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商业银行向低碳银行转型:如何打造新型碳金融产品体系?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1-08-30 10:15:06 阅读:8775

关键词:双碳目标智能合约碳供应链金融碳达峰碳金融

来源:金融时报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正在带动国内产业、行业以及区域布局的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激发或约束服务对象的低碳行为,助力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另一方面自身也需要从体制、机制与手段等多个维度上进行深层次改...
来源:金融时报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正在带动国内产业、行业以及区域布局的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工具激发或约束服务对象的低碳行为,助力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另一方面自身也需要从体制、机制与手段等多个维度上进行深层次改革,构建低碳金融的发展模式,走低碳银行转型之路。日前,江苏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高级会计师陆岷峰博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围绕如何推进商业银行向低碳银行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双碳”目标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金融时报》记者:在您看来,双碳目标对商业银行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陆岷峰:
其一,产生诸多新的商机,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方向
。双碳目标一方面既要对有些产业、企业进行压缩、退出,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链,环保清洁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将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机会。

其二,扩大存量经营风险,影响经营资产结构布局。一是能源产业的重构。产生碳排放较大的化石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类,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84%左右,降低碳排放必然要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的产业比重;二是制造业重构。所有企业必须符合双碳目标,对所有企业必须进行重新评估,使其在市场上有退有进;三是经济布局的重构。中部地区集中了我国的大部分光伏、风能产业,未来将会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输出区域之一。由于这种产业、行业及区域布局的变化,可能会给已有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或者引发次生风险。

其三,重置管理流程与系统,影响管理体制与机制。一是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置。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上必须对企业符合双碳目标与否进行评估与定性;二是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重置。在评估指标中增加服务对象的低碳程度指标、低碳转型指标等;三是管理技术手段的重置。系统要增加低碳指标模块上的设计与应用;四是管理机构的重置。设立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机构、低碳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机构等;五是内部管理机制的重置。例如,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必须体现低碳业务指标的基本原则;六是人员素质结构的重置。增加掌握碳排放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

打造低碳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金融时报》记者:商业银行向低碳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正视存量信贷资产的结构调整、新的风险识别、计算技术系统的改造等方面的困难,还必须清醒认识并加以解决哪些矛盾?

陆岷峰:
首先是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打造低碳银行功在长远、利在未来,利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但是商业银行高管任职的期限管理、职工的即期收益与商业银行长远利益存在着矛盾。打造低碳银行必须对客户进行严格管理,加大对低碳银行转型的投入将直接影响近期的利益,而在任的高管及职员希望即期收益高。如果不从体制和机制上给予解决,低碳银行的转型就增加了人为难度,政策难以落地。

其次是经营商业性与政策性的矛盾。双碳目标有利于长远发展,是一项集政治、生态、社会效益等多因素的综合性目标,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商业性是其本性,逐利是其本质,实现低碳银行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将或多或少地放弃部分商业利益。特别是商业性与政策性发生冲突时,更多的商业银行可能会选择商业性,因为生存问题是所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主体的首要选择。

最后还有客户维护与客户流失的矛盾。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商业银行之间执行低碳调节力度不一致,就可能造成执行政策紧、严的商业银行客户流向执行政策松、宽的商业银行,直接影响走在低碳前列的商业银行加大客户维护的成本,甚至造成其客户的流失。

用新手段和新产品构建新格局

《金融时报》记者:在数字化时代,如果将低碳银行作为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应当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碳金融的发展?

陆岷峰:一是结合全行的大数据进行管理。积累并拓宽碳经济数据资源、发挥数字在碳金融发展中的数据支撑作用;积极运用碳经济数据,加强碳金融的适时管理,跟踪监督、预警报警,提升对碳金融服务对象分类的精准性;打通商业银行与全社会之间碳金融大数据的交换平台,形成数据系统,及时测算碳金融扶持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标的气候、环境风险。

二是加强约定智能合约管理。积极探索研究区块链技术在低碳经济、低碳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因为低碳经济或实现“双碳”目标客观上要求社会所有主体都要参与并且相互监督,并对碳排放行为进行溯源。这些要求的实现在技术上运用区块链是最合适的,不仅可以对所有碳排放行为进行溯源,而且在对初始信息真实输入的基础上可以保证所有企业主体行为变动的信息保真传输,有利于对社会各主体的碳行为作出精准反映,同时还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运用智能合约,对所有主体行为后果的处理在系统上实现。此外,区块链也能有效地解决碳供应链上的票据流转、业务交易及有关信息的真实性等难题,因此,商业银行要大胆运用区块链技术对碳经济链进行延伸管理。

三是开展碳排放物联网金融。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碳排放行为全覆盖管理。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社会碳排放等情况的监测、判断;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金融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支持碳经济发展的风险。要重点加大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管理,利用物联网手段做好碳金融的风险防范,发挥好金融助力社会碳管理的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外部环境正积极倡导发挥各类金融工具在实现双碳目标上的作用,那么,就内部环境而言,商业银行又将如何打造新型的碳金融产品体系呢?

陆岷峰:一是创新碳中和的产品。双碳目标对商业银行产品提出了系统、重点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行业优势、结合低碳转型的需求,设计实现系统化服务这一目标的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碳权抵押、支持节能减排、票据融资、结算产品、发行债券、低碳咨询等系统化、全流程的金融产品,体现特色化、专业化的特征。

二是打造碳供应链金融产品。随着低碳转型力度的加大,一些以低碳为特征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碳供应链的链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同时,在各个碳生产节点上垂直细分的子行业也越来越多。与此相应的碳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将形成并快速扩大。因此,商业银行要围绕低碳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碳供应链进行梳理,选准服务对象与重点。既可以从以支持低碳核心企业为切口,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也可以从支持低碳核心企业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入手,助力低碳核心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要重点围绕支持碳供应链的票据抵押、货物质押、核心企业担保、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等形式,对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强、未来市场可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可以综合运用商业银行各项工具为碳金融服务。

三是设立碳转型专项贷款。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比例中用于绿色发展的贷款比例,确保支持碳转型的信贷规模;明确专项贷款的用途、服务范围和流程向社会公开,提高碳金融供给与需求对接交易的成功率;对于小额低碳转型类贷款,尽可能提供线上服务,实现线上全流程管理,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增加首贷户,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加大绿色发展类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绿色转型专项贷款的考核要列入各行、各级和各项考核管理体系当中。

(作者:姜欣欣 编辑:梁艳珍;来源:金融时报 )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