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圆桌讨论:大数据、新科技对金融科技的影响与冲击

互联网+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7-10-26 阅读:5716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大资管大数据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两类是特别鼓励的:第一,最时兴的租赁住房的资产证券化。第二,服务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
10月26日,由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建元资本、零壹财经、罗兰贝格联合举办的"2017·第四届安亭国际汽车金融论坛"于上海顺利召开。会上,建元资本联合罗兰贝格发布了《2017汽车金融报告》。  

深受"新零售"和"新金融"双重影响,汽车市场于今年7月1日迎来了《新车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新管理办法的出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4S店销售模式,汽车销售或将以大卖场、超市等新零售模式出现,汽车流通和后市场多元化竞争的时代真正开始;同时,也解绑了销售和售后维修,使得二级经销商的合法地位得到提升,汽车电商也将打破现有壁垒,迎来发展新契机。  

本次论坛上,百融金服董事长张韶峰、百融金服结构融资总监孔令明、青岛中瑞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立东、京东金融高级总监孙鑫、上海银行投行业务专家刘磊、建元资本金融市场总监殷琦共同出席“大资管时代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圆桌讨论。 

论坛上,五位嘉宾围绕大数据、新科技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并从资产方和资金投资方等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一步阐述 。京东金融高级总监孙鑫表示看,科技本身能够提高业务的效率,能够增大业务的透明度能够降低成本,但不会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业务本身的规律。另外,科技在起作用的过程中,究竟多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的效率,降低了业务的操作成本,从而使得业务从原来的不可持续变到了可持续,他认为,这个问题是在整个投资或者做业务过程当中需要深入去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韶峰:科技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我本人的背景是做科技的,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过,但是我们跟金融机构合作非常多非常深,尤其是这几年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在使用科技去改造去优化金融业务的行业里,让我非常振奋。

在讨论我们的话题之前想请各位嘉宾每位花大概不超过2分钟时间介绍一下各自的公司背景以及各自的工作,使得听众对各位有个简单的了解。要不从殷总开始。

殷琦:感谢张总,给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我们建元资本大家肯定是不陌生的,但是对我们的业务实际开展的方向大家并不是十分清楚,我们是作为一家独立的汽车金融品牌服务商,现在正在全国的市场,未来可能还会向海外市场扩展去做汽车金融服务。这个服务不仅限于今天讨论的新零售,未来肯定还会有些产业方面的投资,还有大方向的动作,在今后的论坛讨论环节也会逐渐地进行披露。

我作为金融市场部的总监一直以来也是致力于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在汽车金融领域开拓合理、优化的融资渠道,同时也能够为我们汽车金融做更好的服务和指引,在这儿做个简单的介绍。谢谢大家!

张韶峰:好像各位没有按照顺序来坐,就从您这儿开始吧,我也分不清楚到底哪位是哪位了。

刘磊:在座的各位好,我是来自上海银行投资银行部的刘磊,上海银行总部在上海,是属于上海土生土长的一家金融机构,去年2016年的11月份上市,股票代码601229。作为上海银行来讲主要的业务板块在产品和境内的债券以及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以及境外的美元债券,还有一部分是并购的贷款以及传统的非标业务。

因为整个上海银行集团所有分行都是在长三角、京津冀以及深圳一二线城市,所以我们的主要资产是非常优质的,不良率比较低。

随着近两年大资管时代的发展,我们也逐渐扩充自己的业务门类,也申请下来了自己的基金子公司以及在境外香港的投资银行,所以我们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可以打的盘是比较多的。

随着2014年之后,主要的投行类产品里加了一块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利用我们自己的资金牌照以及我们在银行间市场经销商协会的牌照为客户提供资产证券化的服务。

张韶峰:下面请孙鑫总。

孙鑫:简单解说一下京东金融,京东金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家公司,我们实际上是在京东的电商生态里由自身需求成长起来的公司,现在只有几年的时间。前期从业态里的上游(供应链所提供的融资)以及下游(消费者所提供的融资)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除了在我们资产自身的信用风险的判断包括在信用管理的过程和流程运营的经验自己做了很多的积累,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把自己非常明确地定位为金融科技的一家公司,并且寻求对外融资的输出。

