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个人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开闸:上百团队进场,“却处处是坑”

一本财经 · 零壹财经 2020-09-28 11:55:36 阅读:4985

关键词:AMC不良贷款转让个人债权平安普惠批量处置

6月16日,监管下发文件,提出将在六大行和12家股份行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消息一出,行业沸腾。 很多行业外的人,并不明白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开闸意味着什么。但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新的万亿市场被激活。 6月之后,各方人士开始蠢蠢欲...

6月16日,监管下发文件,提出将在六大行和12家股份行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消息一出,行业沸腾。

很多行业外的人,并不明白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开闸意味着什么。但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新的万亿市场被激活。

6月之后,各方人士开始蠢蠢欲动,电催、法催、律师、不良资产处置公司(AMC)、银行等上百个团队都在摩拳擦掌,等待全面开闸的一刻……

01 万亿市场

在过去,个人不良贷款是不允许批量转让的,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转让。

比如在阿里拍卖网站上,就有很多平安普惠的个人债权在出售。


有房产抵押,或者金额超过20万的不良贷款,还比较抢手。但金额低于20万的不良贷款,就不太吃香了。

金额低于20万的个人贷款,基本都没有人接。”一家城商行的贷后负责人透露,在过去,这些不良大量闲置。

有些银行看着挺可惜,就会违规操作,偷偷将这些不良贷款掺在其他的资产包里处置。

多家银行因为这些违规操作被罚,例如,2017年,招商银行就被罚了50万元,交通银行则被罚了20万元。

而2018年,兴业银行因存在变相批量转让个人贷款等12项违规行为,被罚款5870万元。

监管不让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担心暴力催收。

将大量的个人资产交给外面的催收公司,银行和监管都担心催收过度,出现负面影响。

然而最近,监管却开闸放水,主要原因,是不良率在急速增加。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1%,较上季度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不良率已在监管红线附近摩擦,压力很大,需要找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批量处置这些资产了。”一家法催公司的负责人林磊称。

另一个数据是,今年8月,银保监透露,银行系统计划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

这个市场开闸,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万亿市场被激活。”林磊表示。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金融机构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13.8万亿,预计产生1万亿不良。

“以往年的增长速度来看,每年的不良还会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林磊称,这个市场的规模还在增加。

行业内的人都盯准了这一商机。

林磊也进入了这个市场。他搭建了专业的资产评估小分队,正在四处寻觅资产包。

他发现,身边大量的人也都开始盯上了这块肉。

一些有银行资源的人,觉得自己可以拿到好的资产包,正在“骚动”。

而大量的电催、法催和律师团队,已经开始调研市场。

“现在整个市面上,大概有上百个团队在活动,可能还有很多团队潜伏在水下,实际准备进场的更多。”林磊称,暗流涌动,一切都到了爆发的前夜。

02  暴利生意?

尽管监管有开闸意向,但依然小心翼翼。

现在监管采取的是试点制,只有AMC可以收购资产包。

但是,传统的AMC其实并不太喜欢这块肉。它们习惯了大的资产包,这种金额小、人数多的资产包,在尽调、定价和处置方面,对它们来说都是难题。

说实话,就是觉得肉太小,不够塞牙缝。

但对于跃跃欲试的互联网玩家来说,“苍蝇再小也是肉”。

这些不嫌肉小的新团队,开始尝试和AMC机构合作拿资产。

林磊现在就在和一家AMC机构合作。

AMC去银行拿资产包,然后再委托给他们处置。

对林磊来说,AMC只是一个“通道”,拿到资产后,他们公司会付给AMC一笔通道费。

“通常行业价格是千二到千三。”林磊称。

因为担心暴力催收,AMC机构和林磊订立了严苛的催收条款,“触犯一条,合作就会终止”。

林磊认为,现在尽管行业涌入的玩家多,但监管很严,一般人不敢乱来,市场不会一下变得鱼龙混杂。

一些平台尝试通过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将AMC面临的传统难题化解。

林磊正在开发一套定价体系,“只要从资产包里按比例抽样,输入一些数据维度,就可以评测出大概的催回率”。

这个模式才刚刚开始跑,行业数据不算特别好。

通常来说,如果只对一个资产包进行电催,催回率大概在5%之内。

“买资产包的定价,现在从1%到3%不等,除去人力成本,大概有1%到2%的赚头。”林磊称。
假设一个资产包为1亿,他们可以花100万买下来,如果催回400万,除去人力成本,还可能有200万可赚。

但林磊认为,这个行业的潜力还不止于此。

如果电催之后,再加上法催,会有怎样的效果?

“如果法催能增加10%的催回率,这将变成一个暴利生意。”但林磊还没有核实过法催的数据,现在只是乐观估计。

行业内的人也正在尝试“电催+法催”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一个平台的负责人唐立透露,他们叠加法催后的数据,“平均可达到20%”。

假设按照2%的价格收购资产,能催回20%,那就变成10倍的暴利生意。
 
03 现金流生意

不良贷款批量处置,真的是暴利生意吗?

做了一段时间的林磊觉得,“处处是坑,步步惊心”。


这个模式备受期待,但真正要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这是一个强大的现金流生意。”林磊称,首先,你得真金白.银地花钱去买资产包。

比如,你看中了1个亿的资产包,花2%的价格买下来,就需要马上支付银行200万。

而通常处置一个包的周期极长。

“先电催半年,再进行法催,一般法催周期需要两年,要完整处置一个包,得做好三年的准备。”林磊称。

对三年的长线战斗,需要压大量的现金流。

同时,这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电催、法催,需要大把的人,“这些也是巨额的前期投入”。


尽管林磊也在试图叠加一些技术和互联网的力量,但追根究底,不良资产处置还是“一个资源性生意”。

这个事情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从银行拿到好的资产包。


一般来说,在银行,对这件事情有拍板权的,可能有一大票人,比如行长、分管贷后的副行长、贷后处置人等等。

为了拿下一家银行,林磊前后去找过相关负责人五次,“每次都喝得昏头转向”。

一般银行的不良资产出表,还需要到当地金融办去报备,林磊又去“喝领导”,光是打通各种关系,都筋疲力尽。

一旦涉及现金流和资源性,一个模式恐怕就很难做大。

“所以我叫这个事情是一个生意,而非模式。”林磊称。

因为行业太新,交学费和踩坑更是在所难免。

前段时间,林磊给一个资产包报价2%,然后进场尽调,却发现90%以上的借款人失联。

同时,他发现这个包此前已卖过一个催收公司,现在被拿出来二次转手。

“尽调稍微不严,这个包就砸到手上了。”林磊称,行业内良莠不齐的包太多,不知道一个包里掺了多少骨头,一不小心就会掉坑。

最终,这个资产包居然被人用3%的价格买走。

林磊发现,行业有很多玩家都不懂行,他们尽调能力不行,瞎报价,“最后一定是血亏”。

结语

唐立认为,这项业务要做起来,需要具备多项能力:拿包的能力、尽调的能力和定价的能力。
此外,还要有专业且合规的电催和法催团队。

“这些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短板,可能就要血本无归。”唐立估计,现在冲进来的团队里,只有3到5个满足所有的条件。

而其他人,可能都要沦为陪跑的炮灰。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