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金融科技升级驱动重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19-10-14 19:10:27 阅读:4999

关键词:商业银行重构金融科技

摘要:在小规模及简单的生产经营背景下,技术的威力并不十分彰显。但是在大规模、复杂、精细管理要求下科学技术便会起主导及关键性作用。金融科技也是陪伴商业银行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目前已经进入第四个发展新阶段即快速升级阶段,其地位也由过去被动的发展模式,走向主动参与甚至以人格化的方式...
摘要:在小规模及简单的生产经营背景下,技术的威力并不十分彰显。但是在大规模、复杂、精细管理要求下科学技术便会起主导及关键性作用。金融科技也是陪伴商业银行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目前已经进入第四个发展新阶段即快速升级阶段,其地位也由过去被动的发展模式,走向主动参与甚至以人格化的方式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阶段性的升级转换,必然引起商业银行体制与机制的全面转换,以新技术为背景重新进行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定位以及商业模式的选择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金融科技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分支体系。金融科技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升级,而随之对应的商业银行的体制与体系只有适应升级后的金融科技水平才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其内外部环境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内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虽然内因是根本,但一定条件下外因也起决定性作用,况且金融科技既可以作为内因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又可以作为外因推动着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因此,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商业银行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的进程和力度。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可谓是机构林立,结构复杂、同时面临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培植竞争能力,只有在这场金融科学技术升级过程中,及时的抓住改革机会,适时变革,致力升级,才有可能在这场金融世纪变换中得以生存和壮大。

二、文献综述

(一)金融科技内涵、种类等研究

关于金融科技的概念,2016年3月,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首次向全世界发布金融科技概念: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1]:卫航(2018)结合金融科技最新研究的成果,认为金融科技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一种表述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业务新业态,是科技与金融的一种融合,包括了智能投顾、支付结算等。另一种表述方式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集合体,也就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等各类先进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集合;最后一种定义金融科技为一种创新,也就是对金融能带来创新的技术。[2]  沈园,陈为景(2017)通过对境内外关于金融科技概念表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利用当前的诸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了使金融服务更加有效,通过金融与科技融合的一种技术,甚至还认为金融科技还是发展深化了的互联网金融。[3]陆岷峰(2019)对金融科技与金融企业的融合研究成果较丰,他认为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阶段性特殊历史时期的过度名词,将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结束而实际意义上的消失,金融科技才代表了这个行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一切为商业银行服务的技术都可以称为金融科技,只是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与外延不同而已。对商业银行[11]。关于金融科技的基本种类,卫航(2018)认为不同的分类标的其分类结果也不相同,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来分,金融科技可分为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如果从金融业态角度来分,金融科技又可分成众筹、智能投顾、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数字货币、移动金融等;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就是以金融科技的内涵来分,又可分为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平台经济、普惠金融、共享金融,当然这些内容会随着科技的创新与运用,其内涵也会不断地增加[2]。

(二)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公认的,于佳,袁宇宁(2019)认为金融科技具有特殊的发展优势,不仅能扩大商业银行客户的覆盖面,有效地节约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最主要的是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与理念,因此,他们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会对商业银行传统功能地历史地位、经营利润的模式、创新力度与方法等均有较大的影响。[4]吴萌(2019)认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表述为冲击,其力度很大,影响的范围最直接表现在商业银行的收入会快速下降,会削弱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面对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5]陆岷峰(2019)认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一种革命性的影响,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全流程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流程的优化与再造,理念的创新与变革,风险控制手段与模型的再选择,效率与效益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当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重大变革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会出现重大变革。[14]目前,无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中小金融构,都在迫切地与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密集沟通、寻找合作空间,共谋发展路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