近外我们有很多的动作,包括我们跟银行的合作和四大行结队的合作。我们把自己的业态逐渐地向金融生态之外往外走的比较远,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我公司做深入的业务上的探讨。

我自己的业务简单地分解起来定位是在零售信贷大位资产上自己内部的投资基金,我所在的部门叫结构金融部一级部门,我自己所负责的二级部分是叫投资管理部,所做的事情定位起来就是内部的比较另类的另类资产的投资基金。和市场上其他类似机构的做法不太一样,可以在讨论里做细节的展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几点:第一就是资产类型和今天的讨论是非常契合的,是一个零售现象和消费金融的大类资产。

另外我们作为基金业务投光可以做的非常齐全,从上游的风险判断一直到下游风险资产的回收都做了自己的铺垫,等一下可能会和大家做深入的分享,谢谢!

张韶峰:请孙立东总。

孙立东:青岛中瑞金服很多朋友之前可能不是特别知道,介绍中瑞金服之前先简单讲一下我们为什么来做这间公司。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创始合伙人都是通用金融的老员工,大家在看行业里的痛点,发现债后业务在整个金融业务里是非常痛非常重的一块,因为那个时候债后业务人是最多的,效率是最差的,客户满意度是最低的。

我们想用新的手段,包括客户硬件、信息化管理、线上服务管理来提升效率,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中瑞金服的前身。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装机量已经过100多万服务的客户非常多,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延伸的很多服务也是脱离了单纯的硬件,而是在整个系统运维上做延伸。

孔令明:大家好!我叫孔令明,和主持人一样来自百融金服。百融金服是一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的平台,我们主要在消费信贷领域的金融机构提供包括贷中贷前贷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以及金融营销包括资金资产对接等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

百融金服现在已经服务了3000多家客户,每天处理高达300万笔的贷款申请。我们的股东包括中国华润、中国联通、中国联动以及三家著名的风投包括IDG、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

我们在消费信贷正如火如荼的大环境当中试图用资产证券化和资产包转移的情况下为资金方提供符合风险偏好的优质解决方案,同时反过来给资产方对接一些低成本的资金,有机会我会详细地阐述。

张韶峰:下面第二个问题,希望各位嘉宾可以站在自己行业的角度分析一下像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或者是孙总做的智能硬件在哪些方面能为金融(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带来冲击?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可以进行探讨,还是从刘总开始吧。

刘磊:我们属于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是属于风险容忍度比较低的一个机构。换句话说后知后觉吧,所以我们对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还没有像传统金融那么敏感,商业银行有商业银行的特点,但我们已经特别关注这一领域所对我们自身的冲击,对别的行业的冲击。这都是我们很关注的。就包括京东金融,也包括阿里巴巴,他们所做的金融业跟我们有一定的竞争,当然我们也有合作。都是因为新的金融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改变。

对我们而言,金融科技首先改变的是我们客户。我前天刚去过杭州大搜车,我们想跟他们合作做所谓的资产证券化,如果再放眼几年以前像这样的公司是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商业银行客户的眼光或者是风险把控。

但是我们现在注意到这类公司真的是在逐渐地改变传统二手车或者是汽车销售的领域。这是从客户的维度我也不展开说了,从我们自身的维度来讲,科技金融自身我们也有自己的线上直销,这是我们拥抱科技的尝试。

作为银行业来讲我们学习的是平安,平安这一块儿做的非常好,比我们更主动去拥抱科技金融公司,把整个集团从保险到银行包括平安陆金所整个科技都融入整个集团的生态链里,同时现在逐渐地向外输出科技金融的技术。上海银行内部也在尝试这方面的研究。

张韶峰:其实百融金服和上海银行也有合作,我们看到上海银行还是开放的,对新趋势比较敏感,你们好像是和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合作,之后也和携程成立了上程公司。

刘磊:两者之间是我们跟京东的联合。

张韶峰:所以感觉你们对新的趋势还蛮敏感的。

刘磊:我个人认为上海银行对新的趋势不是最敏感的,但也是非常敏感的,要把握大潮。

张韶峰:最近我跟上程胡总在红杉股东会上聊过,我们也是寻求积极跟金融企业的合作。我觉得上海银行在上海还是比较积极主动拥抱科技的,你们在资管领域有没有什么样的想法?怎么样积极地利用科技的手段?甚至结构上的调整、资管投资领域的调整?

