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个人征信揭开神秘面纱

互联网+ 李小晓 · 财新周刊 2015-07-16 阅读:3115

关键词:个人征信牌照央行

6月底,央行已分别对八家机构入场调查,进行最后的工作验收,如顺利,8月前即可开业。

 

在今年初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后,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八家机构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央行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如今时限将至,财新记者获悉,6月底,央行已分别对八家机构入场调查,进行最后的工作验收,如顺利,8月前即可开业。“平均每家机构逗留了一两天,主要看业务内容、合规情况,技术保障几方面。”知情人士表示。

 

八家机构的业务大同小异,基本都是通用评分+信用报告+反欺诈平台+其他增值服务,但也各有专攻: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征信)、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征信)、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下称鹏元征信)侧重于金融领域;腾讯征信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芝麻信用)、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拉卡拉信用)侧重于生活场景领域;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下称中智诚征信)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下称华道征信)目前以反欺诈平台见长。

 

现在看来,没有一家机构的业务是独一无二的,在表面同质化的竞争背后,将发生“真刀真枪”的实力比拼,包括在数据来源、客户质量、科技水平等方面。

 

“现在大家起点都一样,未来市场会遴选出最好用的。”业内人士说。

 

与此同时,央行征信中心(下称征信中心)的优势未受撼动——对八家个人征信机构而言,信贷数据是最珍贵的“强变量”,而这一宝藏完全属于征信中心。征信中心也在不断推出产品升级、增值服务等,如去年推出的“征信报告数字解读”,相当于“央行征信分”。

 

由此可见,国家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的蓝图正如愿展开:假如征信中心是土壤,市场化机构的服务就好比一眼泉水,浸润每一处缝隙。

 

产品线大PK

 

在过去半年间,八家机构都各显拳脚,业务也初见端倪。

 

每家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通用信用分,还起了颇具特色的名字,如芝麻信用的“芝麻分”、前海征信的“好信度”信用分、中诚信征信的“万象分”、华道征信的“猪猪分”等。

 

一些机构还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分数产品:芝麻信用首创针对非实名用户的风险评分,在非实名情况下也能对其作出信用评估;中诚信征信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定制分”,针对行业特性修改参数配比,并针对移动运营商推出个人通信信用分等。

 

分数并非惟一战场。八家机构都推出了贷前贷中贷后的“链条式服务”,几乎每家都上线了信用报告、反欺诈平台、催收、黑名单等服务。

 

分数和报告是数据来源的比拼,反欺诈和催收则是技术的比拼。八家机构在技术开发上都下了苦功:芝麻信用、前海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等都自主研发了生物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平安自己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在90%以上。在验证过程中,我们会要求用户按照随机生成的指令做动作,例如头向左转三下,从而确保坐在面前的是活人。”前海征信总经理邱寒举例道。

 

八家机构均构建了自己的黑名单,其中有机构对财新记者表示:“未来不排除采用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扩大黑名单范围和数据来源。”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从事个人征信、但未获牌照的企业有很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八家机构的起点相同,业务类似,但若干年后,客户企业会做出选择,市场份额将拉开差距。“例如有的P2P平台同时和好几家征信机构签约,但最后肯定会选出他们觉得好用的。”

 

那么,竞争力的根源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数据来源和科技的比拼。

 

多样化数据源

 

征信做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数据来源。八家机构的数据争夺战已经上演。据业内人士分析,八家机构的来源大部分重叠,例如公共部门数据和移动运营商数据等。据财新记者了解,移动运营商正在酝酿对八家个人征信机构进行统一标准的数据开放。

 

各家机构的数据来源也各有“彩头”:芝麻信用的独家数据来源于“阿里系”电商、“阿里系”参股的企业、支付宝(包括信用卡还款、水电煤缴费、人脉关系等);前海征信拥有“平安系”内部的数据、50多家合作金融公司数据、位置和言论数据(来自“平安系”移动APP)等;中诚信征信的优势在于全国百余家中小银行(中诚信征信2003年开始帮助银行建设信贷风控模型);腾讯征信的优势是财付通数据以及社交数据(不含微信私聊数据);拉卡拉信用的优势是布设拉卡拉的40余万家线下便利店等。

