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信用科技助力金融零售业务

观点 花球 零壹财经 2018-11-27 阅读:5380

关键词: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信用科技零售金融

2018零壹财经新金融秋季峰会上,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上作《智能风控助力新零售信贷发展》主题演讲
11月27日,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主办的 “金融改革四十周年 度“势”创新——2018零壹财经新金融秋季峰会“在上海召开。在中国金融改革40周年之际,本次大会聚焦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精英人士,探讨金融改革历程、发展变化及未来趋势,助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在会上作《智能风控助力新零售信贷发展》主题演讲,阐述金融行业中的信用科技,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两个观点和四个问题。
 
观点:①从金融的信用视角来看,零售业务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崇;②金融科技对于整个小微或者零售业务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核心中起了一些作用。
 
问题:第一,金融科技赋能传统机构问题;第二,投资者的教育问题;第三,征信体系基础设施的问题;第四,传统金融机构在发展消费金融的问题。
 
附演讲实录
 
闫文涛(中诚信征信总裁):各位嘉宾下午好!首先祝贺零壹零售智库的成立。
 
我今天没有做PPT,主要是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观点一:为什么这么几年来,新零售、零售业务这么受到市场的认可?
 
因为我们中诚信是国内最大的信用产业集团,可能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我们是市场最大的评级机构,我们中诚信征信公司一直聚焦于企业征信和大数据风控、金融科技这一块,但是我们去年有一个新的理念(在业内提的),叫信用科技。
 
我说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从金融的信用视角来看,为什么零售业务会得到这么多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崇,因为从我们做信用产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无非把信用分为四块:
 
第一块:政府信用,以国债、地方债,或者以政府、一个组织的信用为支撑,来进行的一种信用扩张、信用融资。
 
第二块: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可能更多的是上市公司、大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债,它更多依托的是企业自身的业务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可能这个更多的是资本市场评级机构做的一些事情。
 
第三块:个人信用,比如说2014年互联网金融起来之后,整个技术支撑对于个人的信用可能有更好的刻画,以此为支撑,可能给了大家更多的个人借款途径,以个人的信用来进行一些融资。
 
第四块:资产信用,以某些资产进行信用扩张或信用融资。
 
从金融的信用视角来看,我会就这4个方面来讲,为什么这些年来整个小微或者个人的零售业务有很大的发展呢?
 
首先,从金融的视角来看,这几年属于经济的新常态阶段,整个经济仍然处于下行周期,因为我们中诚信集团和人民大学发布了2019年的宏观报告,我们预测明年经济预测是6.3%,比今年的6.6%还要低,所以说明年经济可能会有进一步的下滑。
 
从经济的下行周期来看,这种以零售、小微为载体的小额分散资产,比一些企业的信贷或者大型机构更安全一点,因为我们近年看到,很多市场上出现了违约,一违约的话,估计投资人的收益直接是从1到0的差别。
 
但是,对于小额分散的一些资产来说,虽然经济下行,小额分散的违约率肯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毕竟有小额分散,能够通过一些结构化的设计有一些缓冲。
 
我觉得这是这几年经济下行期间,为什么零售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或者从信用视角来看的一个原因。
 
这是我第一个要给大家分享的,为什么这些年零售会得到那么大的发展。
 
第二块,2013、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起来之后,这些技术,金融科技的ABCD,甚至是未来的E,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对于整个小微或者零售业务到底在哪些阶段起到一些作用。
 
因为我们看到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核心无非就三个阶段:
 
阶段一:怎么样把风险给识别、挖掘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无论是过去有没有这种金融科技技术,第一步都是要把风险找出来,识别出来。
 
阶段二:怎么样能够在资金方和资产端之间高效的传递,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的愿景,就是能够高效传递,没有道德风险,第二块就是风险识别出来之后怎么样高效的把它披露出来。
 
阶段三:风险的披露出来之后,怎么样给它缓释掉,因为风险不会因为金融科技的技术出来之后就没有了,这不可能的,风险永远存在,只是以前我们没有这种金融科技技术看到这个风险,或者说看的深度不够,现在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可以把这些风险看的更深了,能够通过这种技术,使披露的更高效。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怎么样把风险缓释掉?有很多手段来缓释,比如说传统的土地质押、集团公司担保、第三方公司担保。
 
这就是一个方向,就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在国外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在2005年开始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了叫停,2012年国内资产证券化重启。
 
在这一轮技术里面,技术对于风险的识别有什么帮助呢?这是大数据的价值,为什么2014年之前我们很少看到P2P、现金贷这种消费金融的贷款出现呢?因为没有这种所谓的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的信用给一个很好的刻画,现在只是这个技术给了一个更好的维度、更多的维度,我们能把这个人刻画的更饱满一点,能够把以前看不到的风险挖出来,然后看到这些风险。
 
那么区块链在这个基础上,解决资金方和资产方之间的道德风险,我能够从资产的生成环节里,通过区块链的方式把这些风险挖掘出来,能够高效、透明的传递。
 
到了第三个阶段之后,为什么说这一轮市场看到了资产证券化的机遇呢?而且资产正证券化和金融科技结合起来,这里面也有两个背景:
 
背景一:经济属于新常态阶段。
 
背景二:经济属于下行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上行的阶段里面,很少看到能够……资产证券化不那么热,因为对于机构来说,还不如发一个简单的……因为经济上行好,整个从信用视角来看,比如说企业的信用很好,它完全可以用自己企业的信用进行融资,发一个公司债、信用债等都可以,不需要资产证券化这么复杂的技术。
 
