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网上理财走红 传统银行咋办
金融安全宣传 石述思 · 工人日报 2015-07-13 阅读:1459

“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他们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3年前,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素有银行业创新“先驱”之称的马蔚华抛出了这一命题。在他看来,随着客户越来越融入网络社会,“未来这一切,无论融资还是吸存都可能会在网络社区里解决”。
与之对应的是,3年来,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P2P、第三方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互联网小贷等不断冲击、侵蚀传统商业银行势力范围,倒逼着银行这个传统“高富帅”拥抱互联网金融,通过“直销银行”等产品建设努力线上化。
积极的应对使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冲击的阵痛逐渐消退,但战争不会止步于此。因为,百度最新发布的“新一代理财消费者大数据报告”显示,新的金融入口争夺战已经开启。
所谓新一代理财者,是指年龄段在20岁~29岁之间的80后和90后,他们也是未来的理财消费主力。
百度的这份报告显示,今年2月起,新一代理财者通过公众号、搜索等线上网络方式获取理财资讯、进行投资理财的行为开始呈爆发式增长。
不要小看这一变化。这预示着,互联网金融的战场将由“产品”移师“入口”,或者叫做“平台”。
其中究竟,耐人寻味。
首先,经过三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非常完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8万多个银行理财产品,79个互联网“宝宝”类产品,300多个交易活跃的网贷平台。如此多的金融产品,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快速脱颖而出,准确抵达用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新入口的积极效应已经得到充分彰显。在此前的百度理财周上,“小牛在线”的一款叫做“活期牛”的产品,日销售量高达3000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一家中小型银行一天的“宝宝类”产品销量。但不同的是,百度理财周仅是提供一个互联网入口,而银行则是需要全国数百家网点共同发力。
如此鲜明的对比,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不会无动于衷。那么,在这场新的入口争夺战中,谁会成为“最佳卖场”?
来自百度的实践值得关注。从理财周可以看出,百度正在尝试利用用户理财行为习惯的互联网化趋势而做对应的渠道和资源嫁接。也就是说,百度要打造一个“开放、公平、透明”的“入口+平台”式的完整生态链,带着金融机构和用户一起玩。
这与阿里收购天弘基金的“闭环”思维完全不同: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淘宝和聚划算,用强势渠道,为天弘销售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而为阿里金融再次提供资本。
百度和阿里之外,诸多的互联网平台,不论此前是做电商、社交还是搜索,只要拥有大的流量用户群体和较好的平台用户粘性,都在想法设法通过切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变现。
但目前来看,大多数平台还仅承担着简单的桥梁作用。而百度则走得更远—— 一方面是他无与伦比的流量优势,这点已无需赘言;另一方面是他的大数据优势,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挖掘,他可以将合适的理财产品匹配推荐给合适的用户。
对于那些正在四处寻找着各种获取用户入口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这种吸引力相当强烈。
以此为起点,传统商业银行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入口争夺战。但他们意识到了吗?
这是一道事关传统银行业未来生死的关键考题。

下一篇>互金指导意见加速互联网理财大众化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