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新金融圆桌:科技赋能 行业未来如何发展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8-01-10 阅读:3933

关键词:新金融互金金融监管P2P区块链

5年被认为是一个周期。今天科技赋能金融加速能达到什么的沉淀以及样什么样的赋能?
1月10日,2018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暨新金融思想汇"技术+资本=发展+责任"在京举行。零壹财经在会上发布《数字普惠金融: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与投融资报告》。

2017年,新金融历经互金监管风暴、互联网巨头与银行联姻、金融科技上市热潮,在资本、技术、责任之上,辟疆拓土。

一年来,新金融蜕变路线初现:行业规则初立,网贷"1+3"监管框架初成,Regtech(监管科技)引发注目,行业自律渐成体系;传统金融机构联姻新兴金融科技巨头,争夺新的场景、客群与数据;资本青睐有加:新兴金融科技正成为二级市场明星,美股、港股成为上市热门选择。

会议邀请冰鉴科技副总裁 韩冰、博晨创始人兼CEO 张健、TalkingDate首席布道师 鲍忠铁、猛犸反欺诈副总裁 张静、零壹财经主编雷群涛参会,并以“未来已来:科技赋能金融加速”参与圆桌讨论。

论坛实录如下:

雷群涛:其实我们这场主题有所修改,现在叫"未来已来:科技赋能金融加速",说的"未来已来"是比较强的一个词,从2013年新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出现以来,到今天为止末是5年时间,5年被认为是一个周期。今天科技赋能金融加速能达到什么的沉淀以及样什么样的赋能,我们今天讨论是这个话题。首先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同时就科技赋能金融这个概念,结合自己的业务来解释一下科技如何为金融赋能,先从韩总开始!

韩冰:我是冰鉴科技的副总裁韩冰,冰鉴科技源于曾国藩一本书《冰鉴》讲的是对人的声音相貌肢体语言来判断这个人在官场上能走多久,我们公司是金融科技公司,更偏重其中的科技。从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级服务,深耕于研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目前公司服务于几百家的金融客户,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包括了新金融机构,像银行、保险、消费分期、P2P以及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等。我们为这些客户提供从贷前信审到贷后监控的全方面的解决方案,包括了定制化的风控的建模的服务。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坚守不做信贷业务,坚持做独立的第三方的技术提供的平台,我们可以讲是金融科技里面非常偏重于科技的,只是说我们应用的领域是金融的领域。公司从成立到现在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100多人70%都是数据清洗科技顶尖的技术人才,我们的销售团队目前是个位数。说到科技赋能金融很好解释,我们从贷前信审通过黑名单和标准化的查核,贷中监控还款意向,以及最后的催收的模型,这都涉及到科技金融,科技让整个的业务的风险防范变得更加的便捷。现在线上的审批效率是人工远远达不到的,现在的效率大大提升。

张健:大家下午好,我是博晨技术的创始人张健,我们公司是一家做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公司,因为这个跟金融科技关联比较大,因为我一本书被评为咱们的十大金融类书籍,就是《金融科技:重构未来金融生态》。我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金融科技的2.0将是技术驱动的更深层次的变革,这些核心技术最大的代表就是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的综合,区块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前年在《清华金融评论》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第一个判断就是区块链技术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我在前年出的一本书《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新格局》里面讲到区块链是构架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区块链目前还不成熟是整个行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公司需要发力的地方。我们的技术也获得了很多的应用,我们的项目在100多个银行完成了商业化的部署,这是关于我们公司,对于区块链来讲和金融科技来讲,用一句话表达我对金融科技的看法,我认为金融科技未来越来越有一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是科技驱动的。我们之前一直是科技成为金融的一个驱动力,不久的将来不仅科技驱动金融,甚至是科技定义金融。

鲍忠铁:我是TalkingDate的布道师鲍忠铁,我们是做大数据的,我们服务于金融行业,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面科技对金融很重要,基本上所有金融行业的业务基本上都架设在信息系统之上。为什么现在强调科技对金融的赋能?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一个搅局者,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的效率是很低的,成本很高,在美国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的互联网企业对金融企业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因为它的整个金融行业业态上跟中国不一样,在美国没有这样的大的冲击。我们的TalkingDate被KTMP凭为中国金融科技50强,我们科技对金融的赋能正在加速。中国的支付是世界领先的,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个人支付可能72个小时,中国的7分钟就到账了,没有外来的科技金融机构的刺激,传统金融机构就没有意识到效率的低下和科技的低效。

