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吴晓灵谈P2P和互联网理财:活路在哪?

互联网+ 零壹研究院 · 零壹财经 2016-01-11 阅读:2827

关键词:吴晓灵p2p互联网理财

时代在变化,理财人群在变化,理财需求在变化,金融技术也在变化,如果门槛依然不变,金融压抑的情况便难以缓解。

 

2015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严格的信息中介定位、12条禁令和相关的大量禁止行为已经让行业不寒而栗。

 

近日,一系列禁止宣传和严格准入的措施(例如媒体称北京市工商局要求各区级下架所有跟民间融资相关的广告,深圳、上海暂停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北京开始暂停“投资类”企业注册登记),更是把拳头砸向与P2P融资相关联的互联网理财领域,难道P2P借贷、互联网理财真的是要死了吗?

 

客观的讲,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理财平台要么从P2P理财起家,要么引进了大量P2P理财产品。还有一些产品借助P2P通道或概念,进入定向委托投资、结构化理财、代客购买/代客理财领域,赋予理财平台更加灵活的资金运用、配置空间,已经形成明显的趋势。

 

这些理财产品与P2P理财一道,实际上涉及了债券/证券、私募基金发行等行为。例如P2P贷款项目的标准化、份额化拆分与发售,并可转让,具有典型的证券特征(这也是美国把P2P归入证券行业的主要原因,国内部分行业人士也主张把P2P借贷交给证监会监管);结构化理财的实质类似私募基金发行,但是降低了发行门槛。

 

因此,如果严格按照国内的法律法规,P2P理财和互联网理财确实存在诸多不规范乃至不合规之处。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政策由放任生长转为规范发展,相关机构严厉规制互联网理财并不缺乏法律、政策手段与工具。

 

但是,与互联网金融兴起的逻辑一样,行业的创新总是走在法律法规与政策之前,如果我们按照之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严格“规范”互联网理财,很可能在实质上遏制创新,阻碍部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获得相关服务的机会。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金融压抑所引发的首要问题都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金融服务确实在那,但是一般人得不到,因为你迈不过这个门槛。P2P借贷解决了部分人群及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可获得性问题,互联网理财其实也是着眼于解决部分人群的理财服务可获得性问题。

 

他们的解决方法可主要归结为借助新型的获客方式和交易结构降低门槛,因此与传统法律法规的冲突主要也在于门槛。时代在变化,理财人群在变化,理财需求在变化,金融技术也在变化,如果门槛依然不变,金融压抑的情况便难以缓解。当然,门槛的降低必然带来乱象,而这即是最需要监管力量发挥作用的地方。

 

设定新的进入门槛,配合这些门槛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才能真正实现监管创新,释放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活力,而不宜借风险和规范之名,套用旧有的监管思路实行一刀切。否则行业很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传统怪圈。

 

注:以上并非对吴晓灵女士演讲内容(她的内容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解读,而是零壹研究(微信号:research01)对P2P理财及互联网理财问题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1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人民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研究员发表了演讲,演讲主要包括如何规范目前P2P和互联网理财的乱象,如何促进诸如创新公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金融创新,如何完善金融监管等。】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下面我讲一下规范金融产品名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频繁介入金融服务行业,给社会大众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增进了社会的整体福利。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让一些人借用互联网金融的名义,和金融创新的名义冲破监管红线,扰乱了金融秩序,给投资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对各类金融产品的本质属性缺乏准确的了解,对金融的法律红线缺乏敬畏之心。一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运用于金融业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

 

,因而出现了一些有市场但不合规的产品,运作不当给市场带来风险。二是现有的金融产品设计没能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人的需求

 

因而,必须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适应社会需求,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权益。三是金融监管跟不上市场发展,缺乏应有的引导和警示。

 

第一,要正确引导社会对金融产品属性认识,遵守法律红线,维护社会秩序

 

当前,互联网金融中风险暴露最多的有两个领域,一个是P2P,二是互联网理财。这两个领域由于社会对这些产品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以致难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一)规范P2P资金池、拆标、托管、发行债券、资金错配等问题

 

P2P是点对点的直接融资,因而不能有“资金池”,“资金池”是监管红线,是变相吸收存款。P2P是直接借贷,其借贷双方必须直接签合同,如果你这个标的分拆的话,分拆的标的最大分拆额30份,最多20万元。

 

如果这个标的不分拆你多大都可以,你借1个亿只要要求双方直接签合同借1个亿也是你的自主权;如果分拆的话,最大金额就是20万元,而且对拆借的份数做了限制,30份。

 

而且,在P2P里头,如果防止你建立资金池,最好的措施就是资金通过银行直接从借贷双方走帐。

 

现在有的P2P平台就说,我的资金委托在银行,我是有保险的。但是,开的帐户是谁的?

