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的“四新”特点
互联网+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8-09-04 阅读:5664
一、金融科技激活了银行布局小微金融市场的新引擎。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力度和成效不断显现,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仍受小微企业自身信用信息不足、抵押物不足而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因素的掣肘。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力量不断跨界赋能金融领域,引起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深度运用,特别是认识到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小微金融领域的市场潜力。
二、金融科技打造了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新序列。受小微企业自身客观因素和金融机构传统融资模式及风险偏好限制,传统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数量少、种类乏。金融科技的运用推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序列上推陈出新,打造了系列小微企业融资精品,诸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的“中银税贷通”产品序列、江苏银行推出的“e融”产品序列、恒丰银行南京分行推出的“恒信票贷”产品序列、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推出的“渤税贷”产品序列。
三、金融科技驱动了小微企业融资新普惠。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商业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常常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过高、风险控制不足等痛点。在金融科技兴起前,小微企业的融资也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贷款模式主要是在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之前,依靠商业银行的信贷员进行调查,但是这种方式消耗的人工成本太大,效率太低;第二个阶段依靠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利用企业的水电表、网络行为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然后借助征信机构的预测模型解决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但是这种模式由于数据维度不高,因而其准确性有待提升。据相关数据统计,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服务的覆盖面仅占小微企业数量的40%,其服务的覆盖面远不及市场的需求面;第三阶段也就是利用金融科技的作用,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于本行的禀赋优势和存量客户资源,不断延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四、金融科技刷新了小微企业精准服务新效率。受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小微企业的获客、营销及风控手段的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始终无法突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三大桎梏。而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借助于内外部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对小微企业的精准获客、精准营销、精准风控方面不断刷新出新效率,进入“秒级”服务时代。
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博士在会上提出,金融科技从技术上解决了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信息不对称等过去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指出大数据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建立起对小微企业的动态管理;区块链除了在支付结算方面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解决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防欺诈作用控制。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动产融资问题;人工智能主要解放手工操作劳动力,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到银行业务的前、中、后端,帮助商业银行小微信贷实现流程化、工厂化、批发化。通过金融科技的作用,优化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流程,解决了服务上的效率问题,更加精准地营销小微企业和服务小微企业,使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在金融对外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商业银行优化客户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陆岷峰秘书长最后就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明确本行的定位,找准发展的市场差异化定位和目标客户,发挥业务优势,建立品牌效应;其次要加强技术投入,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改变银行传统IOE系统,将科技基因植入服务小微金融的全流程当中;再者,同业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特别是数据上的交换,共同搭建风险控制平台;然后,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探索金融科技的多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服务中的运用效率;此外,在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如平衡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大数据的商业化利用,防止数据信息的泄密等等。不容忽视的是,要在监管的框架内进行适度创新,不能过度创新和失度创新,这样反而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