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金融四十年:一杯敬改革,一杯敬科技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0-10-15 14:37:37 阅读:1182

关键词:中国金融改革数字金融蚂蚁集团金融现代化金融科技

距离蚂蚁集团A+H上市的日子越来越近。 这家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即将迎来高光时刻。而蚂蚁的成功,离不开新一轮科技革新,更要归功于中国金融改革。 事实上,蚂蚁本身及其与2000家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的新金融服务体系,也应当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重要一页。 就像四大行从破产边...

距离蚂蚁集团A+H上市的日子越来越近。

这家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即将迎来高光时刻。而蚂蚁的成功,离不开新一轮科技革新,更要归功于中国金融改革。

事实上,蚂蚁本身及其与2000家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的新金融服务体系,也应当是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重要一页。

就像四大行从破产边缘迈向世界前列,招行、平安从偏居一隅的小机构成长为行业领头羊,皆为金融改革结下的硕果。

在过去40年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征途上,从国有金融机构,到新生的股份制企业,再到异军突起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是前赴后继的探索者。

得益于改革红利与技术红利的双重驱动,它们共同促使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全球领先,并且推动金融变得更好——覆盖更广、效率更高、价格更低、体验更优。

随着蚂蚁登顶,中国的数字金融时代全面开启,同时标志着开放、共赢正式取代封闭、独赢,成为未来金融的主浪潮。

回望来路,一杯敬改革,一杯敬科技。

01


当代中国的金融业,实则是一个年轻的行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金融活动从属于财政。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人民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从1979年开始,中国开始了以银行改革为突破口的金融体制改革。

这一年,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正式被打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后为中国建设银行)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

此后,中央又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初步显现。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工商银行专业经营。

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成立。它不过比招行年长3岁,比平安年长4岁。

后来的人们在谈论金融、银行的时候,总喜欢加上“传统”、“老牌”这类字眼,却忘了一个基本事实:相比欧美同行的源远流长,中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很年轻。

一切都是崭新的。

02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金融业。

1986年12月,邓小平在题为《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谈话中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没过多久,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蛇口,招商银行与平安保险相继破壳而出。那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它们今日之鼎盛。

紧接着,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的原话是:“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番表述,从根本上肯定了科学技术之于金融改革的意义。在此后的金融改革进程中,科技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央行层面,1990年,清算总中心成立,同年中国金融电脑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1991年,央行成立科技司,起初的名字就叫“金融科技司”;1992年,央行正式启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项目。

1993年底,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在最高层的指挥下,中国正式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卡工程”、“金关工程”。

其中,金卡工程是一场涉及各类卡基应用的社会信息系统工程,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电子货币系统。它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银行.卡的跨行联网通用,并为后来银联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不难看出,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科技,从一开始就是密切相连。

它们正是发展新金融的两大关键要素。

03


招行与平安是最好的案例。

早在1995年,招行就提出“科技兴行”战略,并率先推出了集本外币、定期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服务于一身的“一卡通”。

1999年,招行启动国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体系“一网通”,全国所有分行同时推出网上个人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等五大业务种类。

在一卡通和一网通的基础上,招行在国内率先构筑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现代化电子服务网络,并凭借对客户体验的高度重视,最终克服线下网点不足的劣势,崛起为“零售之王”。

同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平安在行业里率先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数据库系统,推出国内第一个远程核保系统,并建立统一呼叫中心、统一客服中心。

2000年8月,平安自建电子商务网站PA18.com,为国内最早的在线金融产品超市。虽然该项目不久后宣告失败,但在当时阿里巴巴不过在初创期,而淘宝网直到2003年才诞生。

科技激活了平安的综合金融布局。2010年,平安推出“万佛朝综”计划,目标是完成“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从而有了闻名于业内的一账通平台。

与招行相比,平安更为激进。这些年来,它以科技公司的姿态,容许大胆试错,虽然不乏失败案例,却也孵化出了陆金所、平安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等独角兽。

从偏居一隅到走向全国,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这两家金融机构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对金融科技的积极应用。

