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PayPal大爆发:支付宝的“美国前辈”如何撑起2200亿美金市值?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20-08-03 11:10:08 阅读:10491

关键词:PayPal市盈率跨境支付金融科技

最近,自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启动IPO的消息发布后,关于其市值的猜想一度成为了「破圈」的热门话题。 按照最保守的预测,蚂蚁上市后的市值也将达到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元,直逼宇宙行——工商银行(目前市值约1.79万亿元)。 如果从2014年蚂蚁金服集团正...

最近,自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启动IPO的消息发布后,关于其市值的猜想一度成为了「破圈」的热门话题。

按照最保守的预测,蚂蚁上市后的市值也将达到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元,直逼宇宙行——工商银行(目前市值约1.79万亿元)。

如果从2014年蚂蚁金服集团正式成立算起,其发展时间不过短短6年,如果再向前追溯,从2003年支付宝的诞生算起,则已经有17年的发展历史了。但无论如何,蚂蚁集团的成长速度令人侧目。

跟大家一样,我也很期待IPO之后,资本市场最终会给出怎样的定价。作为过去十年,引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行业龙头之一,这个结果会大大提升全行业的天花板。

在答案揭晓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支付宝的「美国前辈」、全球支付巨头PayPal的进化之路。

巧合的是,它在昨天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迈入了2200亿美元,超越了美国银行业巨头——美国银行,是富国银行市值的2倍,也是另一家发展势头凶猛的支付公司Square的4倍。

而对比2015年的IPO发行价,PayPal已经上涨超过360倍。并且,让国内支付公司羡慕不已的是,PayPal以115倍的市盈率证明了自己「科技股」的身份。

根据其刚刚公布的2020年二季报,该公司营收5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每股收益为1.29美元,比去年同期的0.69美元增长86%。

这也是PayPal上市以来业务增长最为强劲的一个财报季。数据显示,PayPal第二季度新增净活跃账户2130万,使活跃账户总数达到3.46亿,这是该公司历史上活跃账户增幅最大的季度。

同期,PayPal处理的总支付额达2220亿美元,累计处理支付交易37超亿笔,约合每个活跃账户39.2笔。

直观看来,PayPal二季报的卓越表现与2020年的「新冠」疫情不无关系。

无论是与美国财政部门合作发放救助金,还是电商支付、P2P(点对点)转账支付需求大涨,都在无形中推动了PayPal的发展。

不过,往深一层来看,短期需求的激增也并不是这家行业巨头重换生机的全部原因。

从电子支付的「鼻祖」到移动支付时代的先驱,PayPal是如何成功穿越周期?它从一家支付公司晋升为科技巨头的关键又是什么?

1、疫情下的突围

在全球范围内,疫情蔓延对线下交易的影响使得移动支付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

根据PayPal的一季报,由于受到交易和贷款损失、运营支付等增长的影响,其净利润从上一年同期的6.67亿美元大幅下跌近90%至8400万美元。随后,PayPal还下调了2020年的年度业绩指引。

但疫情对于对于线下实体交易的影响,很快便成为了PayPal反弹的契机。

2020年4月是Paypal上市以来表现最强劲的月份,新增新活跃账户740万个,创月度记录。这一势头一直延续到5月,5月1日PayPal的单日交易规模再创记录,甚至超过了此前的黑色星期五的记录。

PayPal CEO丹·舒尔曼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疫情让公司业务「需求井喷」,注册PayPal或Venmo(PayPal集团另外一个支付产品)的新客户数量急剧增加,有的时段甚至翻倍增加。其中,他提到了几个关键的增长点。

首先是C端支付行为的增加。由于用户在线时长的增加,PayPal用户在食品杂货、电子产品、家居、园艺等垂直品类的购买量大幅上升,游戏消费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

作为一家从电商支付起家的公司,这本身就是PayPal的优势所在。尤其在2015年PayPal从eBay剥离并上市后,PayPal开始以更加独立的身份积极拓展自己的消费场景和合作版图。

数据显示,PayPal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近15次金融科技并购。

包括以22亿美金收购瑞典移动支付公司iZettle、以44亿美金收购美国优惠券平台Honey,后者与其旗下主攻年轻群体的支付产品Venmo完美契合。今年上半年,PayPal还与Facebook一起投资了东南亚网约车和外卖巨头Gojek,被认为意在拓展东南亚市场。

当然,参考国内的支付巨头来看,深入场景打捞用户与流量的策略并不陌生。

相比之下,PayPal覆盖全球的积极布局,想象空间也就更大了。比如,今年5月,PayPal已在全球28个市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香港和加拿大)启动二维码支付,意在为企业收款和消费者购物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方式。

