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教授谈如何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战略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19-06-18 12:19:00 阅读:19495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股东规范金融改革高利贷

陆岷峰,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JSFT20F”创始人,上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享受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
[作者简介]陆岷峰,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教授,“JSFT20F”创始人,上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享受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等称号。系江苏省九届、十届政协委员,曾经在《经济学动态》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74篇,出版了《中国小企业金融问题研究》等23本专著。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存》统计显示,近5年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高产作者排行榜TOP前20名中,陆岷峰先生位列第九,在2006--2017仅以南京财经大学身份发表的论文综合考核指标列全国高校学者100强中之第61位,在2018年度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第一,也是近年兴起的中国成长链金融理论创始人。金融从业经历三十年,曾先后任商业银行分行高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引言

过去20多年,中国货币供给(M2)增速不仅明显超过GDP增长速度,而且持续超过GDP和CPI增速之和,但并没有发生经典货币数量论所担心的持续通货膨胀,这即著名的“中国货币之谜”。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发生此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非货币资产市场产生的“蓄水池”效应,房地产市场、股市、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等吸收了大量的超发货币,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但随着资金的大量流入,非货币资产泡沫加大,“蓄水池”效应明显弱化,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忽视,而解决此问题既要管好货币供给的总阀门,也要注重调控社会资金流向,即要“稳住总量,优化结构”。

为此,我国政府部门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有效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杜绝以“大水漫灌”的形式刺激经济增长,M1、M2增速稳步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8.1%,而GDP和CPI增速分别为6.6%和1.9%,可见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与GDP和CPI增速之和基本趋同,目前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相对充足,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除积极控制总量货币外,政府部门也不断调整货币资金流向,优化资金结构,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近年来,更是出台各类政策更有针对性地扶持小微企业、“三农”、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小微企业、长尾群体等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人群的融资服务需求依然有较大的空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究其原因在于普惠金融的资本回报率相对较低,在资金逐利性的特性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制约。为此,要优化我国的资金结构,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资金逐利性的角度探讨资金流动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资金逐利性

无论是《资本论》中对资本逐利性的描述,亦是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前提,都侧面表明资金逐利的本性存在,即资金总是按照利益最大化目标顺向流动。1979年前我国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资源计划分配,生产力得不到解放,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逐步完善,资金逐利的特点给投资人带来理财多样化的同时,给宏观经济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也带来了诸多难题(陈革章、马清玲和纪春华,2008)。经济体制的转变增加市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金逐利的本性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均衡现象,表现为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等(宋慧芳,2017)。同样,资金逐利的特性也是引起金融乱象的根本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金融乱象反复出现,监管部门反复治理而未能彻底根除,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试图绕开监管红线获取超额收益引发创新无边界,从而带来信用过度扩张、金融脱实向虚、金融创新无边界、监管约束失效等现象(陆岷峰和徐博欢,2018)。

(二)资金调控方式

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创设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加速利率市场化、建设银行间市场体系等措施,逐步实现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转变,旨在提高货币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但长久以来,我国宏观货币调控面临着“一放就热,一紧就死”的困境,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缺乏完善、行之有效的资金调控机制,因此,破解之道在于控制总量资金的同时须考虑各部门的资金产出弹性和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资金调控结构比例,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魏建中和刘荣英,1994)。目前我国货币供给总量是充足的,市场流动性也相对充裕,M2及其增长率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并未造成通货膨胀,CPI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这就是著名的“中国货币之谜”,从学术界认可的研究结果看,我国货币并未超发(孙雪,2018),但货币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却是事实,这也导致我国金融脱实向虚严重,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充分现象,尤其是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方面。2019年2月22日,习总书记首次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而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完善当前的资金调控方式,增加我国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使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普惠金融理念与商业性金融价值目标存在冲突,资金的逐利性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存在着向利的本性行为,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十分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需结合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趋势,找准普惠金融发展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纠正金融机构一心向利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差别化的经济手段,多样化、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普惠金融长效发展机制(陆岷峰,2019)。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思想理念上是一致的,坚持普惠金融基本原则,寻求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协调新路径能实现普惠金融长远发展,提高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效率,但两者也存在思想侧重点差异,实现两者有效协调既具有可行性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要做到从思想认识和制度创新上全面加强,政府作用与机构优势协同发力,资金供给与需求能力同步提升(周孟亮,2018)。除此以外,互联网金融信息通过社会各大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农村地区以及一些社会底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接触到金融,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相互配合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潘钦锋和周立斌,2018)。

