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金融科技"大逃杀" ,上市公司的转型密码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21-04-15 12:26:59 阅读:9955

关键词: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趣店金融科技

1.「大逃杀」2020 2020年多重因素的集中施压之下,金融科技行业迎来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逃杀」。 疫情冲击带来的业务萎缩、风险攀升已经不必赘述。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监管「拳拳到肉」,把一些公司逼了「悬崖」边。即便能够生存下来,环境也变得更加残酷。 馨金融统计了部...

1.「大逃杀」2020

2020年多重因素的集中施压之下,金融科技行业迎来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逃杀」。

疫情冲击带来的业务萎缩、风险攀升已经不必赘述。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监管「拳拳到肉」,把一些公司逼了「悬崖」边。即便能够生存下来,环境也变得更加残酷。

馨金融统计了部分平台2020年的净利润,只有360数科保持了正增长,其他平台在利润表现方面大多不如往年。


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对于历史包袱——P2P业务的出清。

年报显示,宜人金科由于处置P2P业务,在2020年亏损近7亿元,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也由于涉及P2P业务,年内亏损14.4亿元,同比上一年13.3亿的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相比之下,P2P业务平稳过度的信也科技乐信则没有类似的困扰。

此外,美股会计准则调整(传送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真相」》)使得许多公司在一季度一次性计提巨额风险准备,拖累了全年业绩。典型如乐信,一季度额外增加疫情特殊专项拨备9亿,使得单季度亏损额高达6.78亿元。

如果说利润表现受到2020年特殊市场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不妨再看看营收,后者更能体现平台业务的持续性与对抗周期波动的能力。


相较于乐信、360数科、信也科技的营收正增长,趣店与宜人金科的营收规模分别同比下滑58.3%和54%,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疲态。

2. 轻资产「密码」

究其根源,趣店与宜人金科在2020年的不佳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业务转型不顺。

以趣店为例,除了业务规模收缩带来收入锐减之外,之前被寄予厚望的转型模式——帮助金融机构与流量平台进行对接的开放平台业务,遭遇了持续的业绩下滑。宜人金科的贷款业务向助贷转型,也未能抚平巨大的业务缺口。

至于,它们试水的其它新业务,都远未能成为新的「增长极」。如果在主营业务平稳发展时,这些新业务的探索或许不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判断,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资本正在逐渐丧失耐心。

回归财报来看,金融科技中概股们真正的转型「密码」是:轻资产模式。

360数科在财报中提到,2020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其轻资本模式下的贷款发放占比从21%提升到32%,全年发放额达到643.6亿元,在总贷款额中的占比超过26%;

乐信也在2020年度实现了轻资本模式的快速发展——四季度无风险、纯科技服务下产生的交易额首次超过50%。

换言之,「轻资产」正在成为头部平台们更为倚重的发展模式。

所谓轻资产模式也被称为「分润模式」,从本质上看,它是助贷模式中的一种。

传统的助贷大多是「兜底模式」,即贷款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平台为前者提供获客、初步评估等服务,但后者需向前者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贷款量的5%-10%)作为风险兜底。

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给平台的资金成本即是他们的固定收益,超出部分的收益皆归平台所有,也就是说,平台承担了更高的风险,也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这种模式虽然看似保证了合作双方的利益,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局限性。

比如,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真的发生风险事件时,保证金能够带来的保障可能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它在本质上与监管部门所提出的「金融机构掌握核心风控」的要求相背离,固定收益下,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去加强核心能力建设、走出舒适区。

事实上,金融科技平台对此也并不满意,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保证金模式下,平台自有资金决定了业务发展的「天花板」,业务逻辑也更接近于金融机构而非科技平台,这显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而「分润模式」的出现,其实是对于传统模式的一种改良——取消保证金,金融科技平台通过提供市场营销、风险偏好筛选等服务,从每个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收益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而金融机构从单纯的资金提供方,逐渐成为决策、服务和风险的承担者。

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虽然没有了无风险收益,但是也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并且能够在与平台的合作过程中,真正掌握客户、建立起核心能力。

而对于平台来说,虽然从单笔贷款中获得的收入有所降低,但能够从摆脱担保金带来的「天花板」,可以进一步大展拳脚拓展业务量,真正成为「平台」而非贷款公司。

当然,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

「分润模式」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显现出其发展优势。尤其是对于转型中的平台而言,由于平台单笔业务的收益减少,营收与利润表现在短时间内可能不升反降,这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

此外,对于处于发展早期或者业务规模较小的平台而言,在无担保的前提下,获得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可能变得更难,低成本资金可能会进一步向头部平台集中。

3. 估值新标杆

熬过了2020的金融科技平台们虽然找到了业务转型的新方向,但资本市场似乎还在观望。

回顾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都在狂欢时,金融科技中概们在经历了长期的股价低迷,直到2020年财报发布后才迎来了一波股价「补涨」。但在最近一个月,股价又开始回调,其中一些已经回到了原点。


从股价表现来看,业务发展稳定、转型路径清晰的几家公司股价表现更好。截止到最新交易日,360数科年内股价涨幅超过240%,市值为36.37亿美金,信也科技涨幅超过300%,市值接近20亿美金。

而如果以市盈率计算,乐信一直是金融科技中概股的「天花板」,18倍的市盈率是360数科与信也科技的近3倍,是趣店的5倍有余。

但金融科技公司们的估值「坐标」仅限于此吗?

去年底,一家美国金融科技平台在上市后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这家名为Upstart的平台在上市后,股价一度暴涨超过700%,市值达到百亿美金。

而其核心业务模式,与前述轻资产模式极为相似,即平台将其AI模型提供给合作银行以提高他们的线上贷款效率,同时向银行及贷款人收取一定的费用。但Upstart平台并不发放贷款,也不承担任何风险。

根据Upstart披露的招股书,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平台还处于亏损状态,而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规模仅为1.47亿美元(约合9.6亿人民币),同期,360数科的营收超过百亿元,是前者的十倍有余。

有观点认为,Upstart之所以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热捧,关键原因在于其打破了美国各州对于贷款牌照的严格限制——除非获得银行牌照,否则贷款平台必须向各州逐一申请贷款执照,且各州对于贷款利率等要求各不相同,有着极高的合规成本。

Upstart依托助贷的模式,可以撬动全国的贷款业务,而美国数千家社区银行都是他们的潜在合作对象,与此同时,他们却几乎不受到监管限制。

其实,这些观点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市场上,但在金融科技监管不断收紧的趋势下,任何存在与金融体系内、与产业链共生的主体都在被纳入监管,这也是过去一年金融科技中概股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Upstart也并非没有监管压力。

2017年,Upstart获得了CFPB(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出具的不行动函,这也是CFPB第一次颁发此函件。该文件的作用在于,虽然申请机构从事的业务合规性还不明朗,但CFPB不推荐相关部门向该机构采取法律或其他监管行动。

而作为获得不行动函的条件,Upstart需要定期向 CFPB 报告借贷和合规方面的信息。例如,Upstart 收到的借款申请,以及Upstart如何决定批准哪些借款申请,它如何降低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以及它的模型如何将信用拓展到了未被传统金融服务好的人群。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温和的监管环境也是资本市场考量的重要因素。

眼下,随着国内市场的监管环境、市场波动进入平稳期,业务转型模式逐渐清晰,Upstart又能否成为他们的估值的新「标杆」呢?

又或者,Upstart像Lending Club一样,只是资本市场上的昙花一现?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