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报告精选(5.31日-6.6日):开放银行全球监管报告发布;蚂蚁、招联等头部公司和消金行业趋势展望

  13页 阅读:14635 王诗宁
所属专栏:零壹周报合集
上周报告聚焦:开放银行、持牌消费金融、6G总体愿景等。


本栏目精选过去一周内8份热门报告,重点关注数字科技及相关赛道,并提炼出核心观点,希望能够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帮助。所有报告来自01FINDs找报告平台,10W+精品报告,扫码即可查看。
 
 

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开放银行全球监管报告》
 
随着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行开放银行模式以及相关监管政策逐渐落地,开放银行正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并备受关注。
 
一方面,开放银行将改变现有金融体系服务客户的方式,使客户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在非金融场景下获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在开放自身服务和数据的同时,也能通过数据聚合、产品创新等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获得新客户、增加客户触点、打造创新业务并提升客户体验。总之,开放银行模式能令银行、客户、第三方实现多方共赢,通过合作,共同推动整体市场的增长。开放银行是大势所趋。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纳或正在考虑采纳开放银行模式。
 
目前,全球各地对开放银行的监管态度和施行政策各有不同。作为开放银行先行者的欧盟和英国分别出台了PSD 2和《开放银行标准框架》等政策文件,以支持金融机构的开放与合作、促进市场竞争、倒逼银行创新以增强用户体验。
 
图1:开放银行的国际监管各国案例一览表
 
中国开放银行的早期关注度不高,此前具体的指导意见较少。2020年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JR/T 0185—2020),在技术上迈出开放银行监管的第一步,政策的出台为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在“硬设施”方面,我国开放银行服务面向第三方的5G、大数据分别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体量优势。而在“软设施”方面,应进一步增强传统银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未来有待实现政策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对数据管理、开放细则与责任共担的政策引导,同时结合新加坡的实践经验及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政务数据开放,还可把促进政务数据的开放作为突破口,构建合理的开放模式和技术标准,以此鼓励和引导传统银行自主开放。
 
二、中泰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机会大吗?——蚂蚁、招联等头部公司和行业趋势展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催化剂。我国消费金融业务从发展历史上来看,主要经历信用卡、线下消费贷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三个阶段。
 
早期主要由商业银行以信用卡的形式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同时也针对购车、家装的大额消费用途提供消费贷产品。随后消费金融的业务主体逐步增加,监管部门陆续发放汽车金融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成立专营的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业务模式主要依托线下营业点或合作场景方进行获客及业务的开展。2014年之后,消费金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解决了客户触达,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银行征信模式,快速扩大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受众规模,使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表1: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消费金融由非持牌机构开始探索,在互联网金融野蛮式生长的阶段,大量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涌现,包括P2P平台、电商平台、现金贷平台、分期平台等。在商业模式被验证之后,持牌机构进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收紧,非持牌机构大量出清,形成目前持牌机构和互联网头部平台为主的市场格局。
 

来源:中泰数据研究所、wind
图2: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构成(亿元)
 
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截止2020年末,商业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口径,扣除个人购房贷款)的个人消费类贷款的余额为14.4万亿,其中信用卡贷款余额7.9万亿,消费贷余额6.5万亿,其中消费贷余额中包含了互联网平台促成的贷款规模。
 
以头部平台蚂蚁集团为例,预计1.7万亿的消费贷规模中有大量资金来自于商业银行,截止2020年末,自有小贷公司表内贷款余额约为450亿左右,存续ABS规模在1500亿左右。互联网消费金融带动了商业银行消费贷规模的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占比持续提升,根据央行及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计算,消费贷在个人消费类贷款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31%提升至2020年的45%。
 
三、亿欧智库《2021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政府领导读本》
 
2020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异常坎坷的一年,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企业在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艰难发展。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导致许多企业停工,集成电路行业受上游供应不足和下游需求下降的双重影响,增长速度放缓;中美贸易战过程中,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接二连三受到制裁,给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带来沉重打击。疫情和外部政治因素使我国发展集成电路国产化替代的需求更加迫切,目标也更加坚定。
 
市场方面,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半导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整体处于上涨趋势,据WSTS统计数据,自2017年起全球半导体销售规模已经连续四年超过4000亿美元。2019年,由于存储芯片厂商产能扩张,市场供大于求;且模拟芯片需求也有所下降,导致世界半导体销售规模出现下滑。随后的2020年,疫情导致芯片出现短缺,全球销售规模又随价格波动和需求的增长而小幅上扬。
 

来源: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 
图3:2015-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规模及增长率
 
而据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数据,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为1517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4.5%,虽然较2019年世界占比34.9%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国家。
 
据IC Insight统计,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1434亿美元,约9894.6亿人民币),市场规模逼近万亿。我国芯片制造的产值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这一产值数据包含外国及中国台湾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制造厂贡献的产值,仅仅中国大陆的公司2020年芯片制造产值仅为83亿美元,相比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大陆芯片企业制造的产品仅满足了内需的5.8%。
 