(四)文献评述

通过对上述文献仔细梳理发现,现有理论研究及实践行为在对资金的调控方法与方式上均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系列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逐利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对资金流向的决定性影响,即使有些政策起到暂时性的作用,但资金逐利性的影响是持续永久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逐利性本质影响,既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基础,又要解决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另辟溪径,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三、货币供给、资金流向结构现状分析

资金逐利的特性使得我国货币大量流入金融理财、房地产、股市等收益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而回报率低的小微企业、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金融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平衡,因此改善我国资金调控方式、调整优化资金流向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资金调控的重点在于稳定资金总量,优化资金流向,这就有必要对我国货币发现、货币流通、资金调控的方式,以及当前货币供给情况、资金流向结构现状进行研究。

(一)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一国的货币供给对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货币供给总量既要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也不能过量超发,以防引起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供给总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符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传统的货币供给主要依赖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商业银行货币派生,基于此,传统的调控货币总供给的方式包括控制基础货币发行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但随着“影子央行”、“影子银行”的壮大、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类创新性金融工具的诞生,我国货币宏观调控变得越发困难,为避免发生“一放就热,一紧就死”的局面,政府部门必须严格管控好货币供给的总阀门。
图1  中美M2/GDP数值及中国社会融资规模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着货币是否超发的问题。从图1中2005-2018年中美两国M2/GDP数据比较看,我国的M2/GDP数值一直远高于美国,我国十多年来保持在1.5-2.0左右区间内,且整体趋势呈不断扩大,而美国则保持在0.5-0.8的区间内,变动幅度小,基本保持稳定。从货币数量学派的观点看,一国的货币供给增速应与GDP增速与CPI增速之和保持稳定,通过对我国2013-2018年GDP、M2、CPI进行统计发现(如表1),2016年前我国的M2增速远高于GDP增速与CPI增速之和,但近两年我国有效控制M2增速,现M2增速基于已与GDP增速与CPI增速之和趋同。就目前我国货币总量现状看,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总量是充足的,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资金流向实现“精准滴灌”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图在于改善金融供给不均衡、不匹配的状态,使资金流向真正有需要的地方,从图2我国2016年贷款余额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整个人民币贷款余额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而农林牧渔业、教育等行业获得的贷款支持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发现,资金往往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问题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实体经济的金融信贷虽然这些年在不断提升,但依旧是治标未能治本。其中,最为大家关心的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除此以外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我国虽然一直再强调要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取得的效果依然有限,其重要是我国的资金流动通道不通常,无法让资金流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长尾群体手中。
图2  2016年人民币贷款余额行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如何有效调控资金流向,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难题,我国常常通过降准的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但这种方式只能起到“大水漫灌”的作用,导致经济过热,更多的资金反而流入到房地产、股市、债市中,而无法实现“精准滴灌”,将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此,前些我国推出了定向降准政策,给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的资金投入的指定的领域中。此方法有效的控制了资金的流向,精准支持有资金需求的行业。除此以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作用,利用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撬动社会资金流入到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其中关键是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长尾群体的融资问题找到有效的路径。

(三)资金逐利是资金结构失衡内在原因

从当前我国货币供给情况看,我国目前具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完全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资金流向问题,我国大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市、股市等虚拟经济,未能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导致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堪重负,其中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从我国贷款资金流入的行业分析发现,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等资金回报率高的行业往往能吸收更多资金,而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吸收的资金较少,这即是资金的逐利特性。正是由于资金逐利性的存在,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借助政府力量引发市场合力,通过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使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长尾客户群体真正落到实处。

