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复盘腾讯金融2018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9-01-10 14:36:36 阅读:13850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奖励市场估值生态圈风险

2018年是新金融的大洗牌之年。  面对来自监管的持续高压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强势进击,在草根势力纷纷败退和收缩之际,大型互联网公司积极谋变,依然屹立潮头。  这一年,蚂蚁金服以140亿美元融资和1500亿美元估值轰动一时,京东金融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并更名京东数科,百度金融...

2018年是新金融的大洗牌之年。 

面对来自监管的持续高压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强势进击,在草根势力纷纷败退和收缩之际,大型互联网公司积极谋变,依然屹立潮头。 

这一年,蚂蚁金服以140亿美元融资和1500亿美元估值轰动一时,京东金融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并更名京东数科,百度金融完成了分拆、融资并更名为度小满金融。 

唯有腾讯金融,没有拆分,没有融资,没什么大新闻。尽管如此,它依然称得上是与蚂蚁金服并驾齐驱的隐形王者。 

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一个叫做腾讯金融的实体,本文所说的腾讯金融,泛指腾讯的金融及相关业务。 

过去这一年,腾讯迎来20岁生日,腾讯金融依然低调,但是比起以往更加大气和开放,向外界展示了更多锋芒。 

放眼2018年,从支付、理财、信贷到保险,腾讯金融都可圈可点,并且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业务上,都缩小了与蚂蚁金服的差距。 

而凭借过去数年来的飞速成长与积累,腾讯金融在金融云、to B服务和监管科技方面亦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腾讯走向“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升级,腾讯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 隐形王者,千亿美金估值 

腾讯的金融业务发端于2005年成立的财付通,是国内最早的大型支付平台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财付通与支付宝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2013年,财付通联合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将支付与社交融合起来,并于2014年初上线微信红包,很快改写了中国支付市场格局,并由此奠定了腾讯金融帝国的基石。 

2015年9月,在财付通十周年之际,腾讯将原来的基础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合并后组建了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隶属于企业发展事业群(CDG)。 

尽管如此,FiT并非腾讯金融业务的全部,其自身也很难作为一个边界清晰的独立个体而存在,诸如微信支付绕不开微信事业群(WXG),金融云绕不开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从FiT官网的最新介绍来看,其将业务分成了四大块:理财(理财通、微黄金)、支付(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证券(腾讯微证券)、创新金融(一生保、手机充值、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微信信用卡还款)。 

微众银行从一开始就不在FiT体系之内,但腾讯控股的微保(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没有被纳入进去,还是令人颇感意外。 

或许这恰恰说明了腾讯现阶段无意做出一个大一统的金融集团。 

2017年两会,马化腾曾表示,“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会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里面来做,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在2018年两会上,马化腾更是在一份书面建议中提出,“完善统一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防范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风险。” 

这是典型的腾讯风格,与阿里的高举高打截然不同。其结果是,蚂蚁金服和苏宁集团在去年被列入了首批5家金控试点公司,而与之相比牌照与实力并不逊色的腾讯尚未在列。 

这还可以解释,在9月底腾讯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整组织架构中,金融业务整体维持原状,并没有集中或者统一的趋势。 

一个细微却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从2018年9月份开始,FiT正式以“腾讯金融科技”的整体形象对外呈现,其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亦作出了调整。 

在2018年上半年,光大证券曾给予腾讯金融及云业务的估值为7200亿元,天风证券认为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的估值可以达到1200亿-1440亿美金。 

2. 微信支付:乘车码、国际化 

微信支付是腾讯金融的灵魂。在过去一年里,乘车码与国际化是微信支付的两大看点。 

在2017年高调推进乘车码的基础上,乘车码在2018年保持了快速拓展态势,在广西(8个地级市)、郑州、深圳、上海、北京、宁波、西安等地都取得了收获。 

截至目前,乘车码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上百个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据腾讯三季报披露,乘车码小程序在全国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 

公共交通场景覆盖广、影响大,是目前腾讯、阿里和银联争夺最为激烈的场景。对腾讯来说,推广乘车码还可以反哺微信,帮助其进一步向下渗透,并提高用户黏性。 

另外,7月5日,腾讯与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吉利共同组建的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家公司负责动车组Wi-Fi平台建设经营,包括Wi-Fi服务、休闲文化娱乐、在线点餐、特色电商、智慧零售等,其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 

微信支付的另一个发力点是国际化,腾讯采取了跨境支付(中国人出境游)、微信支付境外本地化(WeChat Pay)和支付平台开放三条路径并肩前进的策略。 

在微信用户量比较高的地区,例如香港和马来西亚,腾讯申请了当地的支付牌照,以本地钱包向当地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继微信香港钱包上线之后,2018年7月18日,腾讯上线了马来西亚版的微信钱包。 

更具意义的突破是,9月26日、腾讯宣布开通微信香港钱包跨境双向支付功能,是目前唯一支持香港用户在内地使用的香港电子钱包。 

第三路是支付平台开放。11月27日,微信支付与LINE Pay宣布合作在日本共同推广移动支付。日本商户通过一个集成系统,既可为日本本地用户提供LINE Pay,又可为赴日中国游客提供微信支付的收款选择。 

根据腾讯三季度财报,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按月活跃账户及日活跃账户计,保持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领先地位——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其中线下日均商业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00%。 

3. 洗牌过后,全面开火 

之所以先提微信支付,在于没有它,微众银行、理财通和微保等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今日之成就。 