换句话说,是改革红利与科技红利同步叠加的结果。

04


变,才是金融业的常态。

2013年3月,平安集团掌门人马明哲在2012年财报中感慨良多: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两个和我同姓的年轻朋友的成绩让我丝毫不敢有一点沾沾自喜。他们创造的两个数据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是阿里巴巴集团‘双11’的单天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91亿元,另一个是腾讯的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马明哲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风向的变化:“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迅猛发展……这不仅为金融业引入新的竞争主体,也在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

3个月后,余额宝横空出世,彼时尚在筹建期的蚂蚁集团,推开了一个新的数字金融时代的大门。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驱动下,科技之于金融,不再仅仅意味着渠道或者工具,而是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的重塑。以蚂蚁为代表的跨界竞争者,借助技术与流量优势,冲到了时代前沿。

继余额宝引发财富管理行业大变革之后,蚂蚁又推出花呗、借呗,引爆互联网消费金融热潮,新成立的网商银行则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微银行。同时,出于合规要求,蚂蚁还布局了一系列的金融牌照,除了银行,还有保险、基金等。

自蚂蚁金服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处在风口浪尖,面对着来自金融机构的惊惶、质疑乃至敌意。很多人在想的是:

蚂蚁会变成四大行那样的金融巨无霸吗?

05


蚂蚁生逢一个更好的时代。

伴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日趋成熟,金融改革的重心不断向普惠转移,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相关的创新抱有更多的善意与包容;再加上新一轮技术发展浪潮,也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开了空间。

因此,蚂蚁获得了更丰厚的时代红利;而科技公司的背景,决定了从一开始它就希望走一条不一样的路,而非成为一家大型银行或者大型金融集团——没必要,也没意义。

2013年,马云曾承诺“支付宝永远不会成为一家银行。”马云认为,中国并不缺银行,也不缺任何金融机构,但需要创新的金融机制,去适应未来金融业的发展。

什么是创新的金融机制?蚂蚁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2013年以来,支付宝理财平台、保险平台先后成立,并走上了向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管机构全面开放的平台化道路。

2017年6月,时任蚂蚁CEO井贤栋再次表态,“蚂蚁的开放不走回头路,会将基本能力打磨好,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向所有机构平等敞开,没有亲疏远近。”此后,余额宝、花呗、借呗等蚂蚁旗下的国民级产品亦全面向金融机构实现开放。

就这样,蚂蚁搭建起了一个覆盖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并通过向金融机构收取服务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与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有着本质差异。当前,蚂蚁营收的半壁江山来自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收入。

没有金融改革红利,没有科技革新红利,就不会有作为全球最大独角兽的蚂蚁。

终究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06


蚂蚁没有辜负这个时代。

经过16年的发展,基于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蚂蚁已经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新金融服务生态。据招股文件披露,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其中约100多家合作银行、约90家保险公司、约170家资管机构等。

也就是说,支付宝的10亿用户、网商银行超2000万小微企业用户,实际上是蚂蚁和2000家金融机构一起服务的。

回望历史,支付宝与金融机构之间,虽然也有过剑拔弩张,但双方的友好合作一直是常态,几乎贯穿了蚂蚁的全部成长过程。

如今,蚂蚁与金融机构共建的新金融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而蚂蚁与金融机构的这种密切合作,归根到底还是市场之手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生产关系。

事实胜于雄辩:蚂蚁所涉足的金融领域,都是做大了蛋糕,其所带来的增量远远大于被冲击的存量,令蚂蚁与金融机构都收获了更多。

一个大前提是,中国的金融服务获得率并不高,且蚂蚁的定位是做小不做大,与银行整体上是错位竞争。其结果是,原先银行不愿意服务、不能服务的草根人群,也开始能够获得金融服务。

蚂蚁早前披露的数据显示,70%的花呗用户原先没有信用卡;而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企业中,80%不是传统银行的客户。

尽管如此,相比成熟市场,中国金融服务的获得率依然有限,因此蚂蚁与金融机构共建的新金融服务体系,既面对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最终,金融服务将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价格、更优的体验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新金融,必然是普惠的金融。

这是新金融的初心,亦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宗旨:

用金融助力更好的社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