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到了赌国运的时候,美英德日意祭出“神操作”

星图金融研究院 · 零壹财经 2020-03-20 14:23:11 阅读:7429

关键词:全球股市下挫流动性危机群体免疫财政赤字

过去几天,全球股市接连下挫,美股更是在10天之内4次熔断,投资人信心动摇,紧张情绪笼罩全球金融市场。多国央行紧急释放流动性,多国利率归0甚至为负,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金融市场动荡的导火索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3月18日下午18时,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

过去几天,全球股市接连下挫,美股更是在10天之内4次熔断,投资人信心动摇,紧张情绪笼罩全球金融市场。多国央行紧急释放流动性,多国利率归0甚至为负,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金融市场动荡的导火索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3月18日下午18时,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其中中国以外有超过12万例。疫情对消费、进出口贸易、交通、物流、供应链等的不利影响,为各国未来经济、金融走势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多数国家政府已推出救市措施,一手控疫情,一手稳经济,目的相同但手法各异,其中还夹杂着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博弈。本文就为您盘点各国政府种种神操作背后的思考逻辑。
 
美国:流动性危机背后是债务问题

美国股市多次熔断,单日下跌幅度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黄金价.格也暴跌,源于机构买方(基金公司等)面对平仓风险,缺少流动性来补充保证金,不得不抛售黄金等避险资产回流资金。

依靠回流资金,机构买方在3月10日确实带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但在下一交易日便付诸东流。为了稳定市场,向机构买方注入流动性是必然选择,何况美国还可借助美元地位向全球转嫁风险。随后,美联储紧急降息至0,同时配以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

但与2008年缺钱的是商业银行等机构卖方不同,此次流动性紧缺的是机构买方,通过降息、债券回购释放的流动性并不能直接流到机构买方手中,除非美联储投资这些机构买方的ETF,直接为其送钱。但正处于竞选期的美国政府基于民意影响,也很难做出抉择。故而大规模流动性的注入效果尚需时间消化。但在此空挡期间,美股已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更是跌至2017年1月特朗普刚就任时的水平。

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不止出现在股市,美国实体经济也很缺钱。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虽然几次加息但整体贷款利率维持低位,使得企业猛加杠杆,甚至出现通过发债融资,用于回购股票的操作,企业整体杠杆率达到65%-75%。受疫情影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银行惜贷等行为进一步压缩流动性。债务危机成为美国实体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不留神就会将美国拖入衰退,还会引发大规模失业,这也是投资人信心动摇的根本原因。

为稳定实体经济,3月17日美联储重启了商业票据融资,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空间。同时宣布了更为简单粗暴的1.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美国GDP的5.8%),包括千亿规模的纳税延迟、以及两周内直接向每个美国人送出至少1000美元现金(总计超过3000亿美元),从供给和需求两端给企业支持。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撒钱”策略再次上演。

美国的救市计划一波强过一波,但推出时间显然晚了一步,股市下跌势头不减,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已难回转,而企业债务问题解决起来也并非一朝一夕,补充流动性的治标措施只能拖延,为治本换取时间,就看这时间拖的是否够久,美国政府治本的决心是否够足了。
 
德国:财政工具独木难支


欧洲成为疫情风暴的新中心,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比,德国的疫情控制效果还不错。但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向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受此次疫情的影响,欧盟国家一系列封城、闭关措施对德国经济造成打击,国内消费也很难提振,德国1/3的企业还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问题。

德国政府的首要目标就是救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贡献了超过50%的经济增加值。由于欧盟货币政策统一,德国的刺激措施只能以财政工具为主,包括延期纳税、取消行政罚款、提供贷款担保、提高停工劳动补助等。

财政刺激的执行需要预算资金支持,此前德国一直奉行财政“黑零”原则,即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在疫情影响下,这一原则已有松动迹象。

德国为筹措刺激政策所需资金,需要大规模发债,本来这一措施可与本国央行货币政策配合,通过央行购买国债来注入资金。但由于欧洲央行统筹管理,可操作范围有限,不可能根据德国需求购买足够规模的国债,故而德国国债收益率在近期有一波明显上涨。

缺少独立央行的弊端显现,难以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很难与本国财政政策有效配合,市场也出现了德国流动性紧缺的言论,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辟谣。德国财政部长表示德国有数十亿欧元储备金,德联邦政府也已承诺向困境企业提供无限制贷款。