作为腾讯牵头发起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一直是民营银行领域的明星,其通过内置于微信九宫格的微粒贷,对传统银行个贷业务形成降维打击,累计放款量达到万亿级别。 

根据2018年10月坊间流传的一份微众银行老股转让材料,微众银行最新市场估值为1200亿人民币起,且公司预计在未来几年实现A股上市,届时预计估值5000亿元左右;这份文件还显示,2018年上半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达到41.9亿元,净利润11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理财通在不声不响之间,资产保有量攀上了5000亿元,并且产品日益丰富。 

在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理财通的快速成长,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8月份起微信信用卡还款的全面收费。虽然官方解释是基于成本考量,但外界普遍认为,腾讯的一个重要意图是推动用户使用理财通——在理财通里使用货币基金还款无需手续费,现阶段还有一些现金红包奖励。 

还有一个姗姗来迟的产品,就是11月16日上线公测的零钱通。有意思的是,零钱通看起来并不属于理财通的一部分,而是单独的一个产品,二者在微信里面有着不同的入口和界面。 

在金融云方面,除了腾讯云单独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在集团层面,金融云通常是腾讯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腾讯云公布的数据是,目前腾讯云服务的金融客户超过6000家,其中银行150多家,包括四大行、股份行等;保险公司40多家,囊括保险行业超过80%新筹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20多家,包括富途证券、国泰君安等。 

另外,4月23日,腾讯宣布以约4亿人民币的金额完成对长亮科技的战略投资,目标是共同打造端到端的智能金融云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金融解决方案。 

还有微保,这家成立于2017年末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作为微信九宫格的最后一块,同样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户近2000万,连续半年位居保险类小程序排名第一位。 

此外,在2018年1月底,腾讯信用一度开启全国公测,但在监管“关注”后第二天就下线了。在信贷业务方面,腾讯在2018年一度大规模推广信用卡代还产品“微乐分”,并在9月推出了现金贷产品“周转”。 

这一切都说明,腾讯金融变得比以往更加活跃了——当然,前提是监管整顿与市场洗牌之后。 

4. to B服务:4天内结盟4家大机构 

对BATJ而言,在强监管环境下,开放与合作是必然选择。它们从金融行业的搅局者,转身成为服务者,且这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提升。 

从公开信息来看,去年腾讯金融在to B服务方面表现抢眼,拿下了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 

2月8日,腾讯公司与富滇银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就移动支付、理财、大数据应用、区块链等进行深度合作。 

3月29日,腾讯公司与中国光大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大数据、云缴费、信用卡、理财、供应链金融、创新实验室等业务上开展多维度、多层级的战略合作。 

4月,腾讯先后与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和江西银行签署金融科技合作协议。 

5月30日,腾讯公司与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领域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进入6月,腾讯在4天之内,与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6月11日,腾讯与浦发银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重点围绕金融科技领域,在云计算、大数据、支付结算、反欺诈、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多个维度深化合作。 

同样在这一天,腾讯与中国人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为国寿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反欺诈、智能客服、智能理赔、智能核保、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多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 

6月14日,腾讯和中国农业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银行建设、智慧城市和乡村生态圈建设、金融科技、投融资等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同日,腾讯、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和邮储银行将在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公司金融等领域进行合作,双方还将共同打造全新的“智慧网点2.0”项目,助邮储银行尽早实现数字化转型。 

9月6日,腾讯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大数据金融安全、互联网移动支付服务等探索优化和创新。 

11月29日,腾讯与国泰君安正式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以云端金融科技提升业务运营及创新效率,为投资者提供系统化的智能金融服务体验。 

同日,腾讯与恒生银行宣布成为金融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将在科技应用、开户流程及零售支付等领域展开合作或研究,共同为用户提供数字服务方案。 

5. 监管科技:牵手北深广金融局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监管科技概念的逐渐升温。 

监管科技是腾讯在2018年重点发力的方向,马化腾高度重视,并为此多次发声和站台。 

2018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在《关于防范互联网环境下金融风险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的建议》中提出,建议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防范风险方面的应用,推动监管部门与互联网技术企业加强密切合作。 

在产品方面,腾讯于2017年底推出了灵鲲大数据金融安全平台。该平台定位为金融监管科技平台,基于腾讯自有数据及监管单位本地数据实现数据打通,经过人工指标和机器学习生成的指标反复互相校验和优化,稳定后正式上线部署。 

灵鲲平台最早与北京金融局建立了合作。在2018年 ,腾讯将合作对象拓展到了广州市金融局、深圳市金融局和河北省金融办。 

5月23日,腾讯同广州市金融局就金融监管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不断优化基于广州地区的金融安全大数据风险预警平台灵鲲。 

7月2日,深圳市金融办与腾讯联合召开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上线暨金融安全监管科技实验室揭牌发布会。马化腾在会上表示,腾讯希望认真扮演好“助手”的角色,开放自己的技术与能力,协助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拿下防控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8月1日,腾讯与河北省金融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金融安全大数据科技平台,助力地方金融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9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带领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团到访腾讯公司,调研金融科技发展情况并听取腾讯在助力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尝试。 

腾讯官方新闻稿称,“在视察中,朱鹤新对腾讯金融科技在金融安全风险防范上的努力表示认可,高度评价了腾讯的智能风险防控系统。他表示,腾讯金融科技在防范金融风险上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可以更大范围推广使用。”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