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

传P2P监管办法正式稿将出台,不知这十大疑问可解决了?

监管 周假 零壹财经 2016-08-22 阅读:3145

关键词:P2P监管

划定借款人借款上限只是原则性纲领,真正实现还需要监管、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如各种反欺诈联盟、大数据公司反欺诈平台等的共同努力。

自2015年12月28日《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发布后,时间已过去8个多月,昨日,业内再次传出P2P监管细则正式稿即将出台的消息。据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即将正式出台的“办法”规定网贷借贷金额应以小额为主,并明确划定了借款人的借款上限。“办法”明确,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根据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在借款人禁止行为中,提出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第十三条 [借款人禁止行为] 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 欺诈借款;

(二) 同时通过多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

(三) 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四) 已发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含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内容,仍进行交易;

(五) 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活动。

鉴于中国征信行业的“囚徒困境”——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数据尚未向第三方征信机构开放,而互联网征信机构数据使用也局限于各自的集团,一人多贷问题尚难以解决。不过,从国字头互金协会和各地方互金协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来看,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善。央行牵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确定在近期上线信息共享平台,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反欺诈,这意味着,至少在协会成员单位内,一人多贷的现象且超出上述借款余额上限的行为将无法行得通。

但实际上,划定借款人借款上限只是原则性纲领,真正实现还需要监管、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如各种反欺诈联盟、大数据公司反欺诈平台等的共同努力。

去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后,零壹财经曾发表《P2P监管细则十大悬疑》文章,对P2P监管细则中存在一些存在疑问和不确定因素的条文予以解读和质疑,今天看来,正式版“办法”出台,这十大悬疑仍具有监管参考价值。

在此意见稿中,诸多条款本身和其所规定的含义仍有不明确或存疑之处,在解读之中慢慢显现:

P2P监管细则意见稿十大悬疑

一、关于不得非法集资。征求意见稿第三条 【基本原则】中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按照依法、诚信、自愿、公平的原则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从目前最高法院关于非法集资的司法解释来看,P2P网贷符合其特征(未经允许、公开、面向不特定对象、承诺回报四要素),一旦借款人发生了作为“结果罪”的非法集资事件,该条款尚未明确借款人和平台的责任,也可以说仍未解决借款人一旦涉嫌非法集资,平台的责任问题。

二、零门槛的监管风险。关于备案管理的条款中指出,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包含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该条款中对于股东背景、高管资质、注册资本尚未有明确规定,其注册P2P网贷公司的要求尚停留在《公司法》的约束上,以金融的风险性特征来看,对上述三类的零要求是否存在监管风险值得思索。

三、注销清偿问题。第八条 【备案注销】经备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拟终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前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办理备案注销。经备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宣告破产的,除依法进行清算外。

该条款中,对于平台破产或者注销后的清算,细则并未有明确规定,上述所指“依法”并未解决清算的先后顺序、权重比例等问题。如尚未执行完的借贷合同怎么办?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清偿如何规范并进行?需不需要一个“生前遗嘱”?

四、关联企业的定义。第十条【禁止行为】中要求不得“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融资”。

该条款对于下列情况影响较大:平台自身参股的公司,平台的股东参股的公司,平台实际控制人参股或控制的其他公司,平台自身或控股股东的上下游公司。

但对于依托母公司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母公司上下游客户是否作为平台的关联企业有待确定,如果确定为关联企业?尚未有明确解释。


五、去担保化的释义。第十条【禁止行为】中要求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去担保化,尚未明确两点:一,平台的关联担保公司,比如平台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担保公司能否为平台的出借人提供担保;二,平台能否向客户收取风险准备金,并用风险准备金赔付投资人的本息损失。这一模式下,如果应赔付金额超过风险准备金,则可能无法保本保息。

六、自律组织的定位问题。第四条 【管理机制】中明确了系列分管主体,其中要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规范引导、备案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指导本辖区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组织。

在监管职责中,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要负担很大的监管责任,与之前业内的猜测相比,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在此细则有所弱化,但未明确提到这类组织的(辅助)监管职责。

七、募集期限。第十九条【募集期管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置募集期,最长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该条款将项目募集期限限定在10个工作日内,引发了较大争议,虽然从P2P平台的普遍募集时间来看,部分平台呈现出“秒标”的趋势,但这一规定的依据何来令人疑虑。

八、“鼓励小额”的“小额”区间问题。第十七条 【风险控制】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机构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该“小额为主”规定对小额区间并未有明确说明,并且未禁止“大额”,所以很可能是态度上鼓励小额,操作上也给大额留下口子。

九、线下一人多贷如何监管?第十三条 【借款人禁止行为】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十三条中系列条款旨在限制一人多贷行为,在当下征信体系割裂的情况下,其于线上可执行性尚存疑虑,在这次监管细则中,要求项目和借贷信息接入中央数据库,线上的一人多贷解决得到了一定程度保障。但借款人于线下发布的同一借款需求,如借款人本身即以线上线下结合借款的方式进行资金募集,从而线上线下多次贷款,该行为如何监督,存在疑点。

十、银行存管与第三支付如何合作?纵观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未见银行与第三支付机构业务合作的可行性条款,及双方合作的权责划分未作明示;及对已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合作和合规性如何定位没有明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近市场流传出来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联合存管,并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的形式予以禁止。实际上,这一意见稿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疑问。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四川高院:网贷平台应承担居间人合同义务,自身提供担保的应承担保证责任

下一篇>戏说:个人征信牌照为何迟迟不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