四、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战略思考

资金逐利的特性使得资金总是按照利益最大化目标顺向流动,可见单纯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利于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必须发挥政府力量,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将政府干预与市场选择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立足于资金逐利的特性,结合当前我国资金流动结构和资金调控的现状,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1.“总量充分,局部不均衡”的资金结构现状


无论是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M2/GDP数据比较,还是从国内M2增速与GDP增速、CPI之和的比较来看,目前我国国内的货币总量是充足的,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市场流动性需求。我国目前不是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而是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大量的资金流向了银行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股市、基础建设项目等地方,造成资金空转和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然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长尾群体等真正需要资金的个体却不法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要想改变当前的资金结构,重要的是有效改善资金流向,让资金真正流向有需要的地方,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

2.资金逐利性是资金调控失灵的内在本质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融资规模进行对比发现,在市场化条件下,资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往往获得的金融信贷支持更多,而资金回报率低的行业往往获得较少的金融信贷支持,这是由资金逐利性决定的。也正是由于资金逐利性的存在,导致我国资金调控方式的失灵,导致我国目前资金流向不均衡、不匹配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想改变当前资金结构现状,只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政府行政干预的力量,政府部门除了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考核办法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外,更重要的是借助财政政策撬动社会资金主动发展普惠金融,除了加大补贴力度外,更需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缩减成本、提高利润,帮助普惠金融机构尽快实现自负盈亏。

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当前,其作用更显巨大。但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导致我国金融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不均衡的重要原因。要想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可行性

1.我国具有完善的商业性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有11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大型银行、1家邮储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4家城商行、17家民营银行、1311家农商行、938家农村信用社、1594家村镇银行等,可见我国当前的银行业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具有较多种类的金融机构,且各类金融机构具有规模大小不一,服务范围存在差异,各自定位存在不同,服务群体范围较广,金融产品存在差异等特点,完全能满足各类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物理网点等方面具有优势,民营银行往往具有本地化优势且能充分发挥各自股东资源优势,而以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小微型金融机构能充分扎根本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因此不同金融机构的在开展普惠金融时的优势、定位各异。

2.我国已开展一定规模的普惠金融业务

普惠金融在我国已发展较长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初期便有国外的小额信贷项目在我国试点,1998年以农信社为主的微型金融机构开始在我国发展,至2005年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纷纷在国内成立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除此以外,我国各类商业银行也早已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目前各类商业银行已纷纷成立小微企业部、普惠金融部等独立部分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图4是2015-2018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额持续上升,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0万亿元,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合计98.3万亿元,由此可看出我国已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普惠金融业务且在不断持续扩大力度,我国具备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经验。

图3  2015-2018年银行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合计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2015-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表(季度)》


3.我国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且具有庞大的普惠金融市场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2月22日,习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首次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其中“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部门一直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且我国具有庞大的贫困人口数量,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我国有1660万农村贫困人口,且农村贫困人口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少,中西部地区较多;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看,截止2016年末,我国有个体工商户5929.95户,私营企业2309.2万户,可见,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

(三)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

1.成立普惠金融发展银行


普惠金融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市场来完成,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有效干预才能撬动社会资金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商业银行MPA考核的方式进行,然而这样的方式无法激发普惠金融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不能形成长效、有效机制,也不利于直接发挥政府部门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成立普惠金融发展银行,一方面普惠金融发展银行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可以将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部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微型金融机构纳入同一个体系,便于中央统一管理,使社会普惠金融机构形成合力,推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发展银行便于政府部门自身履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职能,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普惠金融发展银行能承担各类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也能担任政府财政投资等行为的平台。

2.制定完善的普惠金融制度

构建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点在于制定完善的普惠金融制度。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制度不完善,对于普惠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指导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也制约着我国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普惠金融制度。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尽快制定扶持普惠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实力相对较差、生存能力较弱的中心型普惠金融机构。在指导发展方面,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帮助中小型普惠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商业性与普惠性的平衡,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在监督管理方面,应尽快出台对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细则,对种类各异的普惠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杜绝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开展高利贷等行为发生,防止普惠金融市场乱象。