传统的金融机构业态和组织架构都是竖井型的,互联网企业是平的,产品经理是最大的资源调动人,但是在传统的金融机构最大的调动人并不是产品而是项目负责人,导致金融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面效率无法提升,现在有外部的野蛮人的刺激,我们看到传统的金融企业在这两年的赋能加速是提升的。现在的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是数据的应用,甚至是它核心系统的改造都在加速,未来的两三年之后对现在已有的互联网领域或者金融科技的领域,你会发现传统的金融的实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做智能投顾的基本2017年估值降的很低,或者它的整个发展很下降,因为这些巨头已经进入到这个领域。

张晓静:我是猛犸科技的张晓静,从我们的角度看未来的一切都会走向平庸,唯有智慧才会长久。我们2014年成立,专注聚焦用人工智能做单点的技术,用技术切入到客户的业务场景,为他们解决问题,2015、2016年我们创造了一些市场,在今天,我们陆续在规划把我们的产品做成平台,做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输送给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我们的目标客户和在座的类似,既服务于野蛮人也服务于传统的金融企业,我们可以巧妙的感觉到两边的剧烈冲击,我们也会把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认知传递给我们的银行企业家们,跟他们交流也慢慢完善了我们的产品。除了数据之外你可以通过预测或者计算这个人是否有欺诈,我们又是一家做反欺诈的公司,讲到赋能,更多赋能的企业希望它从线下往线上转移客户,我们帮助它更好的识别坏人,让他们的步伐迈的更大一些。

雷群涛:刚才很多嘉宾都说到野蛮人和搅局者,带动了行业的创新。去年开始,BATJ和中农工建的合作,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在过去几十年当中越来越强大,但是技术的发展使得野蛮人的角色确立,开始有这样的合作。现在监管的态势无牌照不能开展金融业务,从行业层面来讲,我们的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业务它的界限,他们会越来越清晰,金融的做金融,科技的做科技,还是说金融科技的技术和金融区分会模糊,两者是倾向于融合,这两者具体的角色分工会模糊掉还是趋同掉,这两个观点想请问一下我们的韩冰总以及鲍忠铁老师。

韩冰:这几年我们看到一些互联网的巨头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加大了合作的力度和步伐,这里不仅仅指战略级的合作甚至是一些股权级别的合作,在我看来也不能简单的说它是一个静态的细分分工的合作模式,或者是越来越趋同的模式。我感觉这种合作是一个动态不断调整和不断的优化的合作,就是一个新型的竞合的关系,或者合作竞争,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双方是秉承对各自的优势,互联网公司在技术的处理,数据的清洗,包括它的渠道流量优势跟传统的金融机构合作,传统的金融机构优势在于对金融业务的了解,合规性以及品牌和资金等跟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双方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对方的优势,这个过程就会产生未来潜在的竞争因素。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太可能有哪一家公司包打天下,合作过程中当它身上具备了赋予的能力的时候,可能动态的调整它的合作对象,这种合作竞争关系一直是长期存在的,这是我的看法。

鲍忠铁:从监管的层面还是趋严的,就是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但是这个界限怎么定?可能监管会开明一些,如果科技做的业务不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不会影响整个金融的本质和社会的稳定,最简单我们要穿透式监管,如果碰不了监管的红线还是可以做。你说支付看上去是央行发牌照,就是一个金融业务,现在支付有一些转变成科技的能力。金融对整个国家秩序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大,尤其是资源调配,如果不碰这些底线,金融业务还是可以做的,未来金融的监管会趋严。过去的时候,国家有一些创新创业的需求或者国家有多样的发展需求,对某些业务持开放的态度,未来会趋严。2017年公布的金融和科技融合在一起的监管文件或者发文的频率和深度加强很多,监管已经明白了这件事情,过去他不明白或者不敢做的时候就不会做,现在它明白了就会主动做这件事情。

雷群涛:我们说分工越来越明细这种现象可以有很多的例证证明,比如我们的蚂蚁金服,我们的BATJ,我们跟这些企业沟通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许将他们称之为金融科技,只能称之为科技企业。我们说到界限模糊,去年引入一些区块链做ICO的,本来纯做技术的,后来做代币,包括聚合支付,央行也在整顿这块,我们的很多创新业务正在模糊二者的边界。监管也是在整治这方面乱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的确立,我们看到去年有校园贷、首付贷以及ICO五都受到禁止,这种行为是监管意愿或者原则的确立,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张健总以及张晓静总如何理解刚才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行为?如果这种是不符合监管原则的,我们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怎么去确立它的业务边界?

