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应用布局研究
- 阅读:46482 陈成
- 所属专栏:零壹智库报告精选
本文聚焦民生银行的人工智能应用,展示民生银行在业务场景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赋能成效。
· 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06.29万户;
· 智能化厅堂模式转型网点累计1033家,网点覆盖率达91.01%。;
· AI智能客服机器人运用LSTM算法,应答准确率达98%,使转人工处理的服务数量降低了10%。
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民生银行展示了银行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科技成果:AI财务报表识别机器人和AI智能客服机器人,让用户了解到民生银行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在AI技术的赋能下,民生银行的多个业务场景获得了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业务经营效率,还缩减了部分人力成本。
一、民生银行基本情况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共有分支机构近2800家,员工超过5.8万人。一直以来,民生银行坚持“数据+技术”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建设数字化智能银行,同时,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直销银行的银行,民生直销银行的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位居行业前列。
图1-1: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应用布局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历年年报,零壹智库
截至2019年9月末,民生银行总资产6.27万亿元,同比上升5.16%;营业总收入1331.28亿元,同比提升15.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29亿元,同比上升6.66%。
二、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具体应用领域
1. 智能营销
在智能营销赛道上,民生银行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各项数据标签进行分析,生成用户画像,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化营销体系。首先,民生银行在客户选择上,进行的是客户分层服务,实施分层分类经营,按照客户价值搭建差异化营销管理体系。其次,民生银行构建的智能营销管理体系,实现从WHAT到WHY,再到HOW的科学实施流程。民生银行还针对该体系,设计了相应的营销指标,再经由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生成客户的用户画像,通过智能化营销来解决银行传统的营销痛点。针对长尾客户,民生银行还开展智能、敏捷获客,以提升线上获客数量和客户服务体验。
另外,民生银行还新推远程银行,支持人脸识别转账,还支持华为3D人脸识别登录,极大地丰富了客户体验。2019年三季度末,民生银行存款总额近3.4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00多亿元,增幅近8%,其中个人存款总额6905.23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34亿元,提升了20个百分点;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500亿元,增幅为8.32%,其中零售贷款13473.17亿元,较年初增加1167.72亿元。
图2-1:民生银行存款情况
资料来源:wind,零壹智库
2019年初,民生银行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级的直销银行3.0版,据了解,此次升级版本是在2.0的“4朵云+1范式”基础上,迭代升级成为“四朵云+开放式+链接器”,构建出了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内的3.0版本。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06.29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272.38亿元。
图2-2:民生银行电子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2. 智能化渠道建设
在渠道建设的智能化升级上,民生银行主要推进营业网点的智能转型、服务升级和推进银行场景化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共有132家分行级机构、1144家支行营业网点、1254家社区支行、153家小微支行、3225家自助银行,拥有自助设备6550台、远程服务设备976台,完成智能化厅堂模式转型网点累计1033家,网点覆盖率达91.01%。
表2-1:民生银行智能化渠道建设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3. 其他智能化应用
在其他智能化应用上,民生银行还在智能投顾、智能风控和智能客服上有相应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投资决策、现代风控模型和大量数据,为客户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为银行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和为客服带来新的客服体验。
表2-2:民生银行其他智能化应用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三、研发、合作及经营情况
1. 研发投入
在智能化应用技术投入上,民生银行拥有多项自主研发新技术,例如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并将这两项技术对自身风控技术进行赋能,广泛运用授信准入、风险授权、限额设定、资产减值、风险报告等领域的应用,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智能风控体系。
另外,在财务报表识别上,民生银行拥有AI财务报表识别机器人,采用了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OCR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对财务报表数据识别生成自动化流程,完成相应的数据需求。
民生银行运用积累多年的金融业务及技术经验,设立了子公司——民生科技。民生科技致力于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进行技术研发,为民生银行集团、金融联盟成员、中小银行、民营企业和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
2. 外部合作
民生银行聚焦业务模式转型升级,重视场景应用,积极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在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上,民生银行致力于打造合作、共建、共赢的“科技+金融”生态圈,结合行业经营和行业能力,联合广大技术供应商,共同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新型服务。
表3-2:民生银行人工智能相关外部合作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从人工智能合作关键信息占比来看,民生银行倾向于与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生物识别、智能网点、智慧社区等供应商合作,这和民生银行积极推进社区银行的策略相关,给用户营造出智慧银行的印象。
图3-1: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合作关键词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另外,民生银行还与阿里、360、华为以及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展开针对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合作,积极汲取外部先进技术,完善自身智能化业务场景服务体系。
3. 营收情况
2017年,民生银行全年营业收入为1442.81亿元,同比下降7.01%,主要受市场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同年,民生银行明确了“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努力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银行转型。2018年,民生银行营业收入为1567.69亿元,同比增长8.66%,在智能化应用的赋能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效益。自2016年开始,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图3-2:民生银行营收和净利润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从“互联网+”到“智能+”,金融科技在与行业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商业银行纷纷加入智能化转型的行列,旨在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自身市场竞争力。民生银行将自身战略发展定位在科技金融银行,并且在多个银行业务场景均有智能化应用布局,充分展示了民生银行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侧面也反映出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的赋能下,民生银行品尝到了科技智慧之树的果实,并坚定在科技道路上不断前行。
· 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06.29万户;
· 智能化厅堂模式转型网点累计1033家,网点覆盖率达91.01%。;
· AI智能客服机器人运用LSTM算法,应答准确率达98%,使转人工处理的服务数量降低了10%。
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民生银行展示了银行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科技成果:AI财务报表识别机器人和AI智能客服机器人,让用户了解到民生银行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在AI技术的赋能下,民生银行的多个业务场景获得了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业务经营效率,还缩减了部分人力成本。
一、民生银行基本情况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共有分支机构近2800家,员工超过5.8万人。一直以来,民生银行坚持“数据+技术”双轮驱动,持续推进建设数字化智能银行,同时,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直销银行的银行,民生直销银行的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位居行业前列。
图1-1: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应用布局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历年年报,零壹智库
截至2019年9月末,民生银行总资产6.27万亿元,同比上升5.16%;营业总收入1331.28亿元,同比提升15.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29亿元,同比上升6.66%。
二、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具体应用领域
1. 智能营销
在智能营销赛道上,民生银行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各项数据标签进行分析,生成用户画像,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化营销体系。首先,民生银行在客户选择上,进行的是客户分层服务,实施分层分类经营,按照客户价值搭建差异化营销管理体系。其次,民生银行构建的智能营销管理体系,实现从WHAT到WHY,再到HOW的科学实施流程。民生银行还针对该体系,设计了相应的营销指标,再经由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生成客户的用户画像,通过智能化营销来解决银行传统的营销痛点。针对长尾客户,民生银行还开展智能、敏捷获客,以提升线上获客数量和客户服务体验。
另外,民生银行还新推远程银行,支持人脸识别转账,还支持华为3D人脸识别登录,极大地丰富了客户体验。2019年三季度末,民生银行存款总额近3.4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00多亿元,增幅近8%,其中个人存款总额6905.23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34亿元,提升了20个百分点;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500亿元,增幅为8.32%,其中零售贷款13473.17亿元,较年初增加1167.72亿元。
图2-1:民生银行存款情况

