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迎东风:重庆金融科技发展新蓝图安排上了,下一步做什么?
观点 江北嘴财经 零壹财经 2020-04-10 阅读:5384
在重庆官方刚披露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已上升为“国家任务”的当下,重庆的金融发展再迎利好。
江北嘴财经获悉,近日,重庆市政府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详细规划了重庆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路线图”。

图/重庆市政府网截图
4月8日,好消息继续传来,重庆两江新区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将落户两江新区。该项目将盛宝银行先进的算法、模型、基础架构等核心技术引入国内,也是其全球领先交易服务核心技术首次引入中国,预计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运营。
这些利好表明,重庆的金融科技发展已按下了“快进键”。
那么,作为全国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之一,重庆的金融科技发展有何基础?又该如何更好的推进?
一、新发展蓝图
当前,我国正迎来金融科技发展浪潮,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新趋势。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
2018年12月,央行、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发布《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十省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2019年10月,上述六部委发布《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批复》,原则同意上述试点地区的具体试点方案,试行一年。
随后,重庆快速启动相关工作。2019年11月20日,人行重庆营管部牵头召开了重庆市金融科技应用工作推进会议,该会议还公布了“四区”、“两中心”、“一基地”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江北嘴财经发现,此次最新发布的《意见》,与之前透露的相比略作了调整和升华,形成了“四区”、“两中心”、“一合作”、“一高地”的发展战略,其中“四区”和“两中心”内容不变即:着力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区、金融科技监管先行区、金融科技标准示范区(四区),加快建设基础数据和认证中心(两中心);将此前的“一基地”升华为“一合作”、“一高地”,即推进金融科技开放与合作(一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高地(一高地)。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
1.金融业发展稳健
近年来,重庆金融发展稳健,是中西部金融最为活跃的地区,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改革创新有为、金融结算加快发展、地方金融监管有力、金融生态环境良好,这些都为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达1942.3亿元,占GDP比重9.5%。行业资产规模近5.54万亿元,同比增长4.4%。目前,江北嘴财经尚未查询到2019年重庆金融业发展的具体数据,不过,2019年重庆的金融业增加值的增幅超过了其他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其中,金融业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6%。
2.金融创新较为活跃
金融科技的发展重点在于创新。在金融创新方面,重庆率先在全国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QFLP)、跨境人民币基金、外汇集中运营管理、区域集优债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试点,除了是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还是全国金融标准化试点城市。
此外,借助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还争取到了众多金融领域的创新政策,比如,在自贸试验区方面,有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试点、自贸区资本项目的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而通过中新示范项目,重庆在向国家部委争取的64条创新政策中,金融领域有29条。
3.大数据智能化优势明显
从科技方面看,重庆正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利用已有数字信息化和制造业基础,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着手确立了产业数字化优势。
截至2018年末,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4360.5亿元、增长13.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6%,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根据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左右。此外,市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中,还明确了“到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前列”的目标。
这些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4.对外开放战略优势突出
在对外合作上,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为契机,重庆有利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深化对外合作,引进更多金融科技相关的人才、标准、技术、知识产权、跨境电商、跨境移动支付以及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重庆聚集。
尤为利好的是,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极大的促进重庆金融业的整体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

图/江北嘴集团提供
5.金融科技代表性平台聚集
同时,重庆还不断的培育和引进了众多具代表性、具较强实力的金融科技平台及企业。从平台来看,目前重庆拥有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载体;从企业来看,除了开篇提到刚落户两江新区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等代表性企业之外,重庆已崛起了一批特色创新性金融科技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小米、美团、苏宁、平安、海尔等巨头纷纷在渝设立互联网小贷机构,还有马上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筹)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以及富民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等。
三、发展的关键
那么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接下来,重庆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更好的推进?
