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最后,它们都活成了金融公司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9-02-26 09:07:38 阅读:19173

关键词:人人车破产易鑫汽车新零售汽车金融滴滴金融

1、新概念不如老套路 上周,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被传“破产”,尽管其官方将裁员、撤店解释为战略升级的必要优化,但这似乎并没有消减外界的质疑和担忧。 作为过去几年里势头最猛的“独角兽”之一,人人车在五年里完成了至少六轮融资,跻身这个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所以这不仅是一...

1、新概念不如老套路

上周,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被传“破产”,尽管其官方将裁员、撤店解释为战略升级的必要优化,但这似乎并没有消减外界的质疑和担忧。

作为过去几年里势头最猛的“独角兽”之一,人人车在五年里完成了至少六轮融资,跻身这个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所以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危机,也让承压已久的汽车新零售市场“寒意”更甚。

我想起年前碰到的两个朋友:

A是汽车新零售“第一梯队”的企业高管,曾经也是风投和巨头竞相追逐的对象,如今开始懊恼铺了个大摊子。“互联网平台模式高开低走,不如当初老老实实地讲一个汽车金融的故事。”

B的企业是汽车金融行业的后起之秀,从一开始便目标明确,利用助贷模式在线下做着传统的汽车金融业务。没有蹭概念自然少了抬高估值的筹码,但握着充裕的现金流活的倒也滋润。

不过短短一两年,又一个大热的互联网赛道剧情反转。

曾经的汽车新零售究竟有多火?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与投融资年报》,2016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前10笔融资中有5笔都发生在汽车新零售领域,包括易鑫、瓜子、优信及大搜车等公司均有上榜。

这是一个被投资人押注的热门领域,也是一个覆盖线上+线下、囊括汽车交易、金融、后市场服务的“超级平台”。不仅各大资本疯狂涌入,BATJ也皆有参与,仅腾讯一家就有投资易鑫、灿谷、优信三家。

但从去年开始,一直高举高打的汽车新零售公司已经疲态尽显。尽管电梯、电视、网络上的广告投放一如既往的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数据表现让它们距离最初的商业模型越来越远。

最后,汽车新零售都做成了汽车金融公司。


汽车交易平台的金融业务都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汽车新零售第一股——易鑫最早面对了这个现实,它已于去年6月宣布剥离其二手车业务(易鑫集团原有汽车零售交易平台和自营融资业务两大板块)。其中,交易平台淘车App、淘车网站和线下体验店等都是最“烧钱”的板块。

2、互联网法则“不灵了”

长久以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规模-变现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发展公式。

先快速跑马圈地,再进行流量变现、收割用户价值,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生存法则。行业排位代表着一切,有了市场份额和流量,才有更多资本愿意投入。通过这种方式消耗掉其他竞争对手之后,再静下来想如何精耕细作,收割流量。

汽车新零售顶着大赛道的光环,自然也不会免俗。过去几年,这些平台大面积地铺开线下门店、大手笔地投放营销广告,就是希望将自己“烧”成赛道里的头部平台,再跑通商业模型。


根据公开的报道,仅2017年,瓜子、优信的广告费超10亿元,人人车也在8亿元左右。而从优信的财报来看,持续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市场营销费一直居高不下。


财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优信的市场营销费用投入已经达到19.98亿元,而前三季度公司营收总额仅为21.79亿元,但即便如此,也已经较上一年有所好转。

2017年上市时,优信的全年营销费用投入为22.03亿元,超过当年全年营收总额。

按照互联网世界的惯用法则,这样的商业逻辑并不难理解,何况还是在一个汽车交易和服务渗透率远低于欧美等国的蓝海市场。但遗憾的是,这套模型在汽车新零售这里并没有走通。

作为一个低频次且高单价的交易场景,汽车新零售的瓶颈很早便有所显现。所以,各家平台都在不断加码,往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延伸,希望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来建立领先优势。

但汽车新零售的业务标准化程度低,复杂性高,意味着平台很难实现轻资产,必然要自己深度介入才能抵御风险,而无法轻资产就决定了高成本。标准化程度低、复杂性高又决定了很难出现大一统的大平台,所以成本不能靠规模经济降下来。

绕了一圈,互联网平台越做越重,盈利也越来越难。因此,变现最快、最多的金融板块自然成为了最被倚重的一环。

2017年末,刚上市不久的趣店一头扎进汽车金融领域,两个月便在全国铺设了超过150家门店,2018年伊始更是立下了“2021年的销量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不过,还没撑到年底,趣店便将大白汽车179家门店裁减至不足50家。

不过,与其它几家聚焦二手车交易的平台相比,大白汽车(新车以租代售模式)的失败应该还受到2018年汽车销售量数据不佳的影响。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为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

3、金融续命

当然,这些年拿着互联网的估值做着金融生意的也不只是汽车新零售公司。P2P、房屋租赁、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公司扒开互联网的外衣,全靠金融业务续命。

就连滴滴也把金融业务提到了更优先的位置。


去年开始,不止一家P2P平台的负责人跟我说,最近都在忙着拿牌照(小贷、担保、保理、消费金融公司.....),信息中介的模式走不通,还是要回归传统业态,毕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说到底,还是过去几年一直备受推崇的轻资产模式行不通了。

不管是因为业务的复杂性(汽车交易、房屋交易、信贷撮合)带来的成本高企,还是业务的特殊性(公共产品属性,如出行领域)导致的监管压力,都让轻资产的平台模式难以为继。
 
以交易类平台为例,不管是二手车、房屋、信贷,最终都会从信息中介涉足到信用中介。根源还在于,交易费率空间有限,难以保持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收益。只有金融业务,可以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

而一旦介入更深,平台又难免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为了覆盖风险成本,平台又需要有更多的手段、渠道去获取收入。换言之,如果平台承担了更多,却无法收割更多,商业上也就走不通了。

尤其,在经济下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披着轻资产外衣、讲着高增长故事、做着无限杠杆的生意必然难以为继。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