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与微信支付的对错与利弊
支付 慕楚 · 移动支付网 2018-11-26 阅读:8863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韩寒《后会无期》
韩寒《后会无期》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虽然偏执,但用于形容腾讯与民生银行近期的提现手续费上涨风波再合适不过了。
近日,微信发布了一则《关于向民生银行卡提现、以及转账到民生银行卡收费规则调整的说明》的公告,公告称民生银行的提现或转账手续费提升到0.15%,而其他银行仍然是0.1%。

于是在11月23日,民生银行也发布公告。

微信为了自己在用户心中“威信”,民生银行则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各执一词。或许都对,用户想知道到底哪方错了,但这事或许是各自利弊的争夺。
失衡天平的两侧,备付金与快捷支付
本次事件聚焦的快捷支付,是断直连的重点针对的模式。甚至许多人认为,快捷支付就是所谓的直连。
在支付机构发展的早期,备付金还没集中存管的时候,许多支付机构通过备付金来向银行换取价格低廉的支付通道,这是双方互惠互利的模式。银行方面拥有支付机构储存的备付金,可以解决吸储问题,而支付机构借此获取低价支付通道以及存款利息。以备付金换取低廉支付通道的天平,存在了很多年。然而央行的备付金集中存管,却彻底的改变了天平的两边。
2017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的通知》,备付金集中存管开始了,按照近期发布的114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按照114号文的时间轴,到2018年11月份,支付机构备付金的集中管存比例应该是90%左右。

回来看央行的断直连,其方式是将备付金与快捷支付天平的两侧同时砍断,如果备付金收的快,银行无利可图,快捷支付通道仍然低费率,银行不愿意;如果快捷支付关闭的快,支付机构通道费上涨,支付机构也不愿意。网联双十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完成了90%,而备付金集中存管也完成了90%。理论上来说,不应该出现微信与民生银行的此类矛盾。
当然,如果真是由于备付金交存,造成的快捷支付费率上涨,民生或许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银行会上涨快捷支付费率。
腾讯在作梗还是民生有野心
或许,快捷支付费率上涨并非是主因。
近期,中信、邮储、交行等大行先后宣布关闭快捷支付通道,如果通过网联或者银联的间连通道完成提现,则与快捷支付费率上涨完全没有关系。断直连完成90%的情况下,民生银行虽然没有完全关闭快捷支付通道,但通过快捷支付方式,流入腾讯体系的资金也应该较少,腾讯则选择上涨所有民生银行的提现手续费。无论是快捷支付通道,还是网联、银联的通道。
据一位银行人士介绍,银行的通道费用并不是统一的,用户多的银行,其议价能力更强,通道手续费自然会更高。由于不同银行的规模不同,网联很难将费率统一,目前为止,网联也尚没有公布收费标准,很可能沿用原来的收费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民生银行由于自身的成长,主动上调对外支付通道的手续费,网联也会相应上调。
在今年8月,民生银行对外公布数据,其电子银行年累计交易额突破了10万亿元,电子银行客户总数接近4500万户,市场份额稳居商业银行第一梯队,客户交易活跃度保持同业领先地位。民生是因为“膨胀”了,才上调手续费吗?
或许以上原因都不是,此事件之后,腾讯与民生银行的关系僵化。提现上涨措施实施之后,作为普通微信支付用户,如果必须要提现的话,笔者必然是不会选择提现到民生银行的银行卡,而改提现到其他银行。另外,在不解绑民生银行卡的情况下,该卡在微信支付上,变成只出而不进,民生银行的吸储受到影响。对于巨头的高频降维打击,民生银行该如何应对,后续事件值得关注。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