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让法律的约束与执行逐渐走向智能化

互联网+ 吕雯 · 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 2016-05-26 阅读:3041

关键词:区块链法律智能化

通过更完善的智能合约设计,规范各主体行为、降低法律执行成本,促进经济和法律的一体化融合。

 

法律作为一种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决定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的全部过程。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张,在国家制度的框架下加以确认的一套格式化规则体系,它能够简化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节约交易成本,帮助社会成员安全、规范、有序地进行交易。传统上,法律的约束力来源不管是基于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论、暴力威慑论还是法律正当论,从未突破依靠理性的局面。

 

区块链技术则基于法律框架,不仅通过预设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在约束并引导人们的行为时引入技术,而且依靠技术使信息更加透明、数据更加可追踪、交易更加安全成为现实,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执行成本,呈现出法律规则和技术规则协同作用、相互补充,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逐渐趋同的态势,法律的约束与执行逐渐走向智能化。

 

区块链通过技术创建了法律约束与执行的成本节约机制

 

合同的概念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先辈们认为,合同是解决信任、透明度和执法问题的正式协议。如市场交易合同、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内部规章以及其它一些契约关系。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或当事人的忠实履约来保障各方权益。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成本费用。比如:交易双方在要约与承诺阶段因大量的谈判而发生的签约成本;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还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补充, 以使合同更加完备而产生的修约成本;合同的维护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履约成本等。

 

区块链系统上的智能合约实现了法律约束与执行的低成本化。智能合约不同于传统合同,它将分布式账本的加密算法、多方复制账本以及控制节点的权限等关键性程序结合起来,成为以计算机语言而非法律语言记录的条款合同,是承诺变现实的一个美妙应用。它由计算机系统在条件触发时自动执行,排除了不必要的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签约成本、履约成本。尤其是涉及到大量、高频、低价值交易时,其经济性更为凸显。

 

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记录的特点,不仅方便了政府的行政管理,也为执法部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线索。区块链将自“创世块”(区块链系统中的第一个区块)以来的所有操作都完整、真实记录在区块中,并且形成的数据记录不可篡改,因此任何活动都是可以被追踪和查询到的,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保留的问题。这使得区域链技术在司法领域也将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刑事领域,特别是在网络犯罪案件中,因为没有及时的保留数据,侦查人员付出很大的侦查成本却没有办法追踪到犯罪线索的局面将被大大改善。在一些民事领域时常出现的举证定责难的情况,也会因为区块链的实时记录、忠实保存、难以篡改、便于提取的特点而帮助当事人解决举证的问题,为司法机关节省了很多“定责成本”。

 

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创建一个透明的分布式账本,记录所有权变化以及可能经历的全部交易过程,可以用它来跟踪和执行智能合同,验证业务关系,使商业合同的执行成本大大减少。区块链的这一透明度特点也可以运用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目前,如果证据在另一国境之内,执法部门想要寻求国外执法援助,必须依据国家间法律援助条约、经过繁琐的程序,才能获取相应的证据,从而推动案件的进展。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账本,则可以瞬间实现证据的提取和使用,大大降低跨国执法的成本,提高了跨国执法的效率。

 

在数字化世界中,法律规则和技术规则协同作用实现行为规范

 

法律规则和技术规则对行为规范的作用方式不同。法律规则是传统立法框架下规定的行为规则,它作为一种“外在的”规则,这些规则会在足够高的风险收益诱使下被打破,但是打破规则并被发现的情况下也要为后果负责,这是一种事后惩罚机制;技术规则是一种“内在的”规则,为软件代码定义的对应的算法运算规则,如果不遵守技术规则,程序将返回一个错误值并停止运行,并且代码总是严格的按照规则运行,这是一种事中执行机制。这两项规则同等重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区块链技术规则表面上看只受算法约束,但实际上技术规则需要人类来制定、维护和更新,那么技术标准的制定必须服从现有的社会法律规则体系才可以运行。比如纽约州立金融服务部门向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公司发送比特许可牌照(Bit License),只有取得这项许可的公司才可以运行比特币相关业务,通过法律控制对比特币的运营进行监管。

 

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需要推进技术规范化并实现有效监管。区块链技术规则包含软件和协议,以前TCP/IP和其它一些协议就是由政府部门在法律规则的框架下主导完成的,那么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有必要在现行法律规则的基础上牵头制定相关区块链协议准则,推进技术规范化。并且在非授权分布式账本中,不存在一个为整个系统承担责任的中心机构,缺乏中心化的法律实体,也使得传统法律规则难以对分布式账本系统进行监管,要实现有效监管必须通过技术规则来推进。

 

政府部门也需要考虑如何将传统的法律规则与现行的技术规则相结合,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规则发挥严格监管税收、限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也可以利用法律规则对于系统性风险和市场失灵具有一定的处理弹性,分别发挥法律规则与技术规则各自的优势,将执行力与灵活性更好的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监管的影响力。

 

基于区块链的法律约束与执行仍需要多方合作

 

智能合约使陌生人之间不必依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直接达成交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律师和其它相关的法律服务机构。智能合约丰富了传统的契约制度,而不是其替代品。律师和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可能会从审核单个合同转向编制高品质的智能合同模板,在谈判阶段尽可能的帮助交易双方确定交易的所有方面,减少一对一谈判的风险和摩擦,弥补合同相关人员在交易信息和合同法律知识方面的不足,降低因合同条文不完备或内容存在歧义而导致的合同纠纷可能性,以更好地实现合同的规范性、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智能合约在解决法律约束与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不是所有的社会运行逻辑、商业模式都可以设计为智能合约结构中的条款,其适用范围是受限制的;交易双方达成协议时通常不可预知会发生什么,现实世界中的合同通常最终是难以精确的,但是程序依旧会在区块链上得到严格执行,这会导致智能合约灵活性不足。

 

即便有如上所说的各种局限性,我们无法也不能否认智能合约在落实法律约束与执行方面的优势。就如同在今天虽然互联网上存在犯罪活动,但大家不会认为互联网是“犯罪分子的网络”一样,区块链技术也会伴随着发展初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得以逐渐完善和成熟。也正是这样的技术的出现,促使传统合同的主要参与者,如经济实体、政府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等去学习、思考和重新定位。通过更完善的智能合约设计,规范各主体行为、降低法律执行成本,促进经济和法律的一体化融合,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阿里遭美国SEC调查 涉及双十一数据的真实性

下一篇>苏州最大P2P平台苏融贷无法提现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