刘磊:您说的资管就是理财投资?

张韶峰:现在大家都说什么样的资产可以投资,政府、房地产、同业这些都不一定,像零售这些是很新的,很多银行是看不太懂的。现在科技手段出来以后你们自己也说内部看有什么样的机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刘磊:其实以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以重资产为主,另外再有一部分同业资产的投资,随着考核或者是国家主导,银行在调资产报表的动力很足,包括地产行业本身的调整。所以就我们行而言现在投资一些小而分散的资产是我们逐渐在偏向的点。

以大搜车为例,前端以它的资产通过资本计划(信托计划)的形式进行了信托财产使用权转让的形式,我们也是正在设立的。当然其他的也是有的,确实比之前要多,小而分散的消费类比之前要多。其实二手车行业的不良率我们还是比较看重的。为什么把大众作为我们的合作方?因为他们的不良率是比较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跟京东、微众银行合作做联合贷款,也是因为首先是能保证我不良稳定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收益,其实都是一个道理的。

张韶峰:下面有请殷琦谈谈您的看法,每个嘉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

殷琦:是这样的,其实对于我们这样的汽车服务平台(汽车金融机构)来讲,我们是真真正正地在科技创新、科技发展、科技进化当中的受益者。

先发散一下思维,前两天在参加中国第九届融资租赁的大会上我也是嘉宾,当时探讨的是应该怎么做融资租赁,怎么把自己的短板转换为自己的优势和长板。市场上永远都有二八法则,80%的中小企业创造了20%的规模,但是20%的大型企业占有市场的主导权。

当时和我一个圆桌的嘉宾是拿农民租赁的,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从金融机构拿到低成本的资金,如何能够快速地把资产进行兑现,但是对于第三方的融资租赁公司或者是中小规模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讲我们在前端发展的时候如何能够把自己的资产真正盘活,如果能够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认可我们的资产,这些往往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台上的几位嘉宾我们也都很熟,百融金服、京东、中瑞其实都是我们建元资本的合作伙伴。我们之所以现在有很多科技风控手段、科技分析手段的实力和能力,其实就是让像上海银行这样大型的金融机构能够认可我们为市场提供的资产的质量,通过数据的穿透,通过和金融机构的直接系统对接,这种方式才真真正正地能够让一家机构看到我的资产表现,而不是所有的融资工作都是在黑匣子里进行的。

如果是我在跟孙总探讨ABS业务的时候,现在的ABS更多地是在转出,或者说去审核的时候通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看的时候提供的资产一定都是优质的,但是你不能保证的是在未来的持续资产表现能够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表现。所以我们现在用了一些科技的手段,我跟孙总这边今年联合做了国内首单基于区域链技术的Pre-ABS业务,之所以京东选择我们建元这样的平台做业务不在于业务是不是创新,因为区块链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地运用在供应链金融里,但是对于汽车金融行业底层资产的不透明,以及坏账率、违约率可以小幅度调整的情况下在行业里还是比较普遍的。

我们用了区块链,等于是在所有资产的表现上加上了一道锁,没有人能够去篡改整个的运营过程当中、资产转出的过程当中、资产保持的过程当中去修改任何一点数据,这样能够让更多更好的金融机构接受我们。当然我指的是第一点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行业或者汽车公司的优势。

第二,大家可以了解它可以大大地提高你进谏的审批效率,我们跟百融打造了一套自己的评分卡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的信审人员更好地筛选优质的客户,更好地排除那些隐性的未来达到不良的客户,真正达到优良资产,能够达到金融行业赚钱利差的目的。

除了前端的资产审核之外,我们现在也在持续地运用一些科技创新的手段把我们在贷中、贷后、资产处置等方向所有的链条都用科技的手段去联汇贯通,这样才可以实现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才让一个公司能够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真的对台上的各位嘉宾表示一下感谢,如果没有各位的大力支持我们建元协调不会有这么大的飞速发展,未来我也希望有非常多的机会能够跟台下的嘉宾进行沟通和交流,看看能不能用真正用我们所说的“新零售、新科技”创新型的手段来更好地为我们的汽车金融服务的平台去提供帮助。

