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上市了,就一定能备案吗?

P2P情报局 · 零壹财经 2019-05-23 11:44:05 阅读:11960

关键词:P2P网贷备案上市平台信而富备案试点

5月10号,你我贷母公司嘉银金科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比原定的上市日期提前了近一个月。不仅如此,5日后,你我贷还在官网公告已经完成了5.5亿的注册资本实缴,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争取备案的积极态度。 而实际上,除了你我贷之外,其他已经上市的P2P平台也开始在争取备案的工作上发力...

5月10号,你我贷母公司嘉银金科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比原定的上市日期提前了近一个月。不仅如此,5日后,你我贷还在官网公告已经完成了5.5亿的注册资本实缴,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争取备案的积极态度。

而实际上,除了你我贷之外,其他已经上市的P2P平台也开始在争取备案的工作上发力。据悉,小赢网金也早在4月份完成了5亿注册资本的实缴工作,桔子理财已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5亿,和信贷也将注册资本增加到10亿,但后两家平台尚未完成实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2家P2P平台在美股上市,还有4家平台已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那么,这些已经上市的平台,能够成功成为备案试点吗?

显然,上市公司的身份并不是免死金牌,也不具备“逢考必过”甚至“免试保送”的资格。但相对于行业内的其他平台,已经上市的平台有天然的优势。

从近几年的政策形势来看,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的扶持上市公司,而这种扶持并不仅仅体现在政府的态度上,政府还会通过补贴或者优惠政策来推动上市公司的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上市公司数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是当地经济的支撑力量。不仅如此,作为直面广大投资者的公众企业,上市公司同时还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名片和代言人,带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对于地方产业资源的整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对一个地区的重要程度不容忽视,自然会得到资源的倾斜。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具备上市融资的资格,上市公司还具备资金优势。

上个月,P2P备案试点工作方案流出,在行业里引起了一场小地震。这份备案试点方案,与前两年的监管细则有较大的出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备案平台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成实缴,还要按比例缴纳一般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

备案试点方案将网贷机构划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类。以全国性网贷机构为例,不仅需要完成5亿的实缴,还要按照撮合业务余额缴纳3%的固定比例缴纳一般风险准备金,并且按照每一借款人借款项目金额的6%计提出借人风险补偿金。

12家已经上市的平台中,有7家独立在美股上市,有3家母公司在美股上市,还有2家的关联公司在美股上市。

根据各平台公布的数据,P2P情报局整理了7家独立上市的平台的借贷余额数据,并按照备案试点中的要求,推算出想要争取成为全国性机构,需要准备的资金总额。

数据来源于各平台官网

为了分析7家独立上市的平台对“备案成本”的支付能力,P2P情报局查阅了各平台公布的2018年财报信息,并统计了7家独立上市平台在2018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平台财报数据以美元计,故分开罗列。
数据来源于各平台2018年财报(注:信而富未在SEC公布2018年财报,但已在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披露2018年财务报告)

经比对,除了信而富未公布财报外,剩余的6家平台中,仅有宜人贷拍拍贷以及微贷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以轻松覆盖备案成本。也就是说,如果这三家平台争取备案试点,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但通过数据比对,另一个问题显而易见,以点牛金融这类的规模较小的平台为例,虽然已经上市,但是在申请成为备案试点时,仍然有很大的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现金储备并不是上市公司唯一的资金来源,上市公司还拥有发债或增发新股等筹资工具。相对其他普通公司,即便是体量较小的上市公司,其筹资能力也不容小视。当然,如果本身业务能力一般,也很难吸引投资者认购债权或股票。

除了资金压力之外,如果出现经营风险,也会加大无法备案的风险。以信而富为例,此前信而富向用户发送的一条分月兑付的短信,将信而富推上风口浪尖,信而富兑付出现问题的消息不胫而走。

不仅如此,信而富目前已经收到纽交所通知,由于公司最低平均股价方面以及年报提交的及时性方面,不符合纽交所的标准,还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对信而富来说,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不仅仅会消耗出借人的信心,而且还可能会对其申请备案的工作产生影响。但相对未上市的普通平台而言,信而富也依然有不小的优势。毕竟,经历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交易所等第三方“筛选”过的平台,更容易获得外界的信任。

从备案工作的一再延期,再到备案试点工作的提出,前后已经过了几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不少平台知难而退,有的平台则被三振出局。再提备案,已经成为一场“神仙打架”的游戏了。

而在这场游戏里,上市公司虽然远远够不上“神仙”的资格,但也显然不能算是最普通的“凡人”了。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