 

八家个人征信机构布局生活领域,一方面扩大“征信”概念的辐射,一方面也为了跑马圈地,角逐数据源。

 

芝麻信用目前名气最大,但合作的机构不多,各类机构只有30余家,但多为行业龙头,如租车领域的神州租车、婚恋领域的百合网等。“和我们合作的前提是,必须给我们贡献数据。”芝麻信用人士表示。

 

其他七家机构在生活领域也各显神通。截至目前,中诚信征信和友友租车、cocar租车等70余家机构有合作;前海征信有50余家合作机构,其中非金融领域伙伴有专车大佬Uber;拉卡拉信用也在努力布局超市、酒店和租车行业。

 

各机构在数据的维度上大致分为六类:第一是身份属性,指个人身份识别与认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年龄、婚姻家庭、住址、职业、文化程度等;第二是履约能力,指用于评估个人还款意愿的信息,包括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第三是信用记录,即用于评估个人还款意愿的信息,包括个人在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卡、消费金融信贷、P2P网贷、贷记卡、担保等金融信用活动中发生的活动,此外也有非金融机构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等;第四是行为特征,即反映个人行为特点并据此评估个人信用变迁趋势的信息,包括居住地变迁、消费行为习惯、工作学习变迁、通信行为特点、互联网行为记录与偏好等信息;第五是社交资料,即反映个人交际关系、社交言行特点的信息;第六是公共记录信息,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处罚等信息。

 

其中,社交资料目前是最受争议的数据源,各家机构使用较为谨慎。中诚信征信执行董事孔令强表示,社交资料在模型中占比不超过5%。邱寒也表示,社交资料的应用还在探索,如果不好用,随时可能摒弃。

 

在费用方面,在正式开业前,八家机构几乎都处于免费状态。“征信不是一个能迅速盈利的行业,预计五年后才能开始有利润。”业内人士说。

 

角逐金融圈

 

征信源自金融,也最广泛应用于金融。对八家新起之秀而言,金融业依然是最诱人的蛋糕。

 

“截至目前,金融数据依然是最有效的变量。”孔令强说。目前八家机构无一例外都在寻找金融业客户,前海征信、中诚信征信、鹏元征信三家完全专注于金融业,其他行业客户微乎其微。其中小贷公司、P2P平台、消费金融公司是主要争夺目标。

 

究其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征信中心一直未将上述民间金融机构纳入征信系统。目前央行征信系统也只和正规金融机构有联系,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少部分小贷公司。

 

2013年2月18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征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征信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上述两类机构有序接入征信系统,提供征信服务。截至2014年底,已有上千家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关于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争论也已许久。“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都应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问题是,现在还没有明确认定P2P是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曾对财新记者表示。

 

P2P机构从未走出征信中心的视线。2013年6月,征信中心委托上海资信公司首先建立网贷机构信息共享系统,目前全国超过500家P2P平台与上海资信签约。“上海资信采用了和征信中心一致的接口,因此一旦征信中心决定,随时可将这些P2P数据接入。”业内人士说。

 

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推进市场化征信是希望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所以市场化机构本应在征信中心的服务领域之外开发业务,避免重复建设。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央行接入P2P和小贷公司,也不会和民营征信公司业务冲突。“征信中心的定位是基础数据库,它不会参与到特别深度的市场化竞争领域,市场一定有很多具体的服务需要有牌照的民营机构来做。”业内人士表示。

 

邱寒表示,不担心征信中心对P2P开放。“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服务于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客户,现在不少银行接入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了。他们本来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但依旧觉得我们的产品很有价值,使用了我们很多的服务。”

 

截至目前,前海征信已经接入50余家信贷机构,接入公测的机构包括宜信、拍拍贷好贷网分期乐神州融点融网等。其中有的机构合作较深,例如搜狐旗下的搜易贷已经改造了整体系统,将前海征信的产品嵌入了他们的风控流程。