张韶峰:建元资本虽然成立时间不太长,但一开始是感触非常深,我们董事长非常看重利用科技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我们也帮助他们建立模型,是我们看到在科技业务方面走的非常靠前的公司,印象非常深,也非常舍得挖高端人才。像光大的范总也加入到建元资本里。

下面请京东金融的孙鑫总聊聊,他在结构金融的领域已经耕耘多年,虽然这个领域本身时间不长,但孙总可以称之为元老级的人物。我猜测他在传统金融行业接触科技不是非常多,我估计这几年孙总有非常深的感触,所以想请教一下孙总对刚才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

孙鑫:我的主营业务是做投资,所以只谈科技和我们做投资和金融本身的影响。讲两点:

第一,对于金融科技的工具来说大家的正确认识是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业务的效率,而且能够极大地减缓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回过头讲金融科技本身从来不会改变金融规律的本身,我们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在应用科技的手段做投资是非常深的。包括像百融金服和建元的合作,整个业务从前端资产风险的筛选一直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对资产包非常细致的高频度的信用观察,这些工具在以往不借助于现在的大数据还是区块链是没有办法得到任何的解决的。没有办法通过一个相对操作成本很低的方式来达到信用风险和其他类型的风险的管控。

但风险的管控和效率的提高本身肯定是不会改变金融规律本身的。比如说京东金融做客群是天然地选择了信用卡的客群,成为了白条的客户,从里面找一群熟客出来做现金贷金条,包括银行的逻辑也是一样的。最后的不良率会非常多,因为这是你非常熟悉的客群。回过头讲是不是说用大数据就可以做到一样的效果呢?很难。

他可以在网上将自己的坏账率做的非常低,这种金融规律的开始会导致你坏账率比较高,慢慢对客群熟悉程度的提高以及客群的上升和下沉会在合理的范围内做调整,但不会一跃使用科技导致一夜之间颠覆有4000年信贷行业的本质。

所以这是第一点,科技本身能够提高业务的效率,能够增大业务的透明度能够降低成本,但不会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业务本身的规律。

第二,大家看问题是要辩证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讲辩证法的,怎么来讲呢?对于金融科技的认识或者是对于系统的认识,对大数据的名词认识大家是有一个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状态。大多数的人现在停留在看山不是山的状态。在们开始做业务的时候跟人去讲白条是怎么放的,为什么靠谱,因为我们用了很多的金融科技或者建模的数据,我们建模的方法是怎么做的,一开始大家是听懂的,大家觉得我做这个业务会去讨论银行是怎么填的表,是怎么下的户,是怎么做的。他会用这样一套既定的标准来衡量你。

当大家的方法论不一样的时候在很开始的时候认识是不足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发现这好东西,不知道它为什么好,像中医一样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方法论是什么不重要,但重点是它能治病。很多人会相对比较迷信我听说这个业务应用了所以去办理应用的大数据,应用的东西就一定好,就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还是回到规律的本身来讲,你需要更细节地甄别这样一套方法论的使用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起到了作用,在起作用的过程中究竟多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的效率,降低了业务的操作成本,从而使得业务从原来的不可持续变到了可持续,这个问题是大家在整个投资或者做业务过程当中需要深入去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当然希望这个市场最后回到了看山又是山的状态,大家都知道不是说提供了系统所有的东西都是真的,因为系统上出来的东西大家也知道也要讲诚信。应用上链,并不是说把合成看作某种验证就叫区块链,大家要有认识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金融科技对投资业务带来的实际影响。

张韶峰:谢谢孙鑫总,请台上唯一的一位做智能硬件的孙总分享一下。

孙立东:单纯从金融科技创新的层面来看硬件是一方面,也包含软件和服务。从我来看是含三个层面的。硬件拿GPS来讲,是很小的小东西,但变形已经变了几十种,有有线的无线的,有安装在记录仪里,也有安装在信号里的。