张健:刚才提到现金贷、校园贷和ICO,像这些前几年火的P2P也是一样的,这里面谈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主题是金融科技,这算不算是金融科技?最早期我们叫互联网金融,那时候大家不太谈金融科技只是谈互联网金融,最后一看他们的技术,他们的风控他们对于金融的理解远不如传统的金融,也没有做到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披着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完成了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对驱动金融这件事情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去年关于现金贷和ICO非常多,很多都很类似,我们可能的目的是想做一些创新,我们不排除有一些人的初心是希望在这上面做一些创新,但是后面就变味了。从长远角度来讲,这些参与的人是有这样的判断力,有这样的风险承受能力,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从未来金融生态演化的角度来讲都是可以探讨的。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一个论坛,旁边有人讲ICO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听到后我特别的蒙,这是一项融资手段,而不是技术,区块链是技术,你借助数字货币这样一个高效的全球流通的手段去筹资,这个手段要不要监管,要怎么样监管,甚至短时间内禁止,这都脱离了技术驱动的本质,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刚才鲍兄讲的监管趋严的趋势我也特别的认同,我们的监管态势就是金融要回归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你是实体经济的血液,而不是自我炒作,否则国家一定要趋严的。这是我的看法!

张晓静:我也比较赞同前面两位同志的看法,国家监管的我们看到的是牌照和资金,其实是为了打击2017年高杠杆,甚至类旁氏骗局,它的意图非常好,希望让大家进入到这个门槛里面的人,也知道一些游戏规则,也知道怎么做这个业务,服务大众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内功,提升精细化运作的能力,提升风控的能力,监管是好事情。国家不仅对互金企业在发文,同时对银行也有一系列的文在发,我看到国家不允许做四类业务,其中涵盖同业拆借、同业风险的非常高相关的和债券类的业务,这些都是银行间的泡沫和风险非常高的地方。国家做的事情就是把两端的在调和,让银行的人大胆一旦,不要只服务于传统的国企和央企,要接受C端的客户,让互金的企业服务客户的同时避免一些风险的问题。其实2017年虽然是监管的一年,但是2017年会成为我们金融的一个起点和一个新的里程碑。

雷群涛:您再补充一下关于金融业务创新,真正业务创新要合规的话要遵从什么样的原则?

张晓静:这个问题问到了合规,我们怎么定义客户的业务是合规还是不合规?监管机构没有给出一个非常好的明确的回答。国家已经禁止了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事情,有很多已经到了要触发临界点,但是没有触发,这些是否合规呢?做金融的人要思考目前解决的是哪一类的问题,去服务的这些客户是否认可他们的服务,并且愿意承担这些服务背后可能的损失。我们中国非常的讨厌高利贷,我们民国期间看到宁夏的地方贷款高利贷的利率是最高达到30%以上,但是我们明显的看到像浙江广东这些地方只有10%左右,为什么这样?宁夏是回族人,它非常不喜欢高利贷,高利贷就是不劳而获,反而让那些贷款的人必须提高它的利率,否则成本会非常高,而浙江在营商大环境下反而促进了它的经济。你的问题我定义不了,但是它的客户可以定义。

雷群涛:我们知道今年以来成立的基础设施的联盟很多,比如说信联,我们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的技术服务它存在的市场福利和窗口期还有多久?除了解决我们这种市场基础性设施的刚需之外,我们的技术或者数据还能做什么其他的事情?比如基础设施做反欺诈是一种刚需,是类似于互金企业互金平台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我们还能做什么类似于锦上添花的事情!

韩冰:信联这个事情成立之初也有很多版本的讨论方案,在2017年终于有一个结论性的现在成立了,对于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性质的平台成立,对于行业来讲整体来讲是非常好的,因为第一它规范了,第二它有助于行业的蛋糕越来越大,在此之前我们经常说中国有一段时间的空白地带,数据的采集应用都有很多不合规的现象,监管虽然有一些声音,但是没有落地到实处。信联成立之后,对原来的所谓的大数据公司,靠一些数据的采集,倒卖这样的公司,它的窗口期越来越短,这是比较明确的。对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真正从技术角度出发,应该对信联的一种补充,它在垂直细分的方向里面,对数据如何采集和应用,很多细微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可以在信联的基础平台上可以做更广阔的一些应用,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雷群涛:形式上有什么可服务的点?