为此,江北嘴财经迅速专访了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昆平,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数字资产(重庆)研究院院长李志峰,华夏银行重庆分行副行长刘理,重庆银行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张进,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信息技术部创新中心主任李卫,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信息科技部金定中等业内专家,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十点建议:
1.内外并举,培育和引进一批具影响力的项目或企业
金融科技应用最重要的目标或成果,还是支持和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项目和公司,这其中既包含金融公司的科技化,也包含科技公司的金融服务。
周昆平认为,由于监管因素以及之前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的教训,在引入非持牌金融科技企业方面需要谨慎一些。他建议重庆应积极支持持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转型,这更符合未来趋势和监管导向。
于百程建议,“从重庆看,应与北京的监管试点经验进行充分沟通,为后续本地的监管试点做好充分准备,立足于重庆的金融业务优势,比如资产交易所、农村金融、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挖掘一批代表性的试点应用和模式。”
2.集中力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
金融科技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多项关键技术,创新性强。
“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都对金融科技发展设定了具体区域,比如,深圳是重点依托福田区,上海是依托陆家嘴、张江和临港新片区,北京是依托西城区、中关村”,周昆平表示,建议重庆也可以设定一个金融科技发展的具体空间区域。
重庆可建立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提供政策、融资、培训、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比如,重庆具有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这样的国家级新区,也有中国智谷(重庆)、重庆科学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议将其统筹考虑”,于百程谈到。
3.整合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并鼓励创新、试错
张进谈到,一是建议打造市级政府部门数据整合平台。将委办局数据纳入统一大数据库,予以勾稽、清洗、整理,按照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在客户充分授权前提下提供给金融机构,用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和精准营销;二是对金融机构的科技与流程创新纳入沙盒监管,鼓励创新、试错,并能及时纠错;三是建议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与中大型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的在线合作,运用大数据打造供应链融资生态,并由相关部门或政府担保机构协调其中的信息互通共享,优化供应链数据质量、安全、时效等问题,以利于金融机构大胆开展金融科技供应链创新。
对此,金定中也认为,要兼顾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并重,既要对金融创新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管,又要允许创新中出现可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推动金融产品多元化,也能更好地保证金融市场安全可控。
4.加强协调,争取更多具有基础优势的可行性标准
江北嘴财经认为,可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落地重庆为契机,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争取牵头更多国家标准编制。积极开展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重庆较有优势的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相关部委的沟通,同时,通过分支机构层面有序开展技术性规范建设,向中央提出金融国家标准提案。
5.惠及民生,打造典型便民的金融科技标准化产品
金融科技的发展,应将新标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打造典型便民产品、建设典型便民场景,使大众能够真切享受到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红利。“重庆可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民生方面开展金融创新”,金定中表示。
在江北嘴财经看来,重庆在金融结算方面优势突出,建议可以进一步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重庆银联等,推广金融标准IC卡、手机NFC、银联二维码等近场支付,配合“小额双免”产品,提升受理速度和用户体验,并同步为大数据应用积累数据;统筹推进“贷记”类业务快速发展,打造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中小微企业资金流转需求。
此外,张进建议相关部门能通过协调各方,鼓励金融机构打造开放式产品架构,从各互联网商业场景获客,并在细分商业场景中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嵌入金融产品。
6.注重人才,做好高质量智力资源的引进与培养
金融科技属于复合和前沿产业,如何培养和吸引高质量的人才非常重要。受访的业内专家大多都谈到了人才的关键性。
于百程建议重庆建立类似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一样的智库研究机构,与高校等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输出研究成果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李志峰表示,重庆应加强全市有关部门对金融科技的学习,分期分批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并组建团队去其他金融科技发达的城市进行互访学习,培育建立本地化的金融科技业务团队。
此外,江北嘴财经建议参考成都、天津、厦门等城市发布的《成都市引进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实施办法》《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在津发展的政策措施》《厦门市金融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等金融引才政策,研究制定专项的金融人才政策,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
7.加大开放,以战略优势为契机加强国际合作
乘风好破浪,江北嘴财经认为,以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战略为契机,重庆可以加强金融科技方面的对外合作。
目前全球已有很多金融科技发展的高地,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的传统金融机构较好地适应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路径和样板。建议尤其可以加强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的交流合作,在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互联互通,并引进具代表性的金融科技跨国企业或项目。
8.成渝互动,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
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国家也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寄予厚望,且成渝两地恰好都是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
因此,周昆平、张进均提到了成渝两地在金融科技方面进行互动协作。建议成渝两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金融科技方面的资源互动、共享与合作,探索更多的创新举措和项目,共同推进双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发展推动区域协同。
9.组建基金,加强金融科技项目专项孵化与扶持
以市政府为主导,借助企业及社会力量,设立金融科技专项的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和孵化金融科技相关的企业和项目,以此加强拉动产业发展,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政府可以通过给相关金融机构适当发放购买券的方式,专项支持创新创业型金融科技公司”,刘理表示。
10.举办峰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据于百程介绍,从目前北京和上海的规划看,均有意将金融科技峰会打造成金融科技中心的名片。因此,他建议重庆可举办金融科技专题规模化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加速金融科技资源聚集、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的外部影响力。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