GPS在后面服务的策略是最核心的,再简单讲应建立里的产品设计。早期的GPS定位现在变为双模定位,有雷斗、GPS、外星定位、多角定位等,现在又出现了反欺诈的手段,比如说有线无线还有各种暴行。带来的电器又有行为的转型,包括车辆的加速转速的行为。

再说软件方面,首先是要提高改善效率和效果,我们跟贷后的结合首先是要通过信号采集器采集信号回来,优化贷后效果。我们现在也有贷后分解机器人,就是AI的概念,不止是软件策略还有硬件策略,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工效能,比传统的人工效率高3倍以上。

另外我们跟我们的合作机构有各种API的接口,贷后贷前的策略,通过贷后的策略又改变了贷前的策略,现在很多机构和我们做产品的开发,我讲的是金融产品,很多金融产品是我们基于服务设立的,很低的利率、客户类型、客户资料的收取、模型的建模都是我们做的。

刚才讲说硬件、软件,没有一个强大的线下服务团队这件事情可能也会变的考虑能不能可行。现在全国的线下团队有3000多人,整个团队里的相应时效是最高的,完成的工作不止是在现场的安装,包括很多贷后服务的策略,包括现场的催收和贷后跟进,优化贷后是资产质量的优化工作。所以我们现在是从硬件的创新到软件服务和现场服务为首提高整个行业的效能和效果。

在此背景下现在也有很多公司在做GPS,GPS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市场也比较乱,从我们来讲一直坚持一点,通过数据通过先进的运维算法,通过合作伙伴的持续推动,让它变成这个行业里真正不可或缺的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

张韶峰:谢谢孙总,请孔总介绍一下。

孔令明:咱们的问题是关于金融科技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首先来说我认为大数据、新科技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在现在非常明显,甚至说非常伸扑。其实我个人的体会应该更深一些,因为我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工作多年一直在中信银行渤海银行这种传统的金融机构工作,做了传统的前台金融业务,现在加入了金融科技公司。

在我们看到传统金融机构尤其在过去只服务一种类型的客户——大客户,包括大型的企业、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等,包括了高净值个人。其实对于小微企业,对于普通大众的金融需求一直服务不到位。

借用今天上午嘉宾讲的这里面有两种类型的原因导致:一种是不能做,一种是不值得做。

其实现在无论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新科技力量的引入,改变了两件事。一个是拓展了我们的能力范围,第二个是提高了我们的运营效率,刚刚孙鑫总也提到了。可以说现在如火如荼的普惠金融是高度依赖于新兴技术和科技力量的兴起,才能够持续下来的。

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风控技术能够使得我们绝大部分个人能够进行相对比较精确的信用评估,基于此消费金融业务的客群才能够下沉,才能够普惠,才能够变的面向大众。

像GPS,甚至基于全网数据的车量估值、残值评估等服务也使得包括汽车金融在内的很多消费金融等变的可行了。我们的汽车金融主要还是主要限于新车的消费贷,但现在二手车消费贷甚至车底的消费金融都纷纷地涌现出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得归功于新兴技术和科技的发展。

张韶峰:时间稍微有点紧张,有最后一个议题跟各位讨论,大家注意一下时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解决的一直不是很好。

大家都知道ABS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能够隔离融资的主体风险以及本身资产包的信用风险,只要技术资产足够好主体信用不是很好可能还是能融到钱的。但在我们国家目前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能够融到资的像在座孙鑫总京东肯定是融到的,上市企业唯品会什么的也都不错。但这样的企业加起来可能1%都不到,毕竟有那么多的机构。

在目前科技手段突飞猛进的情况之下各位认为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各位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从孔总开始,注意一下时间,每位嘉宾只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了。

孔令明:借这个机会和我现在所做的工作结合起来,确实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资管等主要的资金方评估资产、信用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主体信用,脱离了底层资产的实际情况。但消费信贷的兴起确实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场景,或者说完全新的领域。消费信贷是属于典型的小额分散,一个资产包里面一般会有成千上万的借款人在其中,他们之间是符合统计意义上的大数据规律。