韩冰:包括前一段大家都知道晒支付宝的帐单,引发了对这个用户的信息如何合规的采集,未来监管会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冰鉴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有很多的数据类公司找到我们,我有什么样的数据多少钱卖给你,我们对黑色或者灰色地带的数据是坚决制止的,我们对上游数据合作商的来源非常的严格,我们自己做业务的时候也是觉得这种方式去做不长远。现在监管越来越趋严,劣币就会驱逐于市场,留下来的肯定是合规红线基础上做的一些应用。

张晓静:我觉得信联和刚才回答问题之前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家正是因为看到发生的校园贷还有非法的借贷的一些服务,本质上和中国的数据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客户有30%左右是互金的一些头部企业,这样的一些企业风控手段已经很完善了,市面上所有能接的数据都接了,但是做现金贷的逾期率还是非常高的。之前他们通过增长弥补逾期带来的损失,慢慢的现金贷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的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恶劣事件的发生,从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的角度看,我觉得中国也有责任把数据的基础设施,把水管管道建设好,这是国家的责任,这在我们看来是水到渠成必然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原来做数据的公司,是否就没有机会?也要分类型来看,有的做数据的公司就是靠倒买倒卖,这个风口和机会就从来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服务中。如果你只是倒买倒卖但是有很强的数据挖掘的能力,甚至积累了行业壁垒和认知经验,可以把这些数据加上你的能力转化成行业的应用,服务一些客户帮助它把金融的业务做起来。对于原来有数据闭环的企业,它的机会更大,因为这个水管被标准化,好的水资源的变现更加的容易。整体环境来讲是利好的会加分!

雷群涛:我们最后一个问题,请问鲍忠铁老师和张健总,我们的互联网提到了蚂蚁金服和BATJ,我们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的场景、数据优势,他们的这几年布局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多,他们获得的牌照越来越多,这种金融的业务和互联网的格局在变化。我们早期像P2P2013年刚起来的时候P2P有很大的优势,包括互联网理财,这些有很大的优势,随着巨头的进入有一个变局的过程。我们把巨头以外的称之为中部,中部的技术企业如果做一些技术性的安排,姑且给三个维度:场景、数据和技术,从这三个方面安排的话怎么和巨头竞争?

张健:从宏观角度来讲,我比较喜欢看一些每一次的大事,从大局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时代一个历史阶段看起来非常强大的公司,其实可能在下一个阶段并不一定有它的位置,这个时代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是有没有大的变革发生,我们假设什么变革都没有,或者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技术,那原有的格局很难被打破。刚才提到的三个方面:场景数据和技术,我觉得核心的变革因素是技术。像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诞生,比如说互联网的诞生,比如说互联网有了移动互联网,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有滴滴这样的公司快速的崛起,它是一个突破性的或者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带来场景和数据获取手段大的不同。首先是场景了,在现有的技术格局下获得占有主导地位的场景未来未必,互联网早期是门户网站垄断,现在发现其实门户网站已经不是特别的好了,反而是BAT主导了这个生态。现在看来他们不可逾越的,但是可能下一代的技术出来之后可能很快的发生变革,我是非常乐观的,技术是加速的,它每一次变局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新兴的技术是技术发展的轨迹,后面的技术都是依据前面技术的基础上,经常呈现一种指数性的发展。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往往会高估短期的影响,往往低估它长期的影响,像九四九五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99年之后互联网泡沫,但是谁能想到十几年之后它会对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都离不开互联网。

鲍忠铁:从场景技术数据上巨头们有绝对的优势,我的观点是谈两个领域,2C和2B,2C的话,BAT的影响力是垄断性的,2C的领域721,头部客户占70%的市场,2是后来崛起的,但是无法跟头部竞争的,像今日头条,360、美丽说,他们会占20%,新兴的今天罗列的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做互联网金融的在整个2C领域也顶多占10%的市场,在2C的金融服务基本上是BAT的天下,很少有企业去争70%的市场都是在10%的市场竞争。2B不一样了,任何一家2B的企业也没有占30%以上,在2B的服务做反欺诈做AI或者做人脸识别2B的市场基本上三三三的市场,大头BAT加在一起最多30%,第二是创业比较早的有独立的优势,可能有一些背后金融企业注资或者国家资本支持的会占1/3市场,剩下的就是新兴的创业公司,新兴做人工智能,做反欺诈,2C和2B不一样,现在基本很难做2C的市场,但是2B的市场它强调你的及时性服务性和可定制化,一些创业的公司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市场窗口也不会那么大。

雷群涛:好的,感谢各位,我们的圆桌环节到此结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微模式陈友斌:我们是如何用技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服务效率的

下一篇>重监管态势下,新金融行业如何发展?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