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次转型: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开发特色产品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7-03-30 阅读:3561

关键词:银行转型郭田勇金融科技

应金融改革使命而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迎来了第二次转型的关口,向何处转型、怎么转型成为新形势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思考的重要命题。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零壹财经华中新金融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次转型——前进,永不止步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化中不断砥砺前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尖兵”和商业银行发展的“试验田”。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长为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意识强、充满活力的一个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加快,经济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向深入、金融脱媒加速、金融科技的兴起等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金融改革使命而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迎来了第二次转型的关口,向何处转型、怎么转型成为新形势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试验田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截至2016年9月末,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为40.7万亿元,占比18.7%,同比增长14.6%;总负债38.1万亿元,占比19.0%,同比增长14.5%;不良贷款率1.67%,拨备覆盖率178.9%,资产质量和拨备比率均好于主要商业银行整体水平。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我国最早上市的银行类型之一,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银行后,银行业迎来了第一批上市潮,浦发、招商、兴业、光大等相继上市,掀起了中国银行业上市大潮。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打破了商业银行“千人一面”的格局。比如,今年迎来上市十周年的兴业银行,多年来始终走在差异化经营道路上,通过持续创新探索特色化商业模式,先后在同业金融、绿色金融、金融市场业务、银银平台、养老金融、FICC业务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领先优势,部分业务还成为目前银行业重要的业务门类。正是这种持续创新开拓的精神,使兴业银行这样原本一家并不是很有名的银行成功实现了后发赶超,进入股份制银行中的第一梯队。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将服务客户、服务实体作为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立足点,不断探索差异化服务实体经济模式,为金融体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我国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各家银行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比如,招商银行立足零售金融,定位于服务大学生、白领,走进校园,提供特色服务,成为行业内对标方向。比如,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率先发力绿色金融,十年来累计为上万家企业和项目提供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元,实现了社会环境效益与银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还积极在三农、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布局,引导资源向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倾斜,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如,兴业银行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率先搭建起银行间合作平台“银银平台”,将先进的管理、产品、科技等输出到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既节省了中小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重复建设费用,又提升了其服务客户尤其是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能力。又如民生银行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初步构建了专业化经营、流程化管理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路在何方?

在经济金融的新常态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处在二次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银行也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70亿元和1.67%,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21.22%。另一方面,银行传统的盈利空间不断缩窄,而包括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合规成本等在内的各类经营成本持续上升,产品服务仍存在同质化现象,同时互联网金融等跨界竞争也对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提出挑战。

这就要求股份制银行要主动探索战略转型、模式创新、业务升级,摒弃速度情结和过去“跑马圈地”外延式扩张的传统业务老路,注重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效率,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际成熟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发展轻资产、轻资本业务已经成为全球主流银行的共同趋势。

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发挥经营体制、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优势,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注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更加注重聚焦自身主业,为客户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金融、零售金融、同业金融等多样化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并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发展路径,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需求的“难点”“痛点”积极建立多层次、一站式客户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升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一直在路上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轻资本、高效率”转型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各有侧重,更加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总体上讲,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仍须在配合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信息数据技术、提升组织架构、优化业务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着重进行改革创新。

一、紧跟国家战略政策,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转型良性互动。我国步入新常态后,推动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并由此推动自身业务的转型。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创新优势,探索投贷联动模式、科技专营机制,助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客户、服务实体这一根本,严防资金“脱实向虚”、“资金空转”,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二、以客户为核心,挖掘潜在金融需求,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开发特色化金融产品。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略有差异,应当在各自的特色领域中形成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才有机会成为行业标杆。当下“互联网+”战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服务拓宽提供了新的触角,应充分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服务精细化、管理智能化,与传统线下渠道形成互补,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更契合其内在需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在提高服务的精准度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

三、围绕专业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实施组织架构改革,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轻资本、高效率”转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抓手。如何最大程度提升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效率是改革的立足点,扁平化、垂直化将是股份制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方向。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多呈现宝塔式,对市场传导速度、专业服务的重视略显不足。一是顺应形势变化,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组织架构的改革“瘦身”、整合优化,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子公司制改革,更加贴近市场;三是打造前、中、后台适当分离,客户、产品、风险相对独立的分工格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效率。

四、严守风险底线,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高风险风控能力。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从2017年一季度起央行对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升级为MPA,体现了央行去行政化、差异化的监管思路,银行被赋予更大的自主空间,但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负债不足,同业业务占比高,对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更高,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时刻严控合规风险、信贷风险、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风险,持续完善与新兴业务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固应对外部冲击的“安全垫”。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肖风:何处是这场金融科技革命的终局

下一篇>吴晓灵:对于低收入人群,有融资的机会远比融资价格重要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