资料来源:wind,零壹智库
2019年初,民生银行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级的直销银行3.0版,据了解,此次升级版本是在2.0的“4朵云+1范式”基础上,迭代升级成为“四朵云+开放式+链接器”,构建出了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内的3.0版本。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06.29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272.38亿元。
图2-2:民生银行电子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2. 智能化渠道建设
在渠道建设的智能化升级上,民生银行主要推进营业网点的智能转型、服务升级和推进银行场景化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19年二季度末,民生银行共有132家分行级机构、1144家支行营业网点、1254家社区支行、153家小微支行、3225家自助银行,拥有自助设备6550台、远程服务设备976台,完成智能化厅堂模式转型网点累计1033家,网点覆盖率达91.01%。
表2-1:民生银行智能化渠道建设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3. 其他智能化应用
在其他智能化应用上,民生银行还在智能投顾、智能风控和智能客服上有相应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投资决策、现代风控模型和大量数据,为客户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为银行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和为客服带来新的客服体验。
表2-2:民生银行其他智能化应用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三、研发、合作及经营情况
1. 研发投入
在智能化应用技术投入上,民生银行拥有多项自主研发新技术,例如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并将这两项技术对自身风控技术进行赋能,广泛运用授信准入、风险授权、限额设定、资产减值、风险报告等领域的应用,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智能风控体系。
另外,在财务报表识别上,民生银行拥有AI财务报表识别机器人,采用了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OCR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对财务报表数据识别生成自动化流程,完成相应的数据需求。
民生银行运用积累多年的金融业务及技术经验,设立了子公司——民生科技。民生科技致力于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进行技术研发,为民生银行集团、金融联盟成员、中小银行、民营企业和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
2. 外部合作
民生银行聚焦业务模式转型升级,重视场景应用,积极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在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上,民生银行致力于打造合作、共建、共赢的“科技+金融”生态圈,结合行业经营和行业能力,联合广大技术供应商,共同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新型服务。
表3-2:民生银行人工智能相关外部合作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从人工智能合作关键信息占比来看,民生银行倾向于与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生物识别、智能网点、智慧社区等供应商合作,这和民生银行积极推进社区银行的策略相关,给用户营造出智慧银行的印象。
图3-1:民生银行人工智能合作关键词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另外,民生银行还与阿里、360、华为以及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展开针对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合作,积极汲取外部先进技术,完善自身智能化业务场景服务体系。
3. 营收情况
2017年,民生银行全年营业收入为1442.81亿元,同比下降7.01%,主要受市场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同年,民生银行明确了“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及实施路径,努力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银行转型。2018年,民生银行营业收入为1567.69亿元,同比增长8.66%,在智能化应用的赋能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经营效益。自2016年开始,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图3-2:民生银行营收和净利润

资料来源:民生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从“互联网+”到“智能+”,金融科技在与行业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商业银行纷纷加入智能化转型的行列,旨在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自身市场竞争力。民生银行将自身战略发展定位在科技金融银行,并且在多个银行业务场景均有智能化应用布局,充分展示了民生银行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侧面也反映出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的赋能下,民生银行品尝到了科技智慧之树的果实,并坚定在科技道路上不断前行。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
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AI点燃知识产权生产力革命
TOP1

免 费
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创新调研报告:AI点燃知识产权生产力革命
-
2025Q1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100 (总第14期)
TOP2

免 费
2025Q1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100 (总第14期)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TOP3

免 费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相关推荐
2024年中国大模型发展指数报告(总第3期)
2024年度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 (总第13期)
2024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年度报告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

免 费

免 费

免 费

免 费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