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张承惠:责任金融更强调行业可持续性,需机构、监管、投资者三方转变思维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8-01-10 阅读:2742

关键词:普惠金融消费者金融零壹财经网贷

一些持牌金融机构已经在大力引进金融科技元素,所以金融科技公司更应该注意保持住自己的原有优势。
1月10日,2018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暨新金融思想汇"技术+资本=发展+责任"在京举行。零壹财经在会上发布《数字普惠金融: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与投融资报告》。

2017年,新金融历经互金监管风暴、互联网巨头与银行联姻、金融科技上市热潮,在资本、技术、责任之上,辟疆拓土。

一年来,新金融蜕变路线初现:行业规则初立,网贷"1+3"监管框架初成,Regtech(监管科技)引发注目,行业自律渐成体系;传统金融机构联姻新兴金融科技巨头,争夺新的场景、客群与数据;资本青睐有加:新兴金融科技正成为二级市场明星,美股、港股成为上市热门选择。

过去一年,行业纷杂百变,产业巨头强攻支付市场、众筹黯然褪色、虚拟货币猝然巨变。经过一年的沉淀,沉淀出新的关键词:风控、合规、数字普惠金融、客群下沉,金融科技企业开始承担起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体角色。

2018年,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融合创新将切入怎样的深度?资产与资金将历经怎样的拓展、变迁?监管与创新将呈现怎样的博弈?发展与责任怎样共进?本次年会以"技术+资本=发展+责任"为主题,纵论新金融行业发展与趋势。

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针对峰会主题发表演讲。她指出,在过去几年里,金融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长尾市场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普惠金融作出较多贡献。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在借贷领域,一些公司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最终资金链断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她表示,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能够为长尾客群提供应有的金融服务,更应该注重消费者的可承担性,金融科技公司要有责任金融意识,要强化自我约束,特别在当前强监管的态势下,一定要合规经营,强化信息披露。

另外,她还透露在做调研时发现,一些持牌金融机构已经在大力引进金融科技元素,所以金融科技公司更应该注意保持住自己的原有优势,发挥好技术优势,更加准确有效地识别风险,进行准确地定价。

演讲原文如下:

张承惠:首先祝贺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召开,柏亮在第一财经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很有思想很勤奋的媒体人,这几年创业也走的很稳。

今天这个主题起的很好,我把这个主题引用过来,稍微加一点改变,就是责任金融,我认为技术+资本+责任,这个等号等于发展。第一,为什么要发展责任金融;第二,什么是责任金融;第三,怎么发展责任金融。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责任金融?我认为在整个世界金融史上有很多的前车之鉴,我们发展责任金融就是要避免重走过去的覆辙,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的反思是近期的两次金融危机:第一次是上世纪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影响主要是区域性的危机;第二次就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这两场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学界带来深刻的反思就是"市场的自由化是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金融是高度自由化的市场。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债务与魔鬼之间》这本书,这位作者是英国的金融局前主席,也是英格兰银行前任的副行长,这本书中的反思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看一下国际的情况,在上世纪末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自由市场是繁荣的最好的手段,不平等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不平等可以产生激励,人之间的差距,收入、地位差可以产生很大的激励,这种激励会带动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主流的思想。

但是日本和美国的调查表明,这个思想主导之下,经过40年到50年的发展,人均GDP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我们中国正在由大国走向强国,我们要提高GDP的总量,提高人均GDP的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按照原有的路径来讲,国际经验证明没有得到改善。

经济生活中有两大类的活动,第一类是分配性的活动,对财产进行分配;第二是创造性的活动,是把价值创造出来。创造性的活动,像制造业、服务业等,比如医生创造了人的健康。但是金融服务都是单纯的分配性的服务,另外还有一些分配性的服务,比如律师所做的诉讼服务是分配性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全球都是普遍的现象,即获得最高薪酬的人本质上靠分配性的活动挣钱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当中分配性的活动和创造性的活动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当这个比例失调,分配性的比例越高社会风险越大。

从国际情况来讲,过去30年中,前十分之一的人收入超过剩余十分之九的人的收入,而前1%的人的收入又超过前十分之一的人的收入,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个共同的现象。而底层的大约30%的人群没有分享到繁荣。金融大颚收入常常高于顶尖科学家的收入,这种现象是否合理?我认为值得反思。

从国际观点来讲,过去30年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这种不平等是合理的,不平等的加剧也是合理的,美国也认识到这种不平等,应对的方针就是向低收入群体发放高风险的信贷,让没有能力买房的人借贷买房,最终的结果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果放任这种自由化的行为,不断的增长,结果一定是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家的国民收入生活和水平下降10%以上,而且这种下降很可能是持续的。

这些造成危机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代金融体系创造了过量的债务,我前面说的都是国际的情况,对照这个国际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中国的金融发展最近几年其实正在走国际上走过的道路,最近这几年乱象丛生,风险急剧的积累,局部地区风险已经暴露。

最近这几年我们借助技术和科技很大程度上确实满足了长尾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的持牌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体系效率是偏低的,大量的长尾客群很多是优秀的客户没有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我们金融机构抓住了这一块的空白市场,但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脱实向虚的问题,暴力收贷,导致没有能力负债的群体过度负债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反思。这些前车之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觉!

