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不拆分的腾讯金融:集团荫护下成长的巨人

互联网+ 滕磊 零壹财经 2018-11-08 阅读:11810

关键词:腾讯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牌照蚂蚁金服

腾讯金融在腾讯控股整体发展战略下,正一步一步不断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的新生态,并成长为新金融巨头。
当一众金融科技巨头纷纷出于股权考虑或估值考虑或融资考虑,选择从科技母公司拆分出来时,腾讯金融始终坚持不为了拆分而拆分,而是服从公司整体战略。那么这种选择对腾讯金融的发展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腾讯金融在腾讯控股整体发展战略下,正一步一步不断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的新生态,并成长为新金融巨头。

一、金融牌照腾讯不遑多让

腾讯金融起步较早。相对于2004年底成立的支付宝,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成立于2005年9月,放在在十多年前,晚成立一年半多的时间显然不算迟到。而更早于2002年推出的Q币,尽管本质上不同于后来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但也曾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金融监管的警惕,可以说是腾讯的第一个金融创新。

金融牌照已可以召唤神龙。自财付通于2011年和支付宝一道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腾讯分别于2013年10月、10月、2014年、2017年9月、10月、2018年1月、2月拿下了小贷、保险、银行、证券、保险代理、基金销售和征信牌照。可以说已经基本集齐了金融领域所有的重要牌照,与蚂蚁金服相比不遑多让。

表1:腾讯金融和蚂蚁金服的牌照对比

可以看出,与蚂蚁金服相比,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几乎没有差异。不同在于,腾讯只有基金销售牌照,而没有基金管理牌照,同时腾讯也没有取得股权众筹牌照。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蚂蚁金服来说,腾讯通过入股富途证券和中金证券,获得了券商牌照。

除去基金管理牌照,在各大互联网巨头中,除了腾讯,蚂蚁金服、百度、京东都获得了众筹牌照,而对此对应的是,除了腾讯,另外三家都没有券商牌照。但股权众筹牌照的难度和券商牌照价值显然不在一个水平上。腾讯虽然没有众筹牌照,但其腾讯众创空间已经布局全国28个城市,34个众创空间基地,形成了有腾讯特色的股权融资服务。

二、腾讯海外金融布局略逊一筹

相较于蚂蚁金服自2014年开始的境外金融布局,腾讯金融的海外布局起步较晚。表2和表3分别列示了蚂蚁金服的境外投资情况和腾讯的境外金融投资情况。

表2:蚂蚁金服境外投资情况

表3:腾讯境外金融投资情况

腾讯境外金融投资尚显不足。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腾讯的海外金融布局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共投资了三家境外公司,分布在德国、菲律宾和巴西三地,涉及数字银行、支付和信用卡等金融子行业,还有一家中国的跨境金融科技公司。而蚂蚁金服则自2014年起,投资了包括美国、印度、泰国、菲律宾、韩国、新加坡、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巴西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支付、保险、小微金融、数字金融和银行卡等子行业。可以说不管是投资对象的数量还是规模上,腾讯都较蚂蚁金服略逊一筹。而目前较少的投资数量也决定了其投资行业和地区的多元化程度不够,限制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腾讯系的海外投资整体力度并不弱于阿里系。2017年腾讯以28起海外投资事件成为最活跃的CVC(投资于外部创业企业的企业基金,并不包括企业内部投资以及通过第三方进行的投资业务),并且是第二名阿里巴巴的两倍,可见腾讯的海外投资之活跃。以腾讯“财务”投资为主的投资风格和不差钱的资金实力,开始关注了金融领域的海外布局之后,料将会有更为密集的投资动作。

海外金融扩张难度不小。作为以社交和游戏起家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在金融领域进行海外布局,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尝试才能打开市场大门。毕竟,一方面,在海外市场很难通过微信、QQ等社交工具的流量和粘性作为助力,海外的即时通讯和社交软件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而这些竞品工具同样具有用户粘性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即便回顾腾讯在国内的金融布局,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支付业务来说,也是在2015年通过微信红包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微信和红包都极具中国特色,两者的创新结合成就了腾讯支付今日的地位)才成为市场寡头之一的。

三、金融相关业务收入尤为可观

腾讯金融科技首度亮相。腾讯金融并没有从腾讯控股独立出来运营,而是以“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的形式存在于腾讯大家庭中。2018年9月,在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次金融教育活动中,腾讯FiT首次以“腾讯金融科技”的名义对外亮相。在FiT官网上,左上方logo旁边的中文名称也从冗长拗口的“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变成了“腾讯金融科技”。

腾讯金融科技包括理财(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证券(腾讯微证券)和创新金融(一生保、手机充值、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微信信用卡还款)四个板块,但并不包括微众银行。此外,还包括两个偏向于B端的金融生态和金融安全产品线。

金融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由于腾讯金融没有独立运营,要想窥得其业务收入情况,只有分析腾讯控股的整个财报。腾讯控股财报中的“其他项目收入”包括腾讯的支付解决方案业务、相关金融服务以及云服务业务等,也就是以金融相关业务为主的收入内容,这一项收入最近四个季度(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和增长率分别为:120.44亿,143%;140.84亿,121%;159.62亿,111%;174.96亿,81%,而占腾讯总营收的比例则从2016年的11.29%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23%,几乎翻了一番。

腾讯公开给出的说法是,金融科技未来收入期望是达到总营收的40%。以腾讯今天4000亿美元的市值来看,如果真的占比达到40%,那么腾讯金融的市值就应该在1600亿美元左右,与蚂蚁金服的市场估值在同一个水平。

四、金融科技服务转型迅速

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转变。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下半场,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转向金融科技服务,以及强监管的政策约束,使得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从利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改造转向为金融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前有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后有蚂蚁金融云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而正如前文提到的,腾讯的“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也几乎在同一时间首次以腾讯金融科技的形象面世。

腾讯稳健但不失迅速的转变。腾讯发展金融科技业务向来谨慎,马化腾此前曾公开强调,腾讯短时间内不会将金融业务单独分拆,并强调“稳健”是腾讯发展金融业务的核心理念。互联网金融时代面向C端的种种“不稳健”现象,是行业发展初期的整体现象,而腾讯在此过程中尽管利用流量和用户优势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始终保持低调。在金融科技时代到来时,腾讯则保持了足够的清醒,迅速开始面向B端的金融生态和金融安全建设。

图1:腾讯金融生态

与B端深度合作赢得金融科技未来。腾讯FiT打造的金融开放平台,与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各行业200+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并取得了模式创新的经验。在与B端客户的交互过程中,腾讯更注重通过深度合作,来创新金融服务的运作逻辑,而非和以往一样进行平台建设。而腾讯收集的各类金融牌照在其参与金融B端客户服务中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如果不能深度参与行业实际运作,就不会产生对B端客户真正有价值的金融科技创新,而正是这些牌照支持下的数年合规运营,才使得腾讯对这些行业的实际运作有了更好地洞察能力。

五、小结

腾讯金融业务的布局与开展,整体上并没有被行业领先者拉开差距。腾讯在金融牌照的取得上与蚂蚁金服平分秋色,尽管在海外金融投资上暂时落后一局,但其整体出色的对外投资应该能够保证金融领域的投资逐渐赶上。在金融业务收入上,合并运营的腾讯和其他新金融独角兽企业并没有完整的可比数据,但从其业务收入占比来看,至少是和蚂蚁金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在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转型方面,腾讯金融迅速将重心从C端服务转向B端服务,并积极构建金融生态,为未来的金融科技之路打好了基础。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英国:银行与金融科技创企联合推出合作指南

下一篇>方星海: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助力互联网行业发展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