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大行争霸「三国杀」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4-04-12 09:16:41 阅读:14316

关键词:工行建行金融银行银行业

作者|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近年来,工行作为“宇宙行”的地位依然稳固,建行未能通过发力零售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在体量上又被农行反杀。一个更接近“三国”的竞争格局形成了。 4年前,新金融琅琊榜发表《大行争霸:建行离工行还有多远》,引起不少关注,包括一些大行高...

作者|  董云峰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近年来,工行作为“宇宙行”的地位依然稳固,建行未能通过发力零售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在体量上又被农行反杀。一个更接近“三国”的竞争格局形成了。
 
4年前,新金融琅琊榜发表《大行争霸:建行离工行还有多远》,引起不少关注,包括一些大行高管。

在1年前发表的《六大行零售金融版图》一文中,我们强调,除了工行和建行,农行的零售实力与潜力,均有待被市场进一步认识。

随着农行总资产在去年实现了对建行的历史性反超,大行争霸格局出现变化:从工行与建行的巅峰对决,演变为工行、建行与农行的三足鼎立。

建行的阶段性走弱,主要在于零售优先战略遭遇逆流:作为“房贷之王”与信用卡领头羊,楼市剧变与居民消费低迷对建行的冲击更为显著。在招行、平安银行身上,上演着类似的故事。

另一边,工行的均衡与稳健,农行的低调与下沉,让它们在这场“马拉松”里更为从容。
 
01
 
从体量来说,工行在近年来保持了在大行中的领先优势,建行不仅没有缩小与工行的总资产差距,反倒被农行后来居上。农行虽然在贷款余额上仍然落后于建行,但得益于2022年以来存款的超高速增长,在资产规模上完成反超,成为我国第二大银行。
 
 
从盈利来说,工行的净利润规模始终保持第一,建行则有着更强的盈利能力,从净息差到ROA,均为三大行之首,不过优势有限。考虑到建行扩表速度放缓,实际优势还要更为微弱。
 
 
从资产质量来说,三大行在近年来不相上下,差距极其微小,过去两年不良率均处于1.3%-1.4%的区间。农行在2023年资产质量力压工行、建行、很大程度上是更快的扩表速度所带来的。
 
 
整体而言,工行作为“宇宙行”的地位依然稳固,建行未能通过发力零售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优势,在体量上又被农行反杀。

一个更接近“三国”的竞争格局形成了。
 
02
 
在大行里面,建行最早提出零售优先战略,比较早地将发展重心转向零售业务。

从2009年到2023年,建行的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从16.80%一路攀升到50.05%;作为代价,其公司业务利润占比从60.66%降至19.27%。

这样的力度,称得上“all in”。遗憾的是,经过10多年的进击,建行并没有在零售领域形成实质性优势。
 
 
数据显示,2023年,建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为1949亿元,仅比农行高12亿元;从零售AUM和个人存款规模来看,建行均排在最后;建行虽然个人贷款余额力压工行,优势也就300亿元。
 
 
在建行的零售业务里,个人房贷接近6万亿,占个人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8成。由于历史原因,建行在住房金融领域有着先发优势,因此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更大、质量更优,盈利也就更胜一筹。

然而,楼市大变局,对建行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020年-2023年,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占全行贷款的比重从34.82%下滑到26.76%。除了利率大幅下调带来的收益缩水,房贷信用风险也在抬头,让这块最稳固的盈利基本盘遭受侵蚀。
 
 
信用卡业务亦然。在全行业整体缩量的情况下,建行信用卡贷款规模持续扩张,到去年末已经接近万亿,大幅领先于工行和农行。但,低迷难振的信用卡交易,以及持续上升的不良率,让这块业务的利润贡献日渐式微。

这一切,是所有银行都在面临的挑战。只不过,建行多年来在零售方面更积极,导致眼下压力更大。
 
03
 
站在十字路口,建行的选择是暂缓扩表。

截至2023年末,工行资产总额4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建行资产总额38.32万亿元,同比增幅10.76%;农行总资产39.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7.5%。

在净息差快速收窄的情况下,扩表往往会带来利润率与资产收益率的下滑,这将撼动建行长期以来最引以为傲的优势:更好的息差、更高的盈利。

在4年前的《大行争霸:建行离工行还有多远》一文中,新金融琅琊榜有过预言:

零售优先战略之下,建行通过牺牲对公业务,换来了个人业务的后来居上。工行要想甩开建行,必须在个人业务领域与建行展开决战。如果赢家是工行,建行将失去与之一决高下的资格;如果赢家是建行,很可能是一个“招行Plus”的故事。

《六大行零售金融版图》一文中,我们写道:
 
工行的保守与稳健并不一定是弱点,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工行与建行谁将最终胜出,仍未可知。就两家大行的整体竞争格局而言,工行的零售业务只要咬住建行,凭借在对公领域的显著优势,就可以实现对建行的持续压制。

4年过去了,建行的零售业务并没有赢,随着农行奋起,战局更为胶着。与此同时,去年建行公司金融营业收入比工行低1500亿元,公司金融税前利润比工行低1100亿元,已经被彻底甩开。
 
 
如今之势,颇有些进退失据。
 
04
 
金融是一场“马拉松”。

对大型银行而言,均衡发展的全能银行,免不了显得平淡,缺乏噱头,不过从长期来看,却是胜率最高的经营之道。从工行到摩根大通,已经说明了一切。

早在2020年3月,当时的招行高管就有过反思:经历了大流行,我们也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零售占比是不是越高越好?事实上可能不是,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战略定位,“一体两翼”里如果没有有特色的、强劲的“两翼”,“一体”走不远。

建行也在反思。近日,建行董事长张金良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摈弃“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的传统思维,更好统筹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域、发展和安全,防止经营目标单一化、片面化、短期化,实现稳健、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在六大行里,截至4月9日收盘,农行A股累计涨幅17.58%居首,建行A股涨幅7.68%垫底;去年全年,农行、建行股价涨幅分别为33.18%、23.16%。
 
 
市场终究是敏感的。
 
05
 
补充说明:为什么没有将中行纳入比较?

中行固然在规模上占据劣势,差距却不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行相对特殊。

在四大行里面,中行的全球化/走出去任务最重,这制约了中行像其他大行那样自如地扩张——因为海外市场整体更为成熟、息差更低,中行很难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而要想坚守对外开放排头兵的定位,中行无法厚此薄彼,多少会影响其境内市场的扩张节奏。

从业务结构来看,近年来中行海外资产占比维持在25%,远高于其他大行,这可以解释中行何以成为我国第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因此,中行与其他三大行,一定程度上不处于一个维度。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