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裁员风波 是“狼来了”还是裁汰冗员?
网贷 宫钰 零壹财经 2018-12-05
据媒体报道,宜信方面称,根据之前统计党员数量的信息来看,大概有4万多员工。这种规模,在金融科技行业里,称得上“头部企业”了。如果消息属实,裁员三分之一则意味着一万多员工面临失业。此事一经传出就迅速在网上发酵。
零壹财经向宜信相关负责人求证此事时,得到的回复是“裁员消息不属实,随着宜信在各方面的不断夯实和拓展,需要在人才战略上积极布局,不仅涉及短线的人员调整与优化,还会涉及更为长远的人才引进和发展。”
一位金融科技资深从业人士向零壹财经表示,今年对宜信这样的公司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监管层的一套组合拳下,行业大洗牌,企业优胜劣汰,即使是宜信这样的巨头企业,也难免不受影响。裁汰冗员是必然的事。
到底裁没裁?
今年6、7月份网贷行业现爆雷潮,据零壹财经发布的P2P网贷行业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仅2018年第三季度问题平台(不含部分逾期或暂停运营的平台)数量就达到239家,主要表现为清盘和立案。截至12月5日,正常运营的平台数为1392家。
每一家P2P平台倒下,就意味着有一批人要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遭遇。有的平台规模小,员工大概也就数十人到上百人,而有的大平台,则有上千名员工。
更是有多家网贷公司被爆出主动裁员消息。有的是受监管贯彻落实的影响,有的则是市场不景气导致。
2017年11月,某网贷公司在美国刚上市不久,就在现金贷监管的背景下,逾期率上升,业务被迫收缩,然后开始裁员。裁员范围涉及现金贷业务部门市场、研发等多个线条。
2017年12月,万达金融大量裁员,有媒体爆出包括快钱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裁员接近70%,万达并没有出面否认,甚至变相承认了裁员计划。
2018年8月,凡普金科就爆出其裁掉了18个应届校招生,另有20人转岗。凡普金科当时的回应是“实际上并不存在裁员一说。考虑到市场环境,公司暂停了部分内部孵化的业务线,同时就线下门店做了调整,因此从集团层面做了人员结构精简优化。”
2018年11月30日,有自媒体称,P2P平台PPmoney万惠集团多个部门解散,并因此拖欠多名员工工资和奖金约200余万元,此次裁员不发提成,不按劳动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致使大部分员工去集体仲裁,目前仲裁已立案,等待开庭。对此,PPmoney官方回应称相关传言并不属实,公司生产经营秩序一切正常,并已经通过法务部采取措施积极维权。
2018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上述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业内人士指出,有的公司裁员可能是空穴来风,而有的公司则是确有其事,只是大多数没有网络上传的那么大范围,不讲道理甚至违反劳动法。行业迅猛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跑马圈地,招人扩展新业务,现在形势欠佳,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现在国家也出台政策,给大家保驾护航,寒冬时节,不管怎么样,活下去就是成功。
美国网贷公司也曾“遇雨无伞”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6年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网贷行业增速放缓,迫使美国网贷公司纷纷开始裁员。
包括LendingClub、ProsperMarketplace和Avant在内的多家美国大型网贷公司都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表明他们面临的困境并非短期的市场调整,而是会长期持续下去。就连业绩较好的学生网贷公司Earnest和CommonBond也开始裁员。
这些公司的裁员比例在5%-40%之间,被裁掉的多数是资产端员工。
曾经迅猛发展的美国网贷公司裁员的原因是,彼时,刚刚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网贷公司,还没有适应宏观经济大环境,就碰到了美国经济下行周期。再加上平台机构资金体量过大,资金来源不均衡,网贷资产质量下滑导致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资金大面积撤离,使平台的资产端陷入困境,这也就不难理解,资产端员工成为被裁员主力军的原因。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