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金融竞赛升级:从场景时代走向生态时代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9-07-10 09:57:54 阅读:52069

关键词:助贷模式指引智慧城市生态圈科技银行

场景为王,这是近年来新金融领域最流行的一句话了。 在此逻辑下,金融机构将产品嫁接到外部场景当中,或者千方百计打造自己的场景。 不管是去别人的场景里,还是在自己的场景里,金融机构的诉求无非是销售,卖贷款、卖理财、卖保险…… 诉求的单一,使得金融机构对场景的介入是浅层次的...
场景为王,这是近年来新金融领域最流行的一句话了。

在此逻辑下,金融机构将产品嫁接到外部场景当中,或者千方百计打造自己的场景。

不管是去别人的场景里,还是在自己的场景里,金融机构的诉求无非是销售,卖贷款、卖理财、卖保险……

诉求的单一,使得金融机构对场景的介入是浅层次的,对用户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有限的。

随着新金融竞赛的升级,从场景走向生态,从以销售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必然。

以生态的名义,金融机构必须走出去,跳出金融业务的范畴,通过新技术打造生态,深入各类场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只有那些具备生态化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抵御阿里和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冲击,在这场新金融竞赛中走得更远。

可以看到的是,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行业明星,再到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机构,都是生态战略的积极践行者。

它们的布局与打法,早就超出了我们对金融机构的固有认知。
1
曾几何时,场景为王成了一条铁律,尤其在传统金融机构不占优势的线上。

金融机构对那些手握流量、掌控场景的互联网公司趋之若鹜,于是金融机构资金+互联网公司场景的合作方式大行其道,也就是助贷模式。

在助贷模式下,金融机构依附于场景而存在,更多扮演了资金通道的角色,缺乏与用户的直接触达。

这还带来了一个隐忧——金融机构被后台化了,一方面是核心风控责任容易被架空,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与用户的距离并没有被拉近。

场景的确为王,但王冠不属于金融机构,而是科技巨头。在自建场景这条路上,金融机构也走了太多弯路。

面向未来,金融机构需要超越流量思维和场景思维,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建立更有效、更深入的连接。

这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技术能力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在以往,金融机构只需要做好存、贷、汇等服务,但现在,仅有存、贷、汇是不够的。

因为用户变了。新技术打破了人类活动的界限,许多以往被严格区隔开的功能和服务,现在都融为一体了。

换句话说,金融服务只是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的一揽子服务的一部分。在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之前,必须先做好非金融服务。

对用户而言,只有需要与不需要,没有金融与非金融之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并非场景,而是一整套生态系统。

以生态为基础,方能做到精准的用户画像与精细化定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才能成为现实。

用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话说,过去传统的金融模式是先卖产品再做服务,现在是先提供服务再提供产品,也就是先建立起生态,再用生态赋能金融。

在去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中国银行业布局生态圈正当时》中,麦肯锡曾指出,生态圈的精髓是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也就是从客户潜在痛点出发,挖掘一系列解决客户痛点的场景和机会点,从而将金融产品全方位、无缝插入客户旅程端到端的相关场景中,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麦肯锡认为,只有银行深入地理解并参与解决生态圈各方的痛点,才能得到认可,此后的金融服务销售,包括各类交叉销售则是顺水推舟的过程。
2
在行业里,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以创新而闻名的金融机构,再到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机构,都在以各种方式打造金融生态。

为推动金融科技“增量”发展,今年5月,工行成立了工银科技公司,以深耕B端和G端客户、广惠C端客户,打造商业价值与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公众价值并举的生态体系。在场景布局方面,工行已涵盖了政务、出行、教育、医疗、商业及服务业等领域。

与工行类似,建行上下正在全力开启“第二发展曲线”,即通过B端赋能,C端突围和G端连接,提高数字化、精细化资源配置水平。目前建行构建了公有云服务、智慧政务服务等 17 个平台, 为客户、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服务。

在6月24日举行的“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论坛”上,建行副行长张立林称,建行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的信用连接”,一方面帮助政府、企业和百姓建设软件服务系统、便民生活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新技术,让银行转化为超级合作者,建立更加广泛的连接,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支持。

相比国有大行,平安集团的生态布局相对聚焦,招行则以App为核心抓手完善自身生态。

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平安创新科技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深度应用于传统金融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

尤其在智慧城市领域,平安与腾讯和阿里展开了直接竞争。目前平安构建的“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已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超过100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 涵盖财政、政务、交通、生活、卫健等领域。

还有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的招行,其旗下的“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大App分别已有27%和44%的流量来自非金融服务,并初步搭建了包括地铁、公交、停车场等便民出行类场景的用户生态体系。

“银行-卡只是 一个产品,App却是一个平台,承载了整个生态。”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如是说。

与招行类似,马上消费金融亦是一家以科技而闻名的持牌金融机构。在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看来,马上消费金融更像是一个持有金融机构牌照的科技公司

自成立以来,马上消费金融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打造核心科技能力。在马上消费金融的1600名员工中,研发团队超过900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专利总数为88项,其中马上消费金融一家就注册了53项。

举例来说,马上消费金融自主研发的Face X活体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积累超过5000万用户及2000万活跃用户的数据,其识别率和稳定性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马上消费金融成立四周年之际,这家公司宣布,将走向开放平台,聚焦金融科技与零售科技两大领域,并持续布局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与生物识别等五大技术。

除了面向金融领域,马上消费金融计划将自身的科技能力输出到零售行业和政府机构,包括酒店、商场、停车场、物业和医院。近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酒店刷脸入住自助机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并计划年内拓展到300家酒店。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赵国庆表示,马上消费金融将与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一个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合作共赢”新金融生态。
3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οικοs”,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

如今,生态一词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意味着开放、连接、共享,并且与新技术、新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疑,阿里生态和腾讯生态,是当下最引人瞩目的生态。阿里以电商和支付为核心,腾讯以社交和内容为核心,它们的生态影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数字中国”的名义下,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的触角还在持续延伸,诸如政务、民生、医疗等领域。

但生态不是科技公司的专属,正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新技术并非科技公司专属。

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金融机构积极拥抱科技革命,率先实现信息化,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经历了近年来金融科技浪潮的洗礼,一些金融机构的科技实力更是迅速提升。

既然科技公司可以借助于新技术不断扩张生态,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可以?

同理,科技公司可以将生态向金融领域延伸,金融机构也可以将生态向非金融领域延伸。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金融科技正在超越金融,成为新科技。通过这些新科技,金融机构得以更深入地嵌入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形态。

根据美国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Brett King)的理论,全球银行业正在从3.0时代迈向4.0时代。他认为,银行1.0至银行3.0,是基于物理网点的服务渠道扩宽;银行4.0则是回归到对银行本质的重新审视,升级为嵌入生活的智能银行服务。

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一书中指出,在银行4.0世界中惟一的获胜方式是:反思整个产品范式,把银行平台的功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不管是银行4.0还是开放银行,归根到底是回归到金融的本质——金融是一种服务,一种无所不在的服务。

概言之,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实体经济的痛点在哪里,金融创新就在哪里。

这是对金融生态时代的最佳注解了。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