去何从
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根据美团招股书显示,收购4月份剩下26天时间里,摩拜单车拥有2.6亿次骑行,每次收入0.56元,总收入1.47亿元,折旧3.96亿元,经营成本1.58亿元,总亏损4.07亿元,摩拜似乎成为了美团一大负担。
而另一个头部企业ofo从2017年冬天至今,一直被投资矛盾、高层冲突、资金链断裂、裁员、廉价收购、破产重组传闻围绕着,ofo官方微博更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发布了多达13条辟谣声明。

在2018年11月ofo全员大会上,创始人兼CEO戴威为了鼓舞士气表示ofo不会倒闭。但12月以来负面消息仍然不断,街头投放锐减、车辆损坏、押金难退,因财务问题遭到至少9家公司起诉等等。
不管ofo官方多努力打气鼓劲与辟谣,资本夹缝中生存ofo似乎已处在“钱途末路”,生死未卜。
共享单车企业模式是从融资到造车到再融资再造车,企业自己没有造血能力,一味寻求外部资金来运营,一旦外部资金断裂,整个企业就面临倒闭风险。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资本退出是必然,怎样在这种必然中寻求新的出路。
共享单车问题关键是,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至今为止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一例外都没有在共享单车行业实现盈利,没有找到可以支撑起这个行业的盈利点。
理论上,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取两个费用,骑行和单车押金。
随着交通部将拟定共享单车押金监管政策消息一出,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开启了“有条件”的免押金服务,免押金就意味着共享单车不能依靠押金赚钱,未来共享单车唯一收入是骑行费,ofo骑行收费标准是1元/小时,摩拜是1元/30分钟,哈罗单车是1元/30分钟,这点钱远远无法收回成本的。
哈罗单车于2018年9月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携手嘀嗒出行、首汽约车、高德地图等,将网约车纳入服务范围。此外,它还宣布与上海申通探索“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的创新合作。哈啰出行正在探索新模式,从单一共享单车企业成长为囊括哈罗单车、哈罗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平台。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
天冷了,共享单车能否撑过2018年寒冬迎接2019年春天?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