参考成熟的金融市场或者成熟的国家经验可以看到,迟早看待消费信贷等小额分散资产的视角会逐渐地脱离主体性转向去评估风险。

百融金服正好是想顺应这样的趋势,围绕百融的核心能力去帮助资金方解读底层资产。借用之前殷总讲的话,希望把底层资产从黑盒变成白盒,展示给大家,帮大家去做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精确的风险定价,甚至是依据风险定价去设计资产本身的优先夹层的比例甚至是定价的消费参考值,目前来讲我们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从整个业务流程上或者实际操作上我们能够在资产打包之前存量资产的筛选上帮大家根据投资方的风险偏好选择符合违约率等条件的客户来进入资产池,同时在他存储期间给他进行实时的监控,包括信用的变化,有没有特殊名单,实现资金方对于资产的诸多管理。

甚至在资金存储之间出现问题需要第三方的委托催收甚至是不良资产的运作目前我们也具备这样的能力。总体来讲百融金服作为一个第三方的风控服务商,现在我们正在打造变成第三方的资产服务商的结构职能,为资金方去解读资产,帮他找到好的资产。同时对资产方来说能够借这种方式引进一些更低成本的,过去只看你的股东,只看你的主体信用的机构去投资现有的资产上。

张韶峰:请孙总。

孙立东:经过我们这几年和机构合作客户的贷后分析来看,通过我们的设备和相应的服务带来的资产回收率70%以上,这个回收率是远高于行业里没有相关服务的回收率的,相关回收率大概只有10%几或者是20%几的水平,是基于传统的业务模式,我们是非常优越的资产回收水平。

回收水平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资产的业务会被优化,我们现在的模式有新的创新。除了GPS和盗抢险的金融之外我们现在也可以锁定履约责任,通过现场的服务能够把履约责任涵盖进去,极大地优化了资产质量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都会让上游金融机构在发债的时候有很好的发债水平,能拿到很好的发债价格。通过我们之前合作伙伴在证券化里的资产表现都可以看到。

在我们的业务服务领域里能够提供的资产帮助在ABS的领域里是可以真真正正看的到,也希望未来上游的金融机构能够把相关的GPS服务做为你们对车辆的债券水平的标准来看,谢谢!

孙鑫:这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也是老本行。简单地讲一下吧,资产想要脱离开主体进行评级是有前提条件的。现在市场上大家还是处于个人主体的状态,是有根本原因的。有这么几点吧:

第一,如果想要把资产拨出来首先要在法律上拨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ABS和信托的原因,要有SPV,法律意义上要剥离,在海外政府很明显的意思就是资产没有被主体的信用所污染。现在所有的ABS都已经完成了前提,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哪怕是在最偏远的法院包括甘肃都已经有案例了,这不是ABS的资产,这是SPV的资产,是属于投资人。

但是第二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投资人仍然认为好的认,不好的主体停止参与,很核心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于ABS的投资是认为主体是要继续存续的,这是有一个很默认的前提,如果你的主体不存续我认为这一堆资产就算判给我也收不回来。如果大家做过ABS的都知道投资人拿到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债券列表债券列表上有合同,有到期日,你是放给了谁,联系方式是什么,出了问题作为投资人应该怎么收?没有人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法律上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当机构倒闭了我可以有权利去通知他们还款到我的账户里,其实这一个非常没有意义的纠错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只要是理性的一定会选择好的主体来做这件事,但是回到今天的主题科技能做什么呢?像我们现在跟百融金服的合作和我们自己的做法,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掌握了所有底层的账户和信息,我们自己也做了整个出问题的运营资产的回收安排。在此情况下ABS的隔离和破产的风险安排就不再是法律意义上的问题了,就会变成实践意义上的回收,从零到一之间出现的。当你的杠杆设计的合理的时候你的优先和夹层和本息的回收是相对没有那么难达成的,这套逻辑要慢慢被投资人接受和认可。

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是买这个账的,我们相信这样的趋势和行业第三方的服务方面慢慢地介入把行业做的越来越完整,未来中国社会出现像海外市场上的主体和资产的剥离安排,谢谢!

