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助贷”崛起: 行业加速转型,合规下的未来走向与盈利空间探究

资讯 李薇 零壹财经 2019-07-16 阅读:17679

关键词:合规转型助贷盈利行业

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第35期闭门会“探路——助贷业务模式与未来趋势”,听听50多位大佬们怎么说。
2019年上半年,“助贷”两个字已经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大关键词,在我国网贷行业尚未敲定备案完成时间的关键时刻,目前多家P2P机构纷纷提出携手商业银行,转型为“助贷”机构。由于监管层并未颁发“助贷”业务牌照,行业发展在客群选择、产品定价、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求生时期。

在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第35期闭门会上,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在主持会议时,剖出目前“助贷”行业痛点与发展难题,由此掀开了参会机构的热烈讨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路——助贷业务模式与未来趋势”,从行业转型、发展实践与未来盈利空间等角度展开深入交流。

第35期闭门会现场

本次闭门会邀请了相关学者和业界实践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激烈的交锋,提出了我国消费金融与小微信贷“助贷”业务的最新实践措施,并针对市场需求提出各方建议。围绕业务开展与多方合作的难点,参会嘉宾各抒己见,揭示了行业合规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P2P行业转型:“助贷”业务成为重要突破口

本次闭门会由网贷行业“助贷”业务发展情况展开,梳理截至2019年上半年的我国P2P平台向“助贷”转型的实践成果与发展难题。


第35期闭门会现场

P2P平台谋求向“助贷”转型,非持牌属性引热议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发表了题为《网贷机构助贷业务扩张背后:趋势、难点与风险承担机制》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我国尚未出台“助贷”业务的官方定义和专门监管文件,当下热议的助贷特指非持牌机构为持牌机构提供获客、营销、数据和技术共享、风险管理、贷后管理等服务。

在当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P2P等互金平台正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从2019年1季度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来看,360金融、乐信趣店拍拍贷小赢科技等头部互金公司的贷款业务,金融机构资金占比普遍有所提升,并且采用了保证金、保险、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构建增信机制。

他指出,P2P等互金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助贷”业务,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一是网贷平台的资产难以符合持牌机构的要求,具体包括利率、业务合规性、逾期率等因素;二是优质平台容易被持牌机构认同,但中小平台难度大,要求提供保证金或担保措施;三是金融机构决策机制复杂冗长,合作磨合时间长。

P2P平台与“助贷”机构不能混为一谈

P2P平台向“助贷”方向转型,这种业务模式并未完全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羽指出,2018年出台的《175号文》,鼓励行业转向小贷、互联网小贷、消金公司等方向,其中包括“助贷”这一领域。然而,此后监管部门出台新的政策文件,不再提及“助贷”。

目前,“助贷”业务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给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机构做助贷,第二类是给P2P做助贷。他表示,针对于这两类情况,相关监管部门持有不同表态。为正规持牌机构提供助贷的,多数通过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渠道跟银行取得合作,银行对于助贷合作机构有较严格的要求。而对于为P2P提供资产的“助贷”机构,多数是各种金融科技或服务类公司,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规定,我国对于此类“助贷”的政策还不明朗。

他提出,如果网贷平台单纯做导流服务,不提供担保和增信,属于网信办的管辖范围。P2P转型成“助贷”机构,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应该属于新业务,例如融资性担保业务不能算P2P平台转型成为“助贷”。然而,目前很多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公司的名义,为机构提供资金并缴纳保证金、提供增信,由此暴露出大量的暴力催收、不合理收费和资产质量等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助贷”机构造成的。

专注科技优势,注重金融风险管控

近期,一部分网贷机构将转型方向定为网络小贷。微贷网金融研究院王芳表示,网贷机构转向做网络小贷业务,存在两大难点:一是网络小贷属于牌照管理,监管对于申请这类牌照的要求较为严格;二是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网贷机构转型做网络小贷,生存下来的机构仅是少数,绝大多数会被淘汰。因此,作为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意识到金融的核心在于控风险,更应该强调自身的科技和互联网的基因,而不是过多宣传本身的金融属性。

二、联姻金融机构:门槛高、耗时长、小微业务受青睐

商业银行对“助贷”机构设定准入门槛

众多“助贷”机构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消费金融业务与小微信贷方面,寻求双方合作机会。某股份制银行支行零售行长周承表示,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助贷”合作上主要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合作机构的选择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看股东背景。基本上,要有国企或者是上市公司。

第二,看担保能力。主要是融资型担保公司(国有的)和保险公司这两个,前者会看是否属于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背景,后者需要总行做业务准入。

第三,看平台与同业机构的合作情况。比如这家平台已经和其他银行实现了系统搭建和资金投放,并且有一定存量的授信余额与授信客户,会选择符合这种条件的机构开展合作。

应具备放贷、流量与客户分层能力

“助贷业务兴起一定有其市场需求,简单来讲,金融机构有资金与牌照,欠缺放贷能力;而金融科技公司有放贷能力,但欠缺资金与牌照。因此,双方合作就能做到各取所需”。中腾信CMO周扬指出,金融科技公司要真正做好“助贷”业务,要拥有“放贷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平台自身有流量优势,比如BAT这类互联网巨头;

二是获客能力。基于平台的流量优势而形成,这也是一种放贷能力;

