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金融变阵:场景在前,金融在后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8-12-11 14:36:11 阅读:19637

关键词:开放银行新金融金融场景金融科技

2016年,富国银行曾经爆发过一起重大丑闻——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用户私自开通了数百万个虚假账户。受到该事件的影响,富国银行不仅被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罚款1.85亿美元,同时也将全美市值最高银行的宝座拱手让人。 富国银行的丑闻事件引起了银行业的一系列反思,其中一点就是银...

2016年,富国银行曾经爆发过一起重大丑闻——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用户私自开通了数百万个虚假账户。受到该事件的影响,富国银行不仅被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罚款1.85亿美元,同时也将全美市值最高银行的宝座拱手让人。

富国银行的丑闻事件引起了银行业的一系列反思,其中一点就是银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银行紧紧将用户抓在手中,用户越是高频地使用自己的产品、进行大额的投资就越好,以至于颠倒了“用户服务”与“产品销售”之间的先后位置

彼时,国内银行业也有类似的隐忧。受到新金融行业在渠道、产品、运营等方面的冲击,传统金融机构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用户,防止用户向其他平台迁移。

不过,时代变了。

在我最近主持和参与的一些业内活动上,我发现从业者们越来越少谈及传统意义上的“获客”,而是更多地讨论场景、服务和合作。他们认为哪怕用户并不了解自己的存在、金融服务“退居幕后”,也并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

曾经将用户紧紧抓在自己手上、用巨大的logo为服务贴上标签的行为正在被银行抛弃,一系列新崛起的提供toB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不在意用户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存在。

他们似乎正在“放弃”直面用户的机会,但似乎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1、“放弃”直面用户

在过去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从封闭到开放,从各自为政到分工协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同类型机构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却殊途同归。

以银行业的转折为例。

在上周五举行的新流财经第一期行业分享会上,新网银行COO刘波提到,新网银行上线以来没有任何一家门店,也没有做APP,而是把所有的“柜台”放在滴滴、美团、今日头条上,以接口的方式放在用户手机中的常用软件里。

事实上,这也是诸如华瑞、百信银行等新兴互联网银行的共同选择。这些机构的优势在于本身是持牌机构,在合规和资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他们面临的挑战也同样明显,零售市场的竞争激励、缺乏线下渠道,而线上流量被牢牢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中。

“今天一个客户手机上可能装了很多个APP,都可以提供金融服务,但同样一个人获得的授信总额有限,投资资金也有限,这是谁的客户,已经很模糊了。”刘波强调。

尽管以新网银行为代表的这些新兴互联网银行们放弃了将用户转化为自己客户的可能性,但是获得了数据的丰富度。且因为与互联网平台不存在获客上的竞争关系又能在数据和业务上形成互补,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广义上的“客户”——能够存在于各个互联网场景之中,等待用户出发金融需求、提供服务。

如果说互联网银行选择这种模式,有一部分原因来自线下渠道的缺乏,那么传统银行的取舍就更加能代表整个新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在在此前的一次分享中提到,所谓银行4.0时代,是把银行业融入到生产和生活之中,银行一定要进入到别人的APP里,进入到别人的生态圈里面。

“一旦模式发生变化,原来的业务形态也随之改变,才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业务量。”杨兵兵强调,“你的场景、我的金融,场景在前,金融在后,这就是我们合作的根本。我们的金融到了这个时代,应该往后站着,金融不是生活的主要。

当然,无论是新网银行还是光大银行,本身都具有强大的数据能力、技术能力,因此能够参与到这场行业变革中来。但是市场上数量更多的其实是一些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也很难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的中小银行,他们也想抓住变革的机会,谋求下一步的发展。

此外,还有许多有场景、有流量、有做金融业务的需求,但是缺乏金融能力的互联网平台们,他们作为金融生态、开放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同样无从下手。

这些需求与场景又催生了一批通过自己的数据和技术能力为B端提供解决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们。

同样在新流财经的行业分享会上,品钛副总裁申磊分享了作为一家提供toB服务的公司如何参与到行业的进程之中。

他提到,想做金融科技却缺乏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是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在眼下的最大痛点。比如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流量、风控、客户、技术、能力都是合作方的,只有资金是机构提供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种模式除了把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做大以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而品钛在与这类机构打交道时,实际上提供的是“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品钛作为服务商,让机构与合作的场景发生直接的商业合作关系,使得机构可以直接获得业务和客户。

在平台获得更多数据的基础上,品钛进一步帮助他们建立风控模型,最终形成机构自己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2、开放生态崛起

所谓的开放生态,其实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二十年前当商业银行与IBM、甲骨文这些公司携手合作时,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互联、开放、合作、共享,但是显然在程度上和开放水平上不能与今天相比。

而2018年之所以会成为“开放银行”元年,或者金融科技开放生态崛起的一年,是金融服务迭代、技术水平提升、商业环境优化、用户习惯变迁等等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

事实上,随着近一段时间以来开放生态的概念迅速升温,不只是从业者在讨论新的方向,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举办了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会上,央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对于“开放银行”做了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经历了从网点经济、APP经济到API经济的演进过程。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开放银行推动银行金融服务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具有服务场景化、业务扁平化、参与多元化、能力综合化的特点。

而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在平衡安全与发展关系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加快出台指导意见。

如果说在此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公司能力的成熟、传统金融机构观念的转变都是推动新的商业形态变迁、市场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那么接下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成熟,各参与方权力边界和业务边界的明确,整个开放金融生态将或许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拭目以待。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