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头部金融机构积极跟进

消金界 · 零壹财经 2021-10-29 14:09:50 阅读:18156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绿色贷款绿色金融金融云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10月21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如此倡议。 稍后,也就是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为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10月21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如此倡议。

稍后,也就是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为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了到2025年的相关碳排放目标。行动方案还提到,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体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可以看到,在金融服务碳达峰政策目标方面,监管吹风意味明显。这也是今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所确定的指标: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

金融行业已行动起来。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消息称,其与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助力绿色能源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

而在绿色运营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实现了突破。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近期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要在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值得关注的是,在马上消费的碳中和路线中,科技的应用发挥了核心作用。

随着行动方案的发布,绿色金融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国内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创新也将提速。

行动方案发布,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速通道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将深刻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毫无疑问,国内经济将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按照国务院刚刚发布的行动方案,到2025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2021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标志着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首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是发电业,未来碳交易市场会越来越健全,但碳排放的定价机制还需完善。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最大化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可以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碳排放定价是个核心问题,这意味着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认为,社会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将助推金融业迈上“第二增长曲线”。

具来看来,金融业可以扩展的业务丰富——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专门提到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可以确定的是,从现在起至2025年,整个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围绕绿色产业的大动作将会不断。

人民银行易纲在2021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在绿色金融推进中,人民银行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出台绿色金融政策的速度也是显而易见得快。

2016年,人民银行就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双碳”目标提出后,人民银行又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政策,为国内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上指明了方向。

今年人民银行牵头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还将与欧盟共同发布《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意在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

在央行的引导下,市场资金开始大量转向支持绿色低碳经济领域。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为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2021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

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绿色贷款规模为2.16万亿,农业银行为1.76万亿,建设银行1.57万亿,中国银行业表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了万亿元。交通银行为4088.11亿元,邮储银行为3171.04亿元。

但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资金投入将高达150万亿~300万亿元。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开展配套的碳金融服务还有广阔的空间。

理性推进,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先行

但从时间上看,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9年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的过渡期,远低于发达国家40年—60年的平均过渡期。对于仍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而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确实是一个挑战。其实国务院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了到2025年前的碳排放目标就是为了给2030年碳达峰奠定基础。所以从发展空间来看,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巨大的机遇,但是从时间要求上看,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表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标,但应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的减排。金融机构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更好的识别和管理起气候风险敞口。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开展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研究,并制定实施路线图。

其实这里可以看到,监管层希望理性的推进金融机构的碳中和目标,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先行。

目前来看,系统重要性银行肯定是条件最完备的金融机构。

以工商银行为例,前面我提到,截至2021年6月,工商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为2.16万亿,未来五年,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2021年9月,工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10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作为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内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认购倍数达3倍,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

不仅仅是作为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国有大行,头部城商行也已经发力绿色金融。

2021年,北京银行发布了“绿融+”绿色金融服务品牌,涵盖“绿融贷”“绿融债”“绿融链”“绿融家”四大产品类别,推出了“节能贷”“节能补贴贷”等特色产品。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规模2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小微企业贷款。

截至2021年9月末,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接近400亿元,较年初增幅超过50%。未来五年计划为实体经济提供绿色融资超过3000亿元。据了解,北京银行将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积极研发基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各类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从北京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看出,在绿色贷款方面,中型银行并不是无可作为。关键还是要在产品创新上花功夫。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自身运营的碳中和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推进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建筑、绿色采购、绿色出行等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已经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选择。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已经实现了碳中和运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运营。

国内也有金融机构制定了自身的碳中和路线。

不久前,马上消费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内容涵盖了绿色化运营、构建低碳文化等,根据该路线图,马上消费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作为以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立足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在制定碳达碳中和路线之初,就将金融科技的运用放在了核心位置。

据了解,马上消费确立了完全数字化、线上化、轻资产的绿色模式,坚持推动全公司绿色低碳服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人工智能科技,在客户服务方面持续推动智能机器人服务,累积减少碳排放量1189吨。

通过自研金融云系统,实现弹性服务,弹性算力使用,其服务器算力使用最高可超过50%,较传统方式已节省上千台服务器,减少碳排放量4459吨。

仅2021年上半年,马上消费金融通过金融云容器、智能客服、电子合同、电子凭证、线上业务等累计减少碳排放约5.67万吨,同时促进绿色消费,低碳产品消费总额4.05亿元。

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同时,在技术赋能传统机构与行业的大潮中,也是与数字化能力并行输出的价值观。

比如,马上消费携手政府机构和外部企业,消费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积极投身政府性项目,参与政府节能减排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将与政府合作研发一套通用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从工商银行、北京银行、马上消费等绿色金融的计划方案中可以看到,在支持全行业碳达峰方面,金融与科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绿色金融领域积极探索的金融机构,未来也将受益匪浅。如,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今后要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

拥抱绿色金融蓝海,是时代的召唤。当下整个金融业都在关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绿色金融领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碳减排目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