 

如果是P2P平台本身的帐户,把资金打到你的帐户里头再出去,对不起就是资金池就是在吸收存款。

 

如果P2P平台想建立一个直接融资的银行托管帐户,实际上是P2P平台向银行发出指令,把甲客户出借的钱直接转到乙客户的帐上,不经过平台的帐户。

 

现在的监管当局要求P2P平台找银行做托管帐户,但很多银行没有开发这样的技术产品。因而是P2P平台在银行资金托管当中很大的技术障碍。

 

份额化的P2P标的就是发行债券,必须遵守私募发行或公募发行的规则。如果你要是把这个份额化了,如果你要是在高法的解释的范围之内是没有事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你要再分解就要遵守债券的规定了。

 

如果私募发行少于200份,必须向合格投资人发起。但是如果公募发行的话,就要实行核准或注册制,现在所有的债券证券法规定的是核准制,基金发行是注册制。

 

当前,P2P的乱象,第一个是资产端没有坚持小额融资,它的金额很大,正因为你金额大肯定就要分拆。第二个就是资产端的标的复杂,许多标的还等额分,实质就是证券。比如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租赁的贷款,融资租赁有资产管理的产品等等,这是资产端,由于资产端的产品复杂、金额大,因而分拆标的是普遍的现象,他们违规也就是普遍的。

 

在资金端来说,它会产生资金的错配和期限的错配,因为资产端金额太大,资金端金额小的时候,就会分拆标的。还有就是资产端资金比较长的时候,借贷期限比较长的时候,那么资金端不能够提供长期资金,很多参与P2P的这些投资人它都希望短期获高利,因而产生了期限的错配。这是关于P2P的乱象。

 

(二)规范互联网理财

 

关于互联网理财,现在大众应该说都参与到了理财中来,而这个互联网理财乱象是非常严重的。

 

互联网理财有三种形式:第一是介绍各类金融产品分析比较推介不介入交易这是金融信息服务;第二是销售金融机构的产品,这些需要该类金融产品的销售许可,私募产品不可以公开销售;第三是集合客户资金帮助客户投资,这个时候平台承担了资产管理的责任,其实质在发行集合投资计划。

 

理财、投资是一种行为,不是进产品,完成理财行为要借助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属性和法律关系必须明确。我现在非常反对说某一个东西它具体到某个产品,它说是个理财产品,肯定会误导公众。理财是一种行为,可以出主意,可以向你销售产品,而各种销售给你的那些工具,那些产品它是有特定属性的,你必须把你销售的理财产品的属性说清楚。我们现在大量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集合投资计划。

 

集合份额化的集合资金,并由第三方管理的投资产品都是集合投资计划,其法律关系是信托,其金融产品属性是投资集权,是证券。

 

你如果是私募发行要小于200份,必须向合格投资人。咱们现在各个监管当局掌握的合格投资人起点100万,金融资产的余额是多少,要按照监管当局界定的合格投资人的范围。

 

如果是公募可以大于200份,但是集合投资计划是基金,必须注册发行。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的需求

 

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已形成投资者风险自担,我们应沿此路径创新公募基金产品,发展股权众筹,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

 

(一)创新公募基金产品、满足中间层次投资者需求

 

公募基金投资标的范围过窄,私募基金投资门槛过高,是当前难以满足中间层次投资者的需求的主要矛盾。

 

私募基金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投资所有标的的,包括另类投资,古玩、字画、红酒都可以。它的收益高,但是风险大。

 

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在我们监管当中属于中偏窄,收益率偏低。法律规定的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一是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二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我们应在公募基金投资范围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可以加到公募基金的收益。

 

创新公募基金品种,允许在一定比例内投资未上市的证券,同时提高投资人的门槛。比如说我们现在除了已经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之外,还可以让它投资一些股权,或者是私募债,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投资计划,作为基金的基金,也都可以。但是,这个必须有一定的范围,而一旦你扩大了这个范围之后,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必须要加强,因而可以提高投资人的门槛。

 

比如说,你在一般的只投资于上市的股票和债券的基金,你的投资门槛现在已经降到了1块钱了,由于余额宝的出现降到了1块钱,你现在就可以把它提高到几万块钱。银行的理财产品起点是5万和8万。所以就是说,当资产端放开资产端比例的时候,同时提高客户端的要求,简化公募基金注册程序,允许同一投资结构的基金一次注册多次发行,实行数量储架发行制。实际上当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管的同一类型的基金,它的投资风格是一样的,投资的结构大体一样的话,我们应该允许做一次注册多次发行。这是创新公募基金的品种,从1块钱认购到100万认购私募产品,解决中间投资人的需求问题。