 

中诚信征信的“信用联盟”已有70余家机构,包括积木盒子融360、华夏典当、开开贷等民间金融机构,此外还有上百家此前就有合作的中小银行。

 

芝麻信用尽管业务重点并非金融,但也和积木盒子、玖富、点融网、融360等P2P平台取得了合作。

 

合作是互相的:一方面个人征信机构为P2P平台提供通用分作为参考,同时提供反欺诈、催收等相关服务。另一方面,P2P平台对个人征信机构贡献数据。

 

尽管合作机构数量繁多,但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敢于将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分真正用于风控模型的P2P平台寥寥无几。

 

有利网CEO刘雁南表示,尽管计划与个人征信机构合作,但暂时不会将这些机构的信用分应用于风控模型。“现阶段只会用老数据和他们的信用分做比对,观察数据库匹配程度有多高,对我们形成坏账的解释程度有多高。”

 

其实信用分数在银行业已使用多年。银行内部会通过违约概率模型对客户打分,分值不公开,而且模型对“违约”有很客观的定义,通常是指逾期90天,不同的产品也会有不同的违约概率分值。

 

目前八家机构的通用分都是对一个人整体信用打分,这个概念十分模糊。P2P人士认为,通用分的数据变量非常繁杂,针对P2P贷款提供的信用判断不够精准,不能按照分数计算出放贷金额。

 

刘雁南认为,现阶段个人征信机构最大的价值是反欺诈和催收。“这些机构的反欺诈平台确实可以帮P2P机构减少损失。在催收层面,很多失联的用户现在也可以很快找到。”

 

可以说,市场化征信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市场检验阶段,未来随着分数不断被检验,会有机会更深度被用于信贷模型当中。

 

“目前很多P2P平台同时和多家征信机构合作,同时用好几种信用分。但各家信用分的模型和权重不同,时间久了,P2P自会选用更适合自身的。”孔令强说。

 

无敌征信中心

 

在传统信贷领域,征信中心的地位无可撼动。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定位,并明确要求,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都应该接入征信系统。“给征信中心报数是所有信贷机构的义务。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非常广泛,并非只限于金融机构。”业内人士称。

 

据财新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4月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8.6亿自然人、2068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3.6亿,有贷款卡的企业组织1023万户。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服务的机构用户累计分别为1868家和1886家。

 

在银行领域,征信系统覆盖所有银监会发放牌照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所有全国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外资行、合作银行等,以及公积金中心、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放贷机构。

 

在信托领域,目前全国68家信托公司全部接入征信系统,2014年全年报送信托贷款业务余额4.6万亿元,征信系统对信托贷款信息的覆盖率接近90%,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4.9%。

 

在P2P领域,2014年征信中心通过上海资信公司搭建了新金融征信系统,目前签约接入P2P机构580多家,246家机构报数,涉及81.5万借款人,借款余额392亿元;查询机构129家,累计查询158万次,日均查询5900次。“系统的机构和借款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为将来网贷机构对接征信系统做好技术准备。”有关人士表示。

 

在证券公司中,征信中心正在推动中信、海通、国泰君安、中信建投证券等四家证券公司接入征信系统,报送类信贷业务信用信息,包括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信息等。

 

在保险领域,征信中心已接入平安保险等公司,正在推动出口信保、人民财产保险、阳光保险、众安财产保险、华安保险等五家保险公司接入征信系统,报送信用保证保险、贸易信用险、学贷险等业务信息。

 

在其他类机构中,征信中心正在推动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入征信系统,还通过融资租赁协会和保理协会组织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和保理公司接入征信系统。

 

“在信息采集方面,征信中心会继续扩大对银行信贷信息、甚至金融领域信用信息的覆盖,也会想办法采集公共信息补充。”有关人士表示。

 

