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进入3.0时代:技术驱动模式突破场景限制
消费金融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6-10-21 阅读:4258
2015年被称为消费金融元年,自下半年起,并非新业态的消费金融市场开始火热,这是需求端与供给端叠加的结果。整体而言,从需求端看,我国居民消费杠杆率不足,消费空间有待释放;从供给端看,长久以来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空白成为市场机会,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入场、资本市场也热度不减,加之政策优惠,消费金融迎来了发展风口。
10月21日,零壹财经与读秒联合主办了"零壹月度报告会——消费金融技术驱动论坛",会上,零壹研究院发布了《突破场景的力量——消费金融技术驱动洞察报告》。同时,论坛就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讨,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中诚信征信董事总经理毛赛、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中信证券资产证券化业务线副总裁张志迪及读秒CEO周静参与了圆桌对话。
上述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上半年,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大约超过百家,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规模达到千亿元量级;市场参与主体则既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P2P借贷平台及其他互联网公司。
依据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历史阶段、参与主体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不同,零壹研究院将不同机构从事消费金融的内在驱动力和优势划分为资金驱动、场景驱动和技术驱动三种模式,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于消费金融的发展,报告认为,技术驱动模式的锋芒初现,尤其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的引入为行业发展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技术驱动力。
CapitalOne目前是美国前十大银行之一,也是纽约排名前三位的零售金融机构,而其闻名于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依靠数据技术全面驱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京东金融消费金融的发展路线也并非是简单的产品扩张,而是构建以数据、技术和效率为核心的多维服务,包括"技术"、"资产"、"生态"三个维度:消费者体验到的是产品;市场感受到的是资产和生态;对行业来说,则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的方式,其中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输出,前者为行业提供范例,后者则可直接输出金融解决方案。
读秒是PINTEC集团旗下的智能信贷服务公司,主要依靠全数字化、开放式的业务管理体系,满足用户小额、零散、多场景的消费需求,并提供远超传统消费金融服务的极速体验。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读秒的发展路径是通过自营业务快速积累业务经验,完善自身技术体系,再向外输出巩固技术优势,并与自营业务实现协同发展。目前,读秒的技术架构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海量数据湖、分析技术以及决策应用模型。
数据显示,2015年6月纯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读秒"上线,其业务量迅速增长,截止2016年8月,读秒覆盖全国269个城市,申请用户超过340万人次,目前每月申请用户约70万人次,与十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作为消费金融服务商,其技术及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无疑需要关注数据的整合获取及积累分析,同时需要升级风控,增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和创新。
零壹研究院估算,到2020年我国的非房贷消费贷款余额可达11.87万亿,如果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占比达到10%,当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余额)可达到1.19万亿,乐观估计,如果考虑网上消费、O2O支付的发展增速等,2020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占据非放贷消费金融1/3的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预计届时其中的大部分份额会被技术驱动型机构占领。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