张韶峰:非常深入,请殷总从资产方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殷琦:作为资产方来讲ABS的业务已经成为了汽车金融融资越来越主流的方式,大家知道像宜信、先锋等机构都在交易所的ABS市场上发行了很多的业务。

实际上穿透来看,作为资产证券化最担心的不是证券化的手段,核心的依然是资产安全性,资金的可控和可回收性,所以在这一个角度上,我认为引入了现在更多的科技力量,实际上是有两个降低和两个提升。

第一个降低,降低了能够发行资产证券化和ABS业务主体的整体评级。以前在资产证券化之初不论是银行间还是交易所一般都在2A以上,甚至更高3A以上,大多数企业是达不到这个评级的,如何能够用其他的手段来实现门槛,科技的门槛降低了。

第二个降低是通过了科技手段把底层资产的透明性增强了,安全性增强了,从卸导致把资产的分级划分的更加合理,优先级更多一些,这样其实是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金债压。

第一个提高是提高了实际的融资效率,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去做到快速融资快速资产专储。

第二个提高是扩充了企业的融资途径,特别契合主题“聚合重构”,用科技的手段把所有的传统的概念全部打散,再把它用有机的理念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模式新的发展才是真真正正未来汽车金融的方向。

如果我们永远都聚焦在车贷、卡贷单纯的交易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汽车金融的高速发展。所以我们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我们真正地开拓自己的思维,为未来的汽车产业、汽车金融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和理念,谢谢大家!

张韶峰:刘总是非常典型的资金投资方,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磊:我是银行主要还是承重。我可以说从资产证券化前线来到舞台上跟各位专家老师分享,我很同意刚刚殷总说的,中国资产证券化是在之前有过一波,印象最深的一个项目是“大连—上海”BOT隧道项目只是照猫画虎一样,等政府想推的时候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所以中国就停止了。

从国家开始推这件事情我有幸参加了最开始几次的证券基金协会的会议,其实我们主营产品的投资人都是投资固定债券的投资人。首先从ABS的产品来讲,通过在座投行的努力来培养市场,让投资人认识他不是投了一笔信用债券而是投了一笔资产知识计划,是投了证券。从2013年末开始到现在,我认为市场是有改善的,但还是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来努力提高。

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科技的手段在提升,举个例子,我们当时服务京东的时候给京东做了一笔私募的资产知识计划,报备了资产经济协会,当时我们和另外一家银行给京东做计划,在市场上找投资人的时候,投资人是按债券来投的,京东的原始权益人是小贷公司,PPP是不高的,整体投资是不好的,而且京东集团是不可能给他提供担保和经信的,因为京东本身在美国上市的。

但是我们跟京东和投资人讲是怎么好,资产是怎么管理的,风控是怎么做的,我们组织路演真实真实地把投资人拉到京东后期看,当然能看的是给看的,保密的是不能看的。看了以后确实是说服了投资人,最后发行成功。

我做的ABS有很多,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这个例子是非常契合科技服务金融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我们资产的管理能力足够好、风控水平足够高,用ABS之后主体哪怕差一点,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当然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跟主体很好、资产监管管理能力也很强的机构比。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资产管理能力的话我认为你的融资成本会比依靠主体发债券要强,现在市场是在这样走,投资人也在逐步认可这件事,而且监管也正在努力地做。

就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两类是特别鼓励的:第一,最时兴的租赁住房的资产证券化。第二,服务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我认为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目前几类资产里是最成熟的。

像大的科技金融集团(京东、阿里巴巴)确实为市场做了很多的贡献,辅导了很多的金融从业者和金融投资人,逐渐地认可了这种模式,也为后来者像宜信、大搜车也打下了基础,他们做这个产品逐渐地尝到了甜头。我认为只要把风险把握住利用科技手段把市场培育好而不是做烂掉,不要哪天大家都做烂了在中国不要玩的情况下,市场在良性的发展中也很符合当下监管的要求。我很看好市场,也很看好市场金融的领域。

张韶峰: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希望台上台下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共同努力,推动汽车金融的蓬勃发展,谢谢!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圆桌讨论:新零售下的汽车金融创新业态

下一篇>圆桌讨论:汽车金融领域,残值和残值险如何界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