尽管准备充分,但面对疫情持续期的不确定性,德国有限的财政弹药难以经受长期消耗的挑战,最终还需在欧洲央行层面协调出缓解资金压力的方案,这不仅是对德国,而是对欧盟所有国家。
 
英国:采取拖延策略,资金博弈成败难测


英国本身笼罩在“脱欧”阴影下,GDP已出现萎缩(2019年二季度),疫情来袭无疑是雪上加霜。英国政府采取的“群体免疫”策略已被广泛吐槽,策略背后也有一部分经济缘由。

说白了就是经济已很脆弱,希望拉长疫情爆发曲线,尽量缓和不利影响,让这些影响在更长时间内消化,以避免大规模停产停工及国内经济活动停滞。如果在此期间疫苗研制成功,英国即可低成本走出危机。

对自身经济的担忧,促使英国政府比其他国家投入更多资金扶持企业,目前已提出300亿英镑的财政刺激计划,包括商业投入、停工补偿、税费减免等,并将向困难商户提供3300亿英镑的免息或低息贷款,总额相当于英国GDP的15%,力度空前。

除了经济担忧,英国金融市场也面临资金回流美国的压力,主要是受美国投资机构大规模抛售全球资产回国救市、以及美国政府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影响。虽然3月11日,英国央行降息50基点,但英镑兑美元汇率仍呈下跌趋势,在3月18日跌至35年来最低点。

可见英国已经在为美国的危机转嫁策略买单,如若因疫情影响大规模停产停工,则资金大概率加速外流,英国此时选择拖延策略,也可以理解。英国央行行长已警示,“由于疫情影响,英国经济将会出现严重衰退,但在长期内减少对经济的破坏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央行压力大,好在调控工具灵活

如果疫情如预期般持续到6月以后,日本奥运会大概率推迟举办,这对日本经济、投资人信心的影响不言而喻。此外,日本与英国类似,也受到资金回流美国的压力,但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起就实施了负的政策利率(目前是-0.1%),面对股市多日暴跌,也没有太多降息空间,尚处在决策犹豫期。

好在日本央行的调控工具更为灵活,已将2020年度的ETF投资目标由原定的6万亿日元上调到12万亿日元(约1120亿美元),此种流动性注入模式更为直接、起效更快。同时,多次进行计划外国债回购,并提高企业债、商业票据的购买规模,防止短期融资利率上涨。

财政扶持方面,日本曾在2019年12月宣布了13.2万亿日元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主要为缓和2019年10月上调销售税的影响,同时为应对可能的经济风险。疫情爆发后,日本政府再颁布4500亿日元的企业及居民资助计划,并承诺向企业提供1.6万亿日元的融资支持(中小企业不低于5000亿日元)。

日本政府正在规划一项超30万亿日元(日本GDP的5.5%)的新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向民众派发现金等。大规模的刺激投入不仅是应对疫情影响,还需弥补奥运会暂缓对日本下半年经济增长带来的缺口。
 
意大利:赤字难化解,刺激措施杯水车薪

意大利本身经济增长疲软,其2019年初步测算GDP增速仅为0.2%,属欧元区垫底。此次受疫情影响又尤为严重,截至3月18日18时,确诊病例已超3.57万例,且单日新增超过4000例。

与德国一样,同属欧盟成员国的意大利在货币政策方面需要欧洲央行统一协调。虽然意大利正在极力推动欧洲央行出台更为积极的货币扶持政策,但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很难达成一致,收效甚微。

财政方面,意大利已出台了75亿欧元的刺激措施(占其GDP的0.4%),包括针对旅游、交通、酒店、出口等行业的针对性减税、债务优惠等,另公布了250亿欧元(占其GDP的1.4%)的应急拨款,包括企业减税、失业救济、休假补助等。

与美、英、德、日等相比,意大利的财政刺激力度显得杯水车薪,但其实意大利确实没太多办法,欧盟对成员国的财政赤字有规则红线,要求控制在本国GDP的3%以下,政府负债维持在GDP的60%以下。而意大利本身债务问题就比较严重,政府债务规模超过2.3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30%,欧盟此前就已建议启动惩罚机制。

2020年意大利原定的财政赤字比例已达其GDP的2.2%。近日,意大利经济部将该比例上调至2.7%,如果考虑到疫情对意大利财政税收的影响,这一比例大概率会更高。意大利的财政空间实在有限,如果要推出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需要更艰难地平衡。

(本文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