在经济下行的阶段里,可能通过一些好的资产进行融资是更好的一个方向,资产证券化成为整个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交叉的领域,因为我们资产证券化最适合这种小额分散资产(车贷、房贷,或者类似于零售的贷款),这是最适合的。
 
因为根据欧美的经验来说,美国80%以上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都是由房贷、学生贷款、车贷这些底层资产组成的,和国内还是有一些差别,但是国内目前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我们看到了像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等,发了大量的消费资产证券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交叉。
 
通过这种设计,能够实现整个风险的缓释,能够缓释掉这些风险,我们觉得这是这一轮整个技术的发展对于零售很大的支撑作用。
 
当然这里面也需要一个机构去揭示其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现在我们看到不像传统的金融产品,这些机构的信贷人员、风控人员能够通过自己的风控专家经验,去看一个报表,看一个企业处于的行业周期和运行情况,现在通过一个大的资产,既要懂大数据的技术,又要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去挖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我们去年提出的信用科技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第二个观点,第三个的话是在这一轮里面新零售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看到今天有很多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自从去年我们就觉得这个提法有一点问题,为什么叫金融科技赋能传统机构呢?我觉得这个赋能是金融科技机构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太高了,因为我们现在全国的银行,中农工建交五家银行,加邮储六大行,再加上30家股份制银行、134家城商行。
 
我们看到现在所谓金融科技公司几千家,全国的银行基本上加上农商行有300、400家,要给这些金融机构赋能的机构,一帮一肯定是不够,应该是几家金融科技公司来帮一家银行,我觉得这个赋能肯定是不对的。
 
因为在这些持牌的金融机构里面肯定是一个服务的机构,更好的激发是这些科技、技术来服务传统的机构,为它们更好的零售业务提供更多的子弹,我们只是一个服务机构,而不是所谓的赋能结构,我觉得这个理念也要有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
 
但是这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很多纯技术的公司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我看到很多机构和银行交流的过程中,说自己的技术能够帮它们替代掉所有的人工,不需要太多人工的干预,我觉得这是根本对于风险和金融的一些不太了解或者是无知。因为我们在做金融的过程中,风险的管理经验,无论是对公的贷款还是一些零售贷款,一些风控的专家经验是没法取代掉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做大数据风控的过程中,当然大数据能够对人的刻画是比较饱满的,但是我们提倡的是数据+规则+经验,数据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很多在准入规则过程中,是靠风控人员的经验给判断掉的,经验形成的是规则,规则是没办法通过所谓的完全依赖大数据能够取代掉的,没有规则只靠大数据,我只能说更多是你忽悠这些持牌机构不懂大数据的本质。
 
所以,我觉得这点是要很好认清的。金融科技机构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时候,你要给金融机构说清楚,并不是说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于这些规则的无视、对于风险本质的无视。我觉得这一轮里面完全的技术派,或者是技术派给予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个误区。
 
第二,投资者的教育问题。
 
现在我们看投资者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投资者在投一些消费金融资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他不懂传统金融机构由于体制的限制,或者是整个技术、人员方面的投入,可能对于这些消费金融的资产想拿,但是又不敢拿。但是现在整个市场缺资产,缺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
 
现在市场上投的固定收益类的消费金融资产,更多看主体机构,他不看整个资产包的机构。好比资产证券化为例,我就看到BATJ这几家机构发达,我就认为他们的技术很牛,保证了资产包没有问题。可能更多消费只是信任这个机构本身的风控实力,并没有能力自己去开包检测。所以,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法靠自己的开包检测能力真正地拿非BATJ机构的资产,导致你的收益率就不会那么高了。
 
我们看到最近花呗、借呗发的ABS整个优先级的收益率都很低了,但是整个市场今年下半年的走势会相对来说低一点儿。
 
它投的这些资产里面,像蚂蚁发的,我不管它里面发的是什么东西,我就相信它发的,它的水平就很好,我觉得这是有一个道德风险在里面的。
 
我们希望后续的投资人自己能够主动地利用风控、金融科技的技术,加强对于整个资产信用的管理,而不只是依赖于谁发的。
 
第三,征信体系基础设施的问题。
 
除了PPP或者是分享金融,尤其是去年这一轮导致的共贷信息,市场上觉得共贷信息有很大的漏洞。今年我们作为八家机构之一,入股了百行征信,我们看到目前这一块儿的共贷信息收紧,百行也是积极地在做这一块儿的努力,我相信后续共贷信息的收集能够和央行征信中心有更多的交流,对这一块儿的风险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把控。
 
未来如果共贷信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资产底层的信用状况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四,传统金融机构在发展消费金融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们覆盖了国内的主要大行,我们覆盖了6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一半以上的银行智能风控业务。我们看到大行在这一块儿有很强的投入,因为大行毕竟整个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员实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对于中小行来说,可能就面临着无论从体制上,还是从整个技术投资上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于中小行来说,它不愿意更多一次性投入,来建立、购买金融科技服务商的产品,可能更多通过咱们一起做,做完之后通过分成的方式,来进行一些探索。
 
我觉得这是对于中小行来说比较理智的方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后续能不能真正地培养起中小行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画一个问号。不然的话,如果你和金融科技服务商,在服务的过程中,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的技术,最后只能沦为整个资金的通道,这个行未来的价值会越来越小的。
 
这是我们今天主要分享的几个方面,就是两个观点、四个问题,谢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 《中国金融业装备竞赛报告1.0》发布

下一篇>10家机构荣获“央财金融科技创新奖” 陈辉详细介绍《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