下面回到我的这个主题"什么是责任金融?"它至少关系到三个群体:第一是金融机构,第二是监管当局,第三是机构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在责任金融里面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金融消费者怎么样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很多陷入非法集资、陷入过度借贷怪圈的人金融知识极度不足,自我保护不足,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金融机构不要疯狂的追求利润,要关注自己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绩效,从根本上来讲你的可持续发展,柏亮说的是责任等于发展,如果不履行你的社会责任,大家都疯狂的追求短期的利润,最终会导致这个行业无法持续,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金融监管机构频繁出手的理由。从监管当局来讲要改变过去长期关注的财务指标,关注我们金融机构还有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是否健全,是否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未来要兼顾监管对象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从监管部门来讲它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给社会提出引导的方向。从机构投资者来讲,他们越来越在所投资对象的公司治理和战略导向中发挥作用,机构投资者要改变简单追求高回报这样的投资导向,成为责任投资者。

责任投资的概念国际上说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在中国,这个"责任投资者"的理念没有真正的普及和深入人心。2006年高盛发布了ESG级的报告,责任金融就是要将ESG作为行为重要的对标的,这才是责任金融。ESG是什么?“E”就是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制造业第一产业对环境有影响,第三产业对环境也有影响的,怎么在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考虑到我们的行为对环境对我们所在的人类家园产生的影响,这是“E”;“S”是对客户对员工对社区多个关联方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还有“G”就是公司治理,有治理透明度,有股东的权利,特别是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股东高管行为是否规范等等。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整合起来就是我们的ESG,现在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出ESG披露的标准,还有一批机构对ESG的绩效评估方法做出了自己的研究。责任金融从大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有社会责任的意识,从小的行为层面来讲,要有一个行为标准,遵守什么样的行为标准才符合ESG的要求,才能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

下面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怎么样发展责任金融?在发展责任金融方面,我们的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和基金业协会合作,用大半年时间研究中国上市公司SEG的评价体系,按照基金业协会的思路对上市公司的SEG评价我们要长期做下去。做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有三点:

第一,引导上市公司的行为,督促上市公司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竞争力,我们希望从上市公司做起,最终使所有的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你能够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不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最终要形成这么一个氛围,这个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

第二,就是为投资者识别、选择投资标的提供工具。我们希望能够解决机构投资者,目前存在的决策短期化的问题,推动资本市场从短期投机为主转向更加注重长期的价值投资,有基金公司的研究证明SEG的导向投资并不是不盈利的投资,并不是仅仅履行社会责任非盈利性的投资,按照SEG的标准选择投资标的反而可以规避投资风险,比如说环境风险。北京周边地区大力度的在减少排污,减少排放方面政府关停的污染企业的力度非常大,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金融部分地区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比例反弹压力上升,这对投资来讲都是风险。

第三,就是为监管机构和政府提供监管依据,帮助及时全面的了解企业外部风险,科学评价企业绩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发展所为发展责任金融做的一点点努力,最终责任金融的发展还取决于全社会的努力。

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金融科技公司,我们的类金融机构,要建立起责任意识。我们知道发展普惠金融有两个要义:普惠金融是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特别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得到金融服务,前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是普惠金融的第二个要点没有被大家关注,就是它可承担性,我们提供了服务不能让接受服务的金融消费者它的负担到了不可承担的地步,那就不是普惠金融而是高利贷。我们要发展普惠金融既要顾及它的普及面问题也要使得金融消费者承受金融服务的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责任意识。

第二,要强化自我约束,特别在当前强监管的态势下,一定要合规经营,强化信息披露。我们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做金融服务的时候,比如前期的P2P公司到现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信息披露的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差别也很大,我们的要牢牢树立起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

第三,金融科技的优势就是技术,未来要发挥好我们的技术优势,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的识别风险,准确的定价。

过去一两年我们看到有一些借贷行为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用高利率覆盖风险,而不是用技术手段精准的识别客户风险,有的机构靠铺摊子,扩大链条谋取暴利,但是由于客观或者主观因素受到阻力,无法再扩张,那么这个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掉,这个运营模式就会崩溃,所以我们最终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我们的技术优势,四五年前持牌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不太重视,但是最近两年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正在快速的赶上,科技领域大量的投资,组建自己的科技团队,从信息公司大数据公司挖人才,甚至整个的购买数据团队,我们持牌金融机构非常的有实力,我最近在调研持牌金融机构发展科技的问题,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行业都大力的引进科技的元素,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再努力发展我们的科技优势,恐怕我们就没有太多的可以领先于持牌金融机构的优势了,所以我觉得还要抓住我们本来的优势下工夫,下力气做深做透,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北京市互金协会秘书长郭大刚:机构应回归理性 拒绝监管套利

下一篇>新金融圆桌:重监管下平台运营能力才是关键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