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 | 626家网贷平台上线资金存管系统
网贷 徐锻,东东 零壹财经 2018-01-02
P2P网贷的存管进度与各地发展情况(平台数量,大平台占比,资金实力等)以及监管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网贷平台的注册地来看,广东和北京超过100家,分别有168家和160家平台正式上线银行存管系统;上海和浙江次之,分别有89家和70家;安徽和江苏各16家。
统计显示,至少有46家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平台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并已正式上线,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分别对接了359家、137家、76家、49家和5家P2P网贷平台。
具体来看,华兴银行、江西银行、恒丰银行、海口联合农商银行、浙商银行对接P2P网贷平台数量分别达到88家、82家、58家、44家、42家,这4家银行合计对接314家P2P网贷平台,占已上线存管系统平台总量的50.1%。
零壹财经认为,影响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平台合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盈利驱动。一般而言,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商业银行与P2P网贷合作较积极,反之则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指向于与交易流水较大(通常盈利可能较大)的网贷平台开展存管合作,以收取更高的存管服务费用。
2)技术能力。《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特别强调了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的技术能力,例如,具备完善规范的资金存管清算和明细记录的账务体系、完整的业务管理和交易校验功能、对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系统的数据接口、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能力等等。交易笔数较大、投资频率越高则对银行存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超高,试举一例,2017年10月,拍拍贷借款项目全行业中最多,达到28.3万个,对应投资笔数达到2488.1万笔,这对其对接的招商银行存管系统不能不说是一个考验。
3)监管风险。在监管层尚未明确存管人权责之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于网贷机构以银行存管为“噱头”的增信行为。在此之后,网贷监管的地区化差异是影响存管业务的重要因素,比如上海和深圳先后明确了“银行存管属地化”原则,可能对部分银行业务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城商行、民营银行和农商行。
从时间来看,在2017年10月之后各平台上线存管速度明显放缓,到12月份上线存管的平台数量更是仅有3家。
需要明确的是,网贷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并不能保证平台绝对安全。在实际操作时,平台可以采取存管标和非存管标并存的模式进行运行,或者同时运营一套“银行+第三方”的联合存管系统。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联合存管的模式在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中已经确认出局。
附: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