此外,一些原本没有银行账户、依赖线下网点兑换支票的用户,也可以通过PayPal在线上操作兑现。根据PayPal披露的数据,50岁以上的人群是该公司3至4月增长最快的用户人群,也与这种变化有关。

2、「千禧一代」与入华战略

除了疫情倒逼之下的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行为激增之外,丹·舒尔曼特别提到,用户主动支付行为的增加,比如为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捐赠,也直接带来了PayPal及Venmo活跃度的提升。

Venmo最早是美国的一个P2P(点对点)支付应用,用户之间可在Venmo进行分账或处理其他小额支付,后被PayPal收购。它支持在电商、餐饮、旅游等多种场景中进行支付,而且一直主打对用户免费的策略。

Venmo的目标客户是被众多新金融公司盯上的「千禧一代」人群,这也是公认最难「伺候」的用户群体。而Venmo取悦年轻人的手段不只是免费和方便而已,它甚至突破了金融机构最难打开的「社交」属性,用户可以在Venmo创建朋友圈,并公开自己的支付行为。

丹·舒尔曼也提到:

有趣的是,在Venmo上,人们会用表情符号来表示他们想要花钱买什么东西。在我们的平台上,以前最热门的表情符号是比萨饼,诸如此类。而现在最流行的表情符号则是医疗口罩,使用这个表情符号的支付数量增长了375%。

事实上,在发现前述自发捐赠行为之后,PayPal就在推特上展开一项主题为#Venmoitforward#的捐助激励活动,一旦看到有人随手做了件好事,就会给他们的Venmo账户存入20美元以激励用户。

有意思的是,在千禧一代中的「偶像效应」也在发挥作用,比如,歌手泰勒·斯威夫特通过PayPal捐款给一些深陷经济困境的粉丝。

在2020年二季度,Venmo的总支付额高达370亿美元,同比增长52%,尽管在PayPal总交易额中占比只有约17%,但贡献了P2P支付总额的近60%,是PayPal押注未来、决战「千禧一代」的关键布局。

作为一家有着超过20年发展历程的公司,PayPal的成功与其对市场需求和机会的敏锐捕捉不无关系。

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早在1998年PayPal创立初期就成立了一个货币市场基金,旨在为用户PayPal账户里的余额追求较高水平的收益,并同时保证稳定性和流动性。

只不过后来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美国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基金收益大幅下跌,难以维持基金运运营成本,因此不得不关停,但其前瞻性与对市场需求的嗅觉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来看,PayPal的发展享受了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的市场红利,Venmo则挖掘了年轻客户的潜力。不仅如此,PayPal旗下还有跨境汇款平台Xoom,消费者信贷产品PayPal Credit,商户服务产品PayPal Checkout、集成支付产品Braintree等等,都是抓住市场机会的案例。

尤其是Xoom。去年底,PayPal在完成对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Gopay)70%的股权收购后,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市场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外资支付平台。

在去年三季度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丹·舒尔曼暗示,Paypal可能不会在中国市场与本土支付巨头展开正面交锋,而是将重点放在跨境支付上,将中国的支付生态系统与Paypal庞大的国际支付网络联系起来。

3、「我们不会倒退回过去了」

除此了C端的需求增长之外,PayPal也在与政府合作中受益。

今年5月,美国国税局让具备领取救助金资格的人可以选择通过直接电子转账来收款,包括转账到PayPal或者Venmo账户。

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比如缴税、退税、交停车费、交水电费等,PayPal也在积极推动与各地政府的合作,深入场景之中。

丹·舒尔曼坦言,「这不是什么赚钱的项目,但却是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对于所有的数字平台来说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PayPal与国内支付巨头的选择不谋而合。以支付宝为例,整个疫情期间,它提供的健康码服务、线上医疗、线上政务服务等等成为了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帮助了大众生活的正常运转。

今年3月,在蚂蚁的合作伙伴大会上,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App将进行改版升级,明确了「打造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最新目标。今年7月,蚂蚁集团宣布更名,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升级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或许就像PayPalCEO丹·舒尔曼所说的:

「我的确认为,数字支付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我们不会倒退回过去那样了。我们不会再频繁使用现金了。我想,未来大家都会非常注重卫生问题。我想商店内二维码的使用正在增加,未来也将持续增加。」

「我们越是步入数字经济,它就越普及。我们需要确保这一点能够发生,因为我确实认为数字化支付更节省时间——你不必到支票兑现处排队兑现,也不必排队支付各类账单。另外,数字化支付能大幅节省成本。」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