(三)基于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研究

吴萌(2019)认为必须从各个角度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创新,特别是要有全新的金融科技应用理念,营造新型的金融服务生态,并且主张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社会上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深度合作。[5]沈园,陈为景(2017)主张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及产品进行融合运用,以此来降低成本,同时还主张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为其所用[3]刘咏珩(2018)认为要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推动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在具体策略上主张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精准获客上的优势,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实现场景化服务,增强客户的体验度,要深化现行银行体制改革,强化总部职能,缩短银行服务资源与客户之间的距离[1]。
上述研究对金融科技的概念、内涵、作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内在关系、商业银行基于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的转型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前述研究基本上阐述的是一般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一般发展规律,十分必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金融科技是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的,以重大技术突破或应用可将金融科技发展历史分成若干阶段,不同阶段对商业银行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技术的升级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随之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强调金融科技的重大升级对商业银行的特殊影响力,基于当前是金融科技的一次重大飞跃及升级形势,必须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与定位、发展模式须进行重新审检与评判,从而为下步一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科学、发展的目标与道路[6]。

三、金融科技升级与商业银行体制与机制的重构

(一)金融科技升级发展的四个阶段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成长而发展,其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及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建国后,我国的金融科技一直是在不断发展、创新与升级,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依重大技术事项产生对商业银行的变革为标志,其中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大到可分为四个阶段。

1、低级发展阶段( 1949年—1977年)。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尚处于恢复发展时间,当时百业待兴,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银行也仅仅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是“大一统”体制,当时的金融科技谈不上水平,大量的仍是手工劳动,算盘是主要的计算工具,帐薄以纸质为主,结算汇款是以邮局电报方式,资金主要以财政拨款方式,这与当时的整体技术水平及资金融通规模等相适应。虽然当时都是手工记账,联行汇款,但也开始了银行电子化尝试,1975年,第四机械工业部与中国人民银行曾经联合下发通知,在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城市各布一套计算机试用运行。当时使用的是国产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只能在C-4机上用机器码编程。金融科技只能是处于发展的萌芽状态。

2、初级发展阶段( 1978 年  —  1986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陆续回复、成立,特别是银行商业化的改革,各家银行开始从人海、机构竞争转向技术竞争,1979年中国银行也是我国银行史上第一台计算机——IBM3032在香港正式启用,是我国第一台实现后台系统的服务器。国内后来陆续从最初的PC机单点机使用到各网点间通存通兑,机型也从286到386再到486,从最简的计算工具升级为管理工具,从会计核算功能扩到到信贷管理等系统,结算方式也多样化,网上银行已经出现,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机房、计算机技术人员、自己的运营系统,当时的金融科技应当是人工银行的电脑化,是管理者管理思想的实现工具。

3、中级发展阶段( 1987年  —  2015年 )。这一阶段以结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升级改进为特征,中国人民银行首先批准了陕西、广东两省级分行进行省辖联行网络化试点,1989年启动了全国电子联行项目(1989-2005),构建全国第一个大集中处理系统。1988年人民银行又通过研发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来取代电子联行系统,2002年大额支付系统在北京等地投产试运行,人民银行建立的大额支付系统为商业银行等结算提供了极大便利,商业银行、客户之间的结算实现了秒结,新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形式也不断出现,商业银行的直销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纷纷面市,并已经开始重视大数据在客户营销、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4、高级发展阶段( 2016年至今  —  )。以2016年3月,以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首次向全世界发布金融科技概念为标志,这一阶段,金融科技手段多样化且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钳入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所有业务、各个环节,科技成为银行生存的细胞与基因,商业银行的外部科技场景也得以丰富,专业化、多种组织形式的金融科技公司大量出现,一场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商业银行再造已经形成。此时的金融科技不仅仅是金融工具,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算法、自我学习等金融管理者基本功能。从无智慧工具升级为有智慧的管理机器[7]。

(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商业银行规模很小、业务简单、衍生产品很少、人员不多的情况下,金融科技的作用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但在当前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80万亿,机构法人数近五千家,金融产品过数千种;金融业务互相钳套,机构业务合作盘根错节情况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全面的、深入的,动摇了现实商业银行体制与机制存在的基础[8]。

1、业务功能的影响。存贷汇是商业银行的最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有本外币、境内外分支机构、其借助基本业务的其他综合服务功能在拓展和强化,以增强客户的附加值为目标的关联服务在增加[9]。