3.成立普惠金融合作发展小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贫富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因此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应紧密结合我国实情考虑。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扶贫工作也处于紧张时期,同时为解决城乡差距、地域差距,提出了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规划。由于这些规划有同样的目的和共通之处,因此可将我国发展普惠金融计划与这些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有必要成立普惠金融合作发展小组,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扶贫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这些战略规划为普惠金融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方向和客户群体,利于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4.建立普惠金融实践创新部门

由于普惠金融具有利润小,成本较高的特点,在资金逐利特性的影响下,无法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金融科技的产生和运用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办法。适当的运用金融科技能有效提高普惠金融的利润、降低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因此可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上的结合与实践运用,政府部门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普惠金融创新部门,加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运用。除产品创新外,也应加大普惠金融模式的创新,多向国外优秀的普惠金融机构学习,将其模式实践运用到中国,与中国实情向结合,如著名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等。因此,政府部门可设立普惠金融实践部门,将国外先进模式引进中国,再根据我国的具体实情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开发出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模式。

五、政策建议与结论

(一)政策建议

1.经济发展需稳住货币总量,改善资金结构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是要保证货币总量稳定在合理区间内,过多的货币供给会造成通货膨胀,货币总量不足影响市场流动性和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都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过去我国政府部门总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经济,导致我国虚拟经济泡沫过大,系统性金融风险蔓延,目前我国的货币供给M2越趋稳健,M2增速控制在合理速度上,未来我国应仍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金融供给的不均衡,其解决方式在于改善我国的资金流向。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非货币资产市场的“蓄水池”效应依旧明显,实体经济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依旧不足。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宏观调控和行政干预的作用,同时通过创新金融政策工具加强自身对货币发行、资金调控的力度,完善资金流动通道,逐渐改善我国资金流向问题。

2.顺应资金逐利的特性,改善资金调控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逐利性是资金的本质特征,资金按照利益最大化目标顺向流动。因此目前来看,政府部门除积极发挥自身的行政干预作用外,应加大对某些行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弱势产业的投资回报,顺应资金逐利的特性。政府部门在扶持弱势行业、弱势产业时应注重挖掘其盈利能力,通过弱势行业自我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早日实现自负盈亏,走向自身发展与政府扶持的正向循环。政府部门在改善资金调控方式时,一方面可采取如定向降准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便利,且资金的流向需流向指定的行业,有针对性地使资金流向有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机构实施财政补贴,提高这些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在此情况下社会资金发展普惠金融的意愿会明显加强。

3.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意义重大

虽然目前我国普惠金融规模越来越壮大,但其发展依然不成体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机构众多,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二是市场上的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繁多,好坏参半,质量参差不齐。三是普惠金融政策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监管,规范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有效防范普惠金融市场乱象行为发生,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对我国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作用重大,可对实力较弱的普惠金融机构提供帮助,有助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发展。

4.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市场的合力

在完全市场化情形下,普惠金融由于资金回报率较低,发展潜力不足。而如果完全由政府部门财政支持开展普惠金融,由于缺乏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注定无法长远。就目前来看,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部门和市场形成的合力,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市场发挥其活力,才能使普惠金融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在政府部门资金的支持下,普惠金融机构可以进行自身产品、模式的创新和开发,同时要注重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的运用,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结合是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传统金融业务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金融科技的运用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只有充分结合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优势和力量才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二)结语

由于资金逐利性的存在,导致资金无法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这是我国目前金融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本质原因。就目前我国货币供给现状看,资金总量较为充足,相对合理,但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体系,其中需制定完善的普惠金融制度,同时可成立普惠金融发展银行,建立普惠金融实践创新部门和成立普惠金融合作发展小组。

文章说明:原文标题《关于资金逐利性与资金调控方式的研究》,发表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