三是客户分层能力。这是核心优势,基于线上流量而进行客户分层,将客户分成不同金融机构喜欢的类型,譬如IRR分别在36%以上、24%-36%、18%-24%等不同区间范围。

站在助贷方的视角来看,可以分为持牌的助贷方和非持牌的助贷方。周扬表示,持牌的助贷方主要指互联网银行,负责给其它金融机构推荐客户。非持牌的助贷方包括完全没有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P2P平台与数据提供商。其中,非持牌的助贷又分为兜底与不兜底两种模式。兜底模式下,大部分由助贷方提供资产,要给资金方提供5%到10%的保证金,一旦出现坏账或者不良资产冲破阈值,还要补交保证金或进行不良资产回购。还有一种形式,要求助贷方要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做担保,这都属于兜底模式。

从助贷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所需时间比较漫长。周扬指出,助贷机构在接触一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时,刚开始都受到银行机构的欢迎,但从系统开发到人员对接,最长的跑过两年。银行通常提出两项要求,第一是利率控制在IRR36以内,譬如P2P平台多数属于APR36的资产,就无法达到银行要求;第二是关联P2P的风险溢出问题,比如平台参股或者是控股一家P2P,银行对于合作伙伴是否涉及P2P平台经营这一问题,一直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小微金融“助贷”业务更受银行青睐

从2019年“两会”提出小微信贷服务的政策指引后,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并采用与“助贷”机构合作的方式,实现快速获客。北京极速云风控策略总监刘永骏提出,平台主要客群是生活服务类与贸易流通类的小微企业主,提供“场景获客+贷前风控+催收”等服务,一般小微企业主的资金需求大概在10万左右,合作的机构资金有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这种业务比较受到银行欢迎。

在场景获客方面,刘永骏指出,主要是来自于B2B服务机构,包括支付收款机构(第三方支付与聚合支付)、ERP软件如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SaaS软件智能硬件等都是自身的平台客户。举例来看,在金蝶的部分ERP和SaaS软件后台,嵌入极速云的入口,这是一个H5的链接。当客户发起申请之后,将通过全线上的一个申请流程,同时平台可以调用金蝶的数据。通过它的数据分析,开展经营风险的分层,以此为依据进行用户贷款额度测算。

三、破解“助贷”难题:风控、盈利模式与未来走向

引入多方持牌机构,严控“助贷”风险

“鼓励引入融担公司、担保公司、保理公司等持牌机构,合理合法地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而不是随意注册一家科技公司提供助贷业务”,张羽认为。他表示,“助贷”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尽管监管部门提出不允许进行风控外包与提供增信担保,但事实上各机构都采取了这种做法,否则就难以和金融机构谈合作。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以科技服务为主的市场主体更受金融机构欢迎。他还表示,目前金融科技的需求量还很大,金融行业也需要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金融效率,鼓励“助贷”平台侧重于科技投入、实现金融赋能,平台方能够顺利通过科技转型,实现机构的下一个目标。

爱财集团副总裁甘小虎表示,监管应该是倾向于金科公司做场景端,把消费场景中产生的用户导给金融机构,然后由金融机构出资金,并自主决策和风险定价,并承担催收、逾期处置等贷后责任。但现状在于除了头部极少数的银行、消金、信托外,大部分的中小银行、信托或者是消金公司都没有完整的自营业务,无论是流量环节还是风控环节都需要和外部的平台合作。持牌机构拥有资金优势,但没有专业人员和能力,因此天然地会把风险转嫁给合作平台。监管的方向是要求金融机构先建立完整的自营业务,再逐渐过渡到完全自主决策,并承担风险,这需要一个过程。

找准持牌金融机构偏好资产,提升运营能力

立足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结合网贷行业“强监管”的政策背景,发展“助贷”业务成为了行业转型的方向。有关“助贷”平台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路径,中腾信CMO周扬表示,平台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与持牌机构的合作,并提出三条对策建议:

第一,摸透持牌机构偏好的资产类别。个人认为是偏向于小微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原因在于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但大部分“助贷”机构是由个人消费贷、个人现金贷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必须考虑有没有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能力,并且要保证借款利率控制在36%之内、平台能够挣钱。小微信贷这类资产必然受金融机构欢迎,核心在于平台自身的风控能力是否能达标。

第二,主动寻找第三方的资金资产对接平台。“助贷”机构直接接触金融机构,通常存在很大困难或是时间拖不起,因此可以找第三方平台。譬如,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关联公司,拥有这种资金资产对接的平台,会根据资产质量和资金期限要求进行匹配。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普遍偏好一年期以下的资产,很多个人消费贷是两三年期的,因此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金融机构不太喜欢这类资产。

第三,提升平台运营能力。以前平台方都选择51公积金、51信用卡、贷款超市等流量渠道来获客,因此大部分属于“多头负债”的用户。作为中小规模体量的平台,核心能力在于拥有消费贷业务的运营经验,即如何从流量大的渠道中筛选出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客群,哪些属于贷款利率在36%以下的。平台要做好流量运营、客户分层,譬如携程就是将客户分层能力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因此平台方要做好这一环节,在获客环节就做好风控措施,做好客户分层,然后再把他们推荐给金融机构,核心还是风控能力。
加关注 消息
文章:229 粉丝:21 总阅读数:7056.9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金融政策定期汇总与分析:宏观鼓励科技创新 地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宜人财富发布资产配置策略指引:大众富裕人群约3000万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百万以上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