2、盈利模式的影响。存贷利差是最原始的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利差收入占据各家银行机构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在85%左右,有的行这一比例更高,这些年,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金融脱媒体加剧,资金融资渠道也呈多元化,银行利差收入难度在加大,特别随着金融技术的进步,以技术手段创新的金融产品日益丰盛,如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投顾业务、以智能机器人来运用的银行.卡开卡、支付等业务都是商业银行的新的增收渠道,特别是以结算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产品收入在整个业务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传统的以利差为主体的盈利模式的地位正在削弱。

3、风控模型的影响。以传统经验、以人为主体的风控模型是传统商业银行最基本的风险控制模型,随着金融科技的升级,新技术已经涉到了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各种风险,大数据可以解决精准营销目标客户,对客户的数据进行互相验证,推动银行与客户的信息对称,将风险客户拒之门外;区块链可以确保链内信息流转不失真[10];物联网则可以将客户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解决了传统的实物灭失风险;云计算将商业银行风险频发的机房,分布在宽广的云世界中,避免可能由于管理工作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但是,金融科技一方面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强大,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大数据泄密风险等等。

4、成本结构的影响。利息、人力、管理费用构成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成本支出,但是,新技术条件下,利息成本将会更加市场化、更加精准,其在整个成本中的比例会增加,但由于新技术的运用,人员会进一步减少,伴随着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但是,科技投入、研发、新设备的购置将会在整个支出比重中大幅度上升[11]。

5、竞争手段的影响。依赖高收益、人海战术、品牌宣传曾是各家商业银行互相竞争重要手段,在新技术条件下,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本着便利性、适时性、高附加值等原则,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手段已经转化为技术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讲,谁的技术领先在商业竞争中会占居主动[12]。

6、功能定位的影响。传统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间的业务边界较为清晰可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创新,商业银行间的业务界线越发模糊,将银行规定经营什么与不经营什么本身就不是市场经济的作为,新技术条件下,客户市场是固定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再也没有行政化的服务关系,从客户的角度来讲,只要是优质的客户任何银行都可能为之服务,而从银行的角度来讲,高质量的银行将会是任何客户的首选。因此,银行的定位可能会是服务优质客户,而不是一定要服务什么客户。

7、时间空间的影响。囿于人们休息习惯等影响,传统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时间一般为工作日八小时时间,有些业务只能属地办理。但新技术条件下,依赖自动化的设备,自助业务已经基本能解决客户非工作时间的金融服务需求[14]。而从空间来看,远程支付、提款、开户等已经是可操作,随着监管政策放开,均可全面实现。

8、内部控制的影响。传统体制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主要是依赖人防、人查,但在新技术背景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内部业务逻辑系统十分严密,作案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风险监管的系统会做好风险的预警,技防将上升为主要的风控手段,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更多的是客观化决策,一定程度上个人寻租的机会也进一步减少[15]。由人主观控制转化为人机并控,机控为主的新格局。

9、组织机构的影响。一级管理、三级经营,纵向链条越拉越长,横向组织随着分工越来越细,部门机构也越来越多,组织机构将业务纵横格式界定,影响了业务的效率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真实性,造成了末端组织动能的衰竭,新技术背景下,商业银行就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运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应的组织机构决策端与执行端将是直接互联互通,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有很长的管理线和很多的管理部门[16]。

10、人员队伍影响。传统体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机构网点和人员数量的竞争,而在新技术背景下,所比的是人的质量,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将由机器人所替代,相对低级思维的或大量演算性的业务也将有机器人来完成,因此,将来的银行员工队伍会是“自然人+智能机器人”所构成,在有些方面的岗位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占主体地位,智能机器人就是没有生理特征的新型员工[17]。而新增或存量的人才队伍结构中,懂得金融科技的人才比例将会大幅度提升,甚至会与管理人员、营销服务人员等平分秋色。

(三)新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1、新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目标