面对市场的多元化变革,征信中心也从未停止进步。2014年6月,征信中心上线了“小微机构互联网接入系统”。通过该系统,小微机构不再需要开发接口程序,只要持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放的移动证书(USB KEY)及密码,数据即可实现在线上报。此外,该系统还支持个人和企业进行信用报告查询、提交异议处理等。截至目前,累积接入各类机构约1000家。

 

“传统的机构接入模式中,小微机构接入专线网制约因素多、成本高,结构复杂,开发接口的程序周期长,现在问题都解决了。”有关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

 

征信中心持续发力

 

有关人士表示,征信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巩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地位,开发多样增值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建设二代系统提升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和市场化征信机构互补发展。

 

与一代征信系统相比,二代征信系统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功能改进:改变一代企业和个人两个系统、两套机构和用户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和个人业务互联互通;形成通用数据采集标准,全面支持商业银行新兴信贷业务数据采集和小微金融机构的便捷接入需要,并且数据处理和产品加工更加高效,计费管理更加完善,数据质量管控体系也更加规范健全。

 

征信中心的“增值产品”包括什么?

 

第一是小微企业综合信用报告。“结合前期研究,我们在去年整合了小微企业信息和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大股东等关键人信息,开发投产了小微企业信用报告,实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联动。目前,小微企业报告已向三家机构开放试用,在确保系统可负载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将逐步推广至全国范围内使用。”有关人士表示。

 

第二是信息提示服务,当客户在其他机构发生违约时,该客户所在的其他机构会收到提示。该服务的企业系统已于2014年6月上线,个人系统正在研发中。

 

第三是推出了个人征信评分——“个人信用报告数字解读”服务,预测借款人未来两年内发生90天以上逾期的可能性,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模型经内部及独立的第三方验证后,从2014年开始向各类金融机构做实际业务验证。截至目前,参与验证机构43家,包括17家全国行、10家城商行、7家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完成验证的19家,涉及个人借款客户3.1亿人次。验证结果显示,“数字解读”服务在各类零售业务和各风控环节均有不错的表现,对零售信贷和风险管理有应用价值。目前15家机构提交了“数字解读”应用策略,9家机构与征信中心签订了试用协议并逐步开放查询试用权限。

 

第四是信贷特征变量。2014年,征信中心通过对借款人信用报告原始数据整合、加工计算,开发了反映借款人信用行为特征的一系列信贷特征变量,供银行在开发决策预测模型或信贷业务管理流程中使用。目前已完成系统开发并准备开放查询使用,前期准备提供230个信贷特征变量。

 

据了解,目前征信中心也正在开发信贷资产结构分析、历史违约率等服务,预计不久将会面世。其中,信贷资产结构分析是通过汇总形成整个信贷市场和本机构信贷运行与资产质量情况,历史违约率产品则是运用征信系统统计特定借款人群在一定时期实际违约情况。此外,征信中心还在研究信贷市场风险监测及预警领先指数,尝试构建信贷各个细分市场的违约率先行指数。

 

等待第二批

 

第一批八家个人征信机构谜底已揭开。但市场上还有许多机构翘首以盼。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肯定会有第二批,但时间表不详。据财新记者了解,包括京东、安融惠众等机构都在筹备第二批牌照的申请。

 

“我们还是要积极申请下一批牌照。”安融惠众总经理常胜说。“拿到牌照的公司也不一定能够把征信业务做好,没有拿到第一批牌照也是一个好事,尽管给我们未来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但让我们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征信市场的发展是个长期过程,这刚刚开始。”

 

京东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黑马”,近一年来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等领域发力凶猛。错过征信这张牌照,着实令京东感到遗憾。

 

京东如今在努力弥补这一遗憾。据财新记者了解,京东对下一批个人征信牌照志在必得。“京东金融最核心的底层是征信、是风控。”京东消费金融业务总监许凌说,所以整个京东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大征信的布局上。京东凭借上百家外部合作伙伴网络,拥有行业前三的数据源,最近还投资了美国著名大数据征信公司ZestFinance,一旦发力征信将是“有底气、有未来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个人征信业务提速 第二批牌照开始受理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平台挖财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