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从BAT到TMD,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呢?

孟永辉 · 零壹财经 2021-10-22 10:53:52 阅读:5384

关键词:互联网红利元宇宙区块链实体产业虚拟经济

每一次对于互联网的再定位与再探索,带来的都是新一波的发展红利。 对互联网商业化的再定位与再探索,衍生出来了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对互联网的移动化的再定位和再探索,衍生出来了美团、滴滴这样的新巨头。 当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体、新型石油和发动机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一场...

每一次对于互联网的再定位与再探索,带来的都是新一波的发展红利。

对互联网商业化的再定位与再探索,衍生出来了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对互联网的移动化的再定位和再探索,衍生出来了美团、滴滴这样的新巨头。

当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体、新型石油和发动机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一场有关互联网的再定位与再探索,已经箭在弦上。

新的变局下,新旧势力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反思互联网,首当其冲。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再来复盘互联网模式的话,我们就会非常清晰地看出来,资本和流量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玩家都是在围绕着它们在开展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以资本和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玩家借助资本和流量建筑起来了一堵高墙。这堵高墙,非但让同为互联网玩家的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甚至将实体经济也拒之门外。我们看到的垄断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式微,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伴随着国家对于平台经济的监管,特别是对头部平台的调查,一场对互联网行业,对互联网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上演。

互联网究竟是什么?互联网究竟应当发挥怎样的功能和作用?成为每一个玩家必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早在这场反思开启之前,那些处于头部的互联网玩家们就已经开始了反思和探索。

以新零售、私域流量、下沉市场为代表的诸多概念的出现,便是在那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互联网思维的根深蒂固,再加上新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最终导致了早期的很多探索都停留在原有的互联网层面上。

换句话说,早前有关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都又回到了互联网的轨道上。

我们看到的新零售的不温不火、社区团购的规范等问题,都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有关互联网的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依然还停留在流量和资本的角度;如果有关互联网的新未来的探索,依然还是要建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墙;如果有关互联网的新定位,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范畴之下,那么,所谓的探索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认为,互联网的未来在于回归实体,回归产业,在于找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在于建构一个统一的、共生共存的良性关系。

因此,回归产业,才是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

在这样一个原则的引领下,我们再去思考和探索互联网的新未来,就会不再拘泥于资本和流量本身,而是更多地站在行业的角度,站在良性发展的角度,站在共生共荣的角度来看待。

当新发展开始吹响号角,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开始投身其中。

有人开始布局新技术、有人开始探索新模式、有人开始开发新工具。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如果不回归产业本身,如果脱离了产业,所有的探索都是毫无意义的。

按照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所谓的回归产业,就是互联网对产业进行赋能。其中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对实体产业进行资金支持与扶持。

我们看到的以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不断加码共同富裕,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尽管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扶持与发展,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资本入局看成是互联网回归产业全部,未免有些太过简单和武断了。

说得难听些,如果仅仅只是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让互联网回归实体产业,依然还没有摆脱互联网模式的牵绊。

在我看来,互联网回归产业,应当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
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做互联网。

我们看到很多玩家在探索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时候,同样会用互联网思维行事。

无论是早期的新零售,还是后来的社区团购,几乎都是如此。

如果回归产业,依然是在延续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和平台逻辑,那么,所谓的互联网回归产业,就彻底变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互联网模式,而失去了原始的本意。

我认为,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做大、做强互联网,而是为了让互联网化整为零,真正成为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石油和发动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需要蜕变。

即,互联网需要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借助这个样子,互联网可以和实体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与联系。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互联网的数字化。

通过互联网玩家的数据积累和整合来指导产业的生产、制造、供应、运输等流程和环节,让实体产业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和运输成本,真正找到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因此,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做互联网,并不是为了继续建筑互联网与实体产业之间的高墙,而是为了寻找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其次,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继续获取和收割流量。

按照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很多玩家在回归产业的时候,多半是冲着产业本身的流量去的。

我们看到的新零售、金融科技等诸多概念都是在这样一种思维下衍生而来的。

尽管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以C端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无论是C端流量,还是B端流量,它们都是流量的一种。

如果互联网回归产业变成了一种流量获取的新方式,抑或是变成了新的规模和效率的游戏,那么,所谓的互联网回归产业依然还是没有摆脱互联网模式的困扰。

我认为,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为了获取流量,而是为了放弃流量。

所谓的放弃流量,主要是指不再将收割流量作为发展的目的,而是将服务流量,做深流量看成是发展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玩家们本身就是流量。这就模糊了流量的概念,等到最后流量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互联网玩家与实体产业形成的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在这样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之下,真正实现的是新型供求关系的建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将不会再看到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抑或是实体产业,大家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企业,实现的是满足人们最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

再次,互联网回归产业,并不是依靠互联网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或者已经开启。

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我们在思考和探索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上,依然还抱着互联网不放,抑或是还在依赖互联网技术。

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回归产业的内在驱动力依然是互联网技术。

那么,在互联网回归产业的问题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还是互联网的经济类型,而不是新经济类型。

在我看来,互联网回归产业的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以新技术为内在驱动力。

当下,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我认为,元宇宙之所以会如此火爆,正是在于它打开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那么,这种方式和方法,是不是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呢?很显然不是。在我看来,这种新的方式和方法是建构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数据传输的问题,而这种新型的数据传输的方式是完全有别于互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的。

可能有人会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难道就不是这种新方法吗?的确,这些技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互联网回归实体的解决方案。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些新技术依然需要解决底层数据传输的问题,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真正要解决的。

因此,如果我们将基于互联网技术建构起来的互联网时代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话,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建构起来的元宇宙时代在,则是区块链时代。

互联网回归产业,正是区块链时代的必然选择和最终归宿。

当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和方法。这其实是在探索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之道。

经历了早期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回归产业,才是互联网的未来之道。

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不再区分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和以实体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时代。

认清了这一点,并且由此去思考和探索回归产业的正确之道,才是抓住新的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