来源:IC Insights
图4:2015-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及制造规模
 
据芯思想研究预估计,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芯片制造公司营收排名前五名的企业中,三家都由外资投资建设,其中三星西安、英特尔大连两家企业占据前两名,海力士无锡排名第五;中资企业中,中芯国际、华虹集团跻身前五,营收与三星西安的差距还很大。
 
据IC insights机构预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将保持9.2%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5年达到2230亿美元。而中国的芯片制造规模将略快于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保持13.2%的年符合增长率,至2025年约为432亿美元。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替代率还很低。
 
四、易凯资本《2021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数字与AI健康篇》
 
医疗健康智能化是终局,数字化是必经之路。医疗智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最早一波医
 
院信息化率先实现了结构化数据,成为了数字医疗的大底层,进而可以基于数据做进一步训练与应用,先应用于简单场景,再应用于复杂场景。所以数字化应用由易到难,进程由解释数据到预测数据再到输出数据;市场先出现了互联网挂号、问诊、缴费、购药等数据浅层应用,再过渡到基于特定疾病数据的分析与归纳形成辅助诊断能力,再更进一部通过深度机器学习实现医药学预测,未来还会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对外输出(如手术机器人、脑机义肢),一切都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不断应用、累进和迭代。
 
全球在创新药的研发支出上不断增长,检测检验的水平不断提升,背后除了有资本以外,更是看重的是社会强劲的刚需。数字及 AI 技术,在药物研发、医学影像方面已经开始显露出一定的科技与医疗水平,在医疗刚需的大背景下,仍会不断有新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手段出现。
 

来源:EvaluatePhama
图5: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研发费用
 
从最容易标准化的影像数据领域出发,大部分 AI+影像公司成立于 2015 年前后,经过5 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在眼底、CT、DR、MRI、超声、心电等影像基础上针对特定身体部位实现 AI 辅助疾病诊断,并陆续通过 NMPA 的三类医疗器械认证。这类 AI 影像公司逐步进入融资阶段的中后期,利用资本优势继续拓展产品线并不断推向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成型。
 
就目前而言,”数字化医+药+险“闭环在一些专科领域或特定消费群体中正在形成的过程中,但总体上还远没到可以真正实现”全产业大闭环“的阶段。前沿科技,尤其是 AI 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着健康产业的认知边界。相信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基因大数据、AI 制药、手术机器人、脑机结合等新型领域高速发展,加速完成场景落地并实现商业化。
 
五、亿邦智库 《2021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
 
2021年,数字化采购市场正式进入成长期。在平台层面,互联网背景、行业背景和技术背景类平台各凭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采用不同模式进入数字化采购市场;在品类层面,办公物资和MRO两大品类率先起步,相关平台品类开始交叉,两者合计超过5万亿的采购市场正加速实现数字化;在主体层面,品牌方开始借助平台渠道对代理商、渠道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2B端线上线下融合平稳、持续推进。
 
1998年,ERP和B2B信息平台的普及催生了企业采购的信息化发展。数字化采购在国内始于2014年,以B2B 2.0模式下实现专业品类SKU在线化和企业间在线交易为标志。同一时期,央企、政府开启集中化、电商化采购改革,进一步加速了各类数字化采购平台的发展。目前,中国数字化采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全产业链条的系统连通和产业数据深层应用。
 
国内数字化采购发展可以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始于央企、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数字化采购改革,以办公用品电商化采购为核心,带动了以京东企业业务、苏宁大客户为代表的互联网背景平台,以欧菲斯、齐心、得力集什为代表的行业背景企业进入数字化采购领域。第二条主线得益于资本市场重心由消费端向产业端的转移,以MRO、采购类SaaS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快速崛起。
 
图6:2014-2020年数字化采购关键事件
 
数字化采购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四大要素的驱动:一是相关政策激发了政府、央企数字化采购需求;二是企业自身对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和内外部风险管控的诉求持续存在;三是数字化采购相关技术、系统的普及应用为采购协同提供了基础;四是资本市场的持续加码,为行业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
 
技术层面,云ERP、技术中台、采购类SaaS开始普及,产业链上下游系统之间加速互联。同时,产品SKU、物品编码主数据正在形成统一标准,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匹配和相关算法应用提供了可能。配合B2B在线支付、电子合同、增值税专用电子发票等行业新基建的渐次成熟,为数字化采购发展创造了优渥的技术环境。
 
数字化采购市场以办公用品和MRO为核心,同时可以向周边场景和衍生服务场景不断拓展。MRO、办公用品由于标注化程度高,在行业平台深耕下,已经完成产品层面的数字化,目前两个行业合计已经形成几十大品类、过千万SKU的数字化产品覆盖。同时,数字化采购呈现出由标品向非标品渗透的态势,在印刷、商务礼品、工服等细分领域,已经产生为企业提供专属定制的平台,服务企业非标化采购需求。
 
