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纵览股权众筹发展现状 2018年能否迎来转机?
众筹 作者/徐锻,编辑/吴静 零壹财经 2018-02-13 阅读:114834
本文根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报告》整理。
监管未明确,股权众筹仍存政策风险
谈及互联网众筹监管,主要指的是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金融监管。
自2014年底首个专门针对股权众筹的文件发布至今,监管密集程度不断加深,众筹行业逐渐由积极鼓励转向合规与发展并重。在此过程中,股权众筹的定义得到厘清,确立了诸如“不得发布虚假标的”、“不得自筹”、“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等禁止事项。
2017年6月2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股权融资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对互联网股权融资及其他众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内容包括各互联网众筹从业机构的基本信息、发展状况、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和对监管自律政策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行业未来监管自律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股权融资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小企业融资和“双创”中的积极作用。
但截至2017年末,监管部门尚未对股权众筹作出具体规范,股权众筹过程中关于众筹的地位、资金支付、操作规范等均未落实,在监管未落地的情况,开展股权众筹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头部平台“蛰伏”
在监管“悬而未决”的背景下,2017年互联网众筹市场发生着重大变化。其中,股权众筹和收益权众筹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
据零壹数据统计,2017年股权/收益权众筹总额约64.8亿元,其中收益权占比超过60%。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头部”股权众筹平台的“蛰伏”:京东东家、粤科创投界、蚂蚁达客、牛投网和京北众筹等平台2017年均未发布线上众筹项目,迷你投、长众所、人人投、360淘金筹资额大幅“跳水”,长众所和360淘金同比降幅增超过80%。
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大幅收紧,传统的产品及股权众筹平台基本停止增长,而收益权众筹平台(尤以业务流程简单、筹资迅速、回报周期短但风险事件高发的汽车众筹为主)成为增长主力,2017年股权/收益权众筹金额靠前的平台主要发布收益权众筹项目。
发展规模纵览
2014年前,股权/收益权众筹规模(仅指线上规模)较小,每年均不超过1亿元;2014年飙升至15亿元。
2015年,随着京东东家、人人投、爱就投、众投邦等平台大量发布项目,当年筹资额跃升至53.2亿元。
2016年,随着监管加码和相关风险事件的接连暴露,包括人人投、爱就投、36氪股权众筹(现“迷你投”)在内的多家平台项目数量减少,股权众筹年度交易规模较上年增加了12.3亿元,增幅大为缩减。
2017年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纯粹的股权众筹项目减少,京东东家、蚂蚁达客、苏宁众筹、360淘金、牛投网等平台不再发布或大幅减少了众筹数量;而同时多彩投、开始吧、众筹客等以收益权为主要回报方式的平台规模快速扩大;综合来看,2017年股权/收益权众筹筹资规模约64.8亿元,同比减少1.1%。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累计上线的互联网众筹平台(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至少有672家。其中,正常运营的平台仅余169家,约占25.1%的比重。在正常运营的169家平台中,涉及股权众筹业务(含混合型,下同)的有88家,占到52.1%的比例。
2017年大额筹资项目数量大幅减少,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少有63个项目筹资金额超过2000万元,2017年则不超过30个。根据已有数据,零壹数据列出了2017年实际筹资金额靠前的10个股权/收益权众筹项目,筹资金额最低为2062万元,最高为1.38亿元。筹资金额靠前的项目主要为股权回报型,在爱就投、众投邦、迷你投、投壶网和多彩投平台上发起筹资。
展望2018年股权众筹发展,零壹财经认为,今年众筹监管可能将明朗化,2018年6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将迎来验收阶段;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监管细则有望正式出台;证券化修订过程中可能将补充股权众筹相关条文等等。监管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参与度进而影响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规模,京东东家、蚂蚁达客、平安众筹等平台是否重启股权众筹即有望监管是否落地。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