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降温了吗?
互联网+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6-02-22 阅读:2842
前几天,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通篇都在谈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却只字未提"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连去年最热的词语"互联网+",也仅出现了一次--"积极支持工业领域'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大企业与市场迅速对接"。
如今,在朋友圈,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新闻与讨论大大减少,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会时不时被P2P跑路、兑付危机、崩盘等信息刷屏。
遥想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引爆互联网金融热潮后,在很长时间里,各界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借贷,都还充满热忱,到处是利好唱多的节奏。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一年后,在又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表述为"异军突起",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围绕P2P借贷的负面声音日渐升腾,主要体现在行业发展不规范、不健康,以及愈演愈烈的问题平台现象。
这些负能量在e租宝倒台后全面爆发,P2P遂由起初的炙手可热到烫手山芋,当初自称P2P的平台们,纷纷改旗易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理财平台""一站式理财平台"等等。
这之后没多久,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P2P借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整体基调偏于严苛,并且诸多重要议题尚未明确甚至根本未涉及,更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春节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筹)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培训活动,主题为"学习政策法规,防范金融风险,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风向很明显,防风险已经压倒促发展,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
我们的忧虑在于,中国式监管往往大松大紧,之前是放任发展,没有规范,现在又怕有了规范,没得发展。
话说回来,倒也不用过于悲观。一个行业太热闹未必完全是好事,尤其是在金融这件事情上,更需要多一分清醒与冷静。
宜信创始人唐宁最近说,2016年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金融的"冬天",但"冬天"也没什么坏处,把"害虫"都冻死也挺好的,所以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除了P2P借贷和众筹,看看眼下热火朝天的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潮流依然浩浩汤汤。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