发展模式通常包括了发展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两个层次,关于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表述很多,诸如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集约化、特色化、信息化等等,这些目标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表明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无可非议,但是,贯穿于所有目标、作用于所有目标的目标应当是智慧化,智慧化寓于所有目标内涵当中,同时又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18],因此,智慧化要作为新技术条件下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智慧化目标实现了,其他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强。

2、新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1)不断拓展银行业务新功能。第一、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国际结算业务。随着中国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的世界应用价值在不断扩大,因此,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过去银行结算业务的功能国际化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以及更多的外资企业引进来,国际结算的银行功能需大力加强,结算触角可以进一步往境外延伸。第二、大力发展投资咨询特别是理财咨询业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也是多样化,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供给,投资人一方面可以利用投资智能化设备,另一方面高级理财师的服务也很重要,为投资人提供科学的咨询将成为银行新技术条件下最重要功能之一。第三、拓展个性服务功能;新技术条件下,银行的功能将大幅度提升机器不能实现的银行功能,即客户特别个性化及情感、思维等方面需要的服务,以增加客户粘性[19]。

(2)持续挖掘盈利新通道。第一、存贷利差仍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利率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精准计算存贷款客户利率,在市场比较中选择有竞争力的利率水平,通过精准来拓展利率通道;第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结算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将在整个业务收入比例中不断上升,而中间业务收入中很多的业务品种特别是新品种将由技术或机器人来实现,如自动查询、小额支付、产品咨询等,均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来实现。

(3)切实加大技术风控力度。第一、精准营销目标客户,客户选择的风险主要是选择了与目标不一致的客户、选择了低劣差的客户、选择了潜在风险客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对各类客户进行识别,从海量的数据中通过清洗、整理出符合银行市场定位的目标客户,提高营销客户的精准性。第二、严格过程风险钳制,要积极运用区块链原理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结算业务、信贷业务中的广泛运用,确保链内数据的真实传输;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通过对银行内部经营、客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维控制,有效地防范特定物的灭失风险、造假风险等;通过人工智能化的运用,让机器人来实现信贷尽职调查等,提高决策依据的客观性和决策信息的支持量[20]。

(4)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第一:加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全行金融科技投入预算中的比重,要保证年年占比有增长的思路加大对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加大对技术人员研发的投入;研发费用的投入要提到营业收入的10%,甚至更高,要有本行的研发专家队伍;第三、加大对技术购买的投入,少走弯路,充分利用国内外已经成熟的金融科技技术为本行业务发展服务[21]。

(5)以新技术运用作为竞争力的核心。第一、大力发展开放银行模式,通过商业银行与市场运营场景的打通,让客户享受更便利的服务,同时,又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客户的粘性,巩固银企关系;第二、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套装系列金融产品,提高经营综合效益;第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客户通过技术就可以享受到其他银行无法提供的金融服务。

(6)立足于大力发展优质客户的定位。第一、定位服务优质客户,要打破传统的分工客户思维,按照优质客户目标在市场进行鳞选;第二、定位服务盲区客户,通过拓展盲区客户壮大客户的保有量;第三、定位服务长尾客户,新技术使商业银行服务于长尾客户有了可能性,通过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与经营,既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客户队伍,同时又能有力地控制风险,提升经营效率与效益。

(7)提升业务自动化、自助化水平。第一、加大自动化的设备投入,目前,前台的一些商业银行的存、贷、汇业务由机器人替代面正在扩大,而先进设备的投入是前提,要缩小传统人工操作空间,扩大自动化设备占用空间;第二、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上的金融业务,完善和优化直销银行、电子银行等网上平台,不断丰富其产品,提升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有量;第三、大胆选用新技术;要积极引用国内外金融科技的新技术、新运用、新模式,加快技术的迭代更新,技术运用水平要力求达到极致目标。

(8)切实发挥技防在内部控制中作用。第一、进一步做好银行业务系统逻辑的科学设计,确保运营系统科学、严密、高效,将商业银行所有经营活动要纳入到这个大系统当中,这是内部控制最根本的基础;第二、做好系统中各项风险的预警指标,做到适时预警,提前预警,以技防作为风控主要手段,第三、推进经营决策决策数字化,增强决策的客观性,减少寻租的机会与空间。