 

(二)发展股权众筹,让一般投资人参与企业创业

 

众筹是互联网时代大众参与投资的好形式,众筹的种类有很多。股权型众筹是小微企业发起设立的重要创新形式,《公司法》允许在2人以上200人以下发起设立股份制公司。大家记住这点,你做股权融资的时候,200人以下没有合格投资人的要求,如果是做债券私募发行,有合格投资人的要求,股权是根据《公司法》可以说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去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你只要你愿意参与就行。

 

但是,如果是通过互联网发起这个项目的时候,怎么把好关,基本上就是股权众筹平台项目筛选和投资人控制怎么进行。

 

一个是平台尽职调查,客户自主选择,这个是现在大多数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正在做的;第二个在众筹平台上有领投人;第三个是一些孵化器推荐,孵化器也有各种标准。这是对于项目的选择。

 

对于投资人来说,尽管从身份上来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众筹,但是为了保证参与众筹的人承担的风险不会过大,应该有一个最高投资金额设限,就是说让你要投的少一点。一次每个人最高只能投多少,要对单个人参加多少个项目也要有限制,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想控制投资人的风险,一旦这个项目失败了,也不至于影响你的生活。

 

现在在网上比较合规的众筹平台,一般都自觉的把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他们的风险起投额大体上很多人都是控制在50万美元,没有做到我刚才所说的所有的公司让一般的人都能够参加,也没有说公众公司。

 

真正今后要搞的股权众筹实际上要在股权众筹平台上发起公募,公募发起公司,这才是股权众筹的创新所在。

 

如果不突破200份,不打破合格投资人的限制,还是私募,只有打开200份的限制,降低投资人的门槛,才是真正的股权众筹。这样的众筹可以给小额投资人参与创业投资的机会,这就需要立法给予确认。由于现在法律没有修改,所以突破这两个限制的都是违法的。

 

美国做的股权众筹有一个总额控制,总额控制在100万美元,我个人建议,中国能够发起设立的公司控制在300万元,投资额度的限制,可支配资产的一定比例,或者是对绝对额和投资项目数目进行限制。

 

(三)开放大额存款市场,给投资人一个投资高息存款的合法途径

 

保本保息是中国投资人的偏好,但债券不适合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中国有许多经营债券的机构,苦于资金来源受限。比如个人消费、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住房信贷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开放大额存款市场,让他们允许一些非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成为有限牌照银行,那么这个对于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是有好处的。

 

第三,最后我们要创新监管,解除压抑,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拓展证券定义、实行功能监管。证券定义:代表财产权益的可均分、可转让或可交易的凭证或投资活动。

 

(一)克服监管当局的地盘意识,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明确产品法律关系和功能属性,实行功能监管。让银行理财产品归位公募基金,用数量储架方式进行发行。

 

(二)完善中央地方双层金融监管体制,吸收存款人、公开发行证券、办理保险的金融机构和信托公司归中央监管。不吸收公众存款的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可以归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中央银行负责对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指导。

 

(三)规范金融产品名称,所有金融产品无论线上线下,在销售时都必须表明产品的金融属性,存款、贷款、基金、债券、股票、集合投资计划、资产产品计划等等所有的产品必须明示产品的名称。

 

现在大家知道的各种宝宝们,在里上宝宝们的法律关系有的时候其实是标注不清。

 

最早创立的余额宝,它的本质是通过支付宝销售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因而产品销售全称“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它现在在网上销售的时候,产品全称是“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较是标准的。

 

最近爆发风险的“e租宝”其本质是将融资租赁标的份额化出售,非法从事证券活动和非法吸收存款。没有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平台销售金融产品,必须持有销售许可证。

 

,凡含有金融、理财、投资、投资咨询、财务、担保、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字样的公司,要先到地方金融办备案再到工商局注册。(四)严格管理公司的名称

 

我觉得国务院应该出台一个特殊的国务院令,或者是人大出台一个决定,来把这件事情必须明确。因为这些名称实在是误导公众太多了,这是我们当前金融混乱最重要的原因。

 

地方金融办今后应成为金融监管局,对这些公司进行负面清单监管,即不得非法集资;不得非法公开发行证券;不得办理超出200个合格投资人范围的资产管理业务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要有金融牌照的人才能干的事情。

 

(五)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六)打破刚性兑付,树立风险自担的意识,以维护稳定,迁就投资人只能助长非法集资活动。

 

这是我今天讲的。谢谢。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监管时代:整合战打响,P2P剩者为王

下一篇>盛希泰:互联网重构资本市场是“1+1+3”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