六、纷析智库《2021年品牌CDP与营销数字化转型报告》
 
从2019年开始,以媒体投放为核心的数字营销正在成为“传统”,到2021年,企业正迎来新一轮数字营销转型,这一轮转型更强调投放集约化、精准化,销售电商化或者O2O化,强调企业要自建消费者触点,打通全链路营销和运营。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营销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其中有两个要点:第一,必须是企业可掌控的消费者数据,第二是数据的应用,而非只是用于分析洞察。因此,企业的第一方消费者数据在营销数字化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CDP作为管理、应用企业第一方消费者数据的系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从2018年开始,我们看到许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采购CDP系统,比如汽车、快消、零售、金融、教育行业等等。2020年,疫情的爆发直接加速了CDP的落地,这是企业为更好生存的应对,也是在新环境下的进化。2021年,CDP直接成为CEO工程,担当起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
 
图7:CDP市场规模及增速
 
从全链路营销的角度看,CDP的价值是帮助企业构建和管理消费者数据资产,然后将数据应用于后链路的深度运营中,以此实现以消费者数据驱动的全链路营销。可以说,CDP是承载企业全链路营销和运营策略的核心。
 
基于对大中型企业CDP项目预算、头部CDP技术厂商的营收及份额等市场数据的综合研判,纷析预计2021年中国CDP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元人民币,并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有望在五年内达到80亿元。
 
七、罗兰贝格、盒马《2021鲜美生活新趋势:中国食品行业白皮书》
 
在21年的疫后时代,我们看到食品饮料行业正在经历全新的格局,随之应运而生新的启示与破局之道。相对其他刚需性较低的消费品品类 (如鞋服、美妆等),在疫情期间受到负面影响较小。2020年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较2019年同期仍呈上涨的趋势,发展趋势较为平稳。
 
过去下沉市场受限于基础设施与消费水平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新零售”模式的发展与突破相对高线市场更为滞后。然而,这一情况正在被逐步改善。
 
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已经实现全民化的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约10亿人,约占人口的七成,其中55%生活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同时,据中国2021年最新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约70万个地级市以下乡镇与社区,占总人口零售消费总额的一半以上。在亘古不变的“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下,我们预见下沉市场的食品购物篮将进一步被丰富,其品质与鲜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8:消费者需求、产品形式、渠道策略分析
 
在食品工业化进程和大数据赋能的影响下,消费者的声音能够被更精准、更快速地收集,从而催发了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的新式消费者拉式(Pull)逻辑。这种逻辑下将消费者需求作为起点,定制化地引出产品规格和渠道策略。消费者被引入新品研发的所有关键环节,作为主动的一方去创造、改善产品,从传统的“B2C”单向信息通道变成“C2B2C”的信息闭环。
 
由于这种思路下产品对细分人群定制化与针对性极高,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且善变的今天,需求、产品和渠道可能的组合复杂度呈现指数级上升的同时,也孕育而出大量的产品创新与推新模式创新机遇。 
 
八、IMT-2030(6G)推进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
 
随着5G大规模商用,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究探索。面向2030年及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服务均衡化、高端化,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社会发展绿色化、节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联,6G将实现从服务于人、人与物,到支撑智能体高效联接的跃迁,通过人机物智能互联、协同共生,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服务智慧化生产与生活,推动构建普惠智能的人类社会。
 
6G将提供完全沉浸式交互场景,支持精确的空间互动,满足人类在多重感官、甚至情感和意识层面的联通交互,通信感知和普惠智能不仅提升传统通信能力,也将助力实现真实环境中物理实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极大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质量。
 
到2030年,社会服务均衡化、高端化,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等发展需求将驱动6G为人类社会提供全域覆盖、虚实共生的联接能力;技术产业的突破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将驱动6G向跨界协同、细智高精的方向迈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需求将推动6G构筑起横跨天地的网络连接,实现从人口覆盖走向地理全覆盖。
 
面向2030年及未来,网络及XR终端能力的提升将推动XR技术进入全面沉浸化时代。云化XR系统将与新一代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赋能于商贸创意、工业生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6G将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智能体高效互通的新型网络,在大幅提升网络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智慧内生、多维感知、数字孪生、安全内生等新功能。6G将实现物理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高效智能互联,打造泛在精细、实时可信、有机整合的数字世界,实时精确地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助力人类走进人机物智慧互联、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全新时代,最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
 
END.

剩余 50% 未读,点击登录,阅读全文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TOP1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国家数据局内设机构亮相; 阿里云全线降价20%; TikTok更换信任与安全部门主管

金融•科技周报:国家数据局内设机构亮相; 阿里云全线降价20%; TikTok更换信任与安全部门主管

TOP2
免 费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TOP3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53家企业正式确认参展第三届数贸会; 零壹智库发布金融3.15报告; 阿里升级员工激励政策

金融•科技周报:53家企业正式确认参展第三届数贸会; 零壹智库发布金融3.15报告; 阿里升级员工激励政策

TOP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相关推荐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付 费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免 费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免 费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