(9)深化组织机构体系的改革。第一、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沿袭多年的分级管理体制,实行“总部+前台(终端)”的组织架构,省掉中间二至三级经营管理层,对组织机构流程进行再造,考虑到改革的阵痛不宜太大,宜有计划、有序向此目标推进;第二、强化总部管理职能,强化决策中心、核算中心、运营中心、风险控制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等建设,通过中心的强大建设,提升银行的总部运营能力。第三、加快前台机构网点转型,众多的分支机构,物理网点必将会给银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是离柜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客户也再无更多的柜台业务需求,因此,通过用终端尽量替代前台业务功能,机构网点要向小型化、少量化迈进,人员要向个性化服务人才转变;第四、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的应用合作,将商业银行能社会化的职能进行外包,以提升专业化水平。

(10)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第一、梳理商业银行员工岗位;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未来商业银行可替代的员工岗位,要提前布局,进行人事规划,既要避免急于求成,又要有步骤推进;第二、加大机器人的投入;人力资源要将机器人投入列为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之中,要研究机器人替代岗位及替代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机资源规划;第三、积极引进科技高精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开发性人才。一个单位技术水平高低,既取决于人才队伍的大小,更取决于高精尖人才多少,在人才评价上不是木桶最低的哪个短板,而是最高的哪个长板,长板越长,技术水平就越高;第四、积极做好存量人员的转型转岗, 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成为新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综合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金融科技有一个漫长、持续发展的过程,但当有重大技术突破或应用场景的形成,其发展会呈现井喷式发展。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面、基础性的,银行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技术的作用就越突出。一定的技术水平与一定的银行业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作为,互为依存,但是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别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优于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对银行的影响的将会有被动式工具转化为主动式驱动作用,此时,必将引发商业银行的体制与机制的再造,以适应升级后的金融科技水平。在这场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竞争白热化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谁能积极运用新技术,谁能主动根据新技术的要求,重新进行市场定位,选择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发展模式,谁就能在这场世纪变革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咏珩.浅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J].华北金融2018 年 (10)77-79
 [2].卫航.金融科技研究综述 [J].金融科技时代2018 年 (12):38-42
[3].沈园,陈为景.浅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J].时代金融2017 年 (10):84-85
[4].于佳,袁宇宁.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财政与金融2019 年 (01):41+47
[5].吴萌.浅谈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年 (03):26-27
[6]陆岷峰,周军煜.中国银行业七十年发展足迹回顾及未来趋势研判[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05-19.
[7].沈黎怡.陆岷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9 年 (07):35-42
[8].陆岷峰,马经纬,汪祖刚.“精准扶小”政策顶层设计探究——基于现有扶持中小微企业若干政策的述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 年 (03):35-42
[9].陆岷峰、徐博欢.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研究 [J].武汉金融2019 年 (05):74-76
[10]陆岷峰,徐博欢.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因素与成长之路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76-84.
[11]陆岷峰,徐阳洋.关于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4):32-41.
[12]杨亮等.我国经济金融化的形成逻辑、风险问题与治理路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74-83.
[13]陆岷峰,徐阳洋.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J].济南大学学报,2019(2):137-145.
[14]周军煜等.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的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9(02):127-134.
[15]]周军煜等.金融科技嵌入商业银行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9(2):44-49
[16]徐博欢等.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推进民营经济更健康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3):01-06.
[17]徐博欢等.金融劣根性的内涵、表现及治理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0-16
[18]陆岷峰、徐博欢.关于资金逐利性与资金调控方式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3):11-18
[19]汪祖刚等.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01):03-10
[20].李蔚.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的担当与实施路径 [J].福建金融,2019 年(06):04-12
[21].张欢.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共享金融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4):05-11

(本文发表在《海南金融》2019年第10期上,原标题:《金融科技升级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的重新设计研究》内容稍有修改)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