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P2P 贷方为什么没有进场机会?
网贷 译者:令晨 · 36Kr 2019-01-31
但情况并不是这样,至少目前不是这样。
(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咨询文件于2016年4月公布,一年半之后,印度出台了最终版的指导原则。业内高管透露,约有15家机构具备运行P2P平台的资质。但是,无论是从成交量还是易手金额来看,交易量微乎其微。据RBI报道,去年3月至9月,非银行类金融机构(NBFC)交易额为28亿美元,然而P2P平台当前年均支付金额不足1406万美元。
目前,投资者也不看好印度的P2P借贷。上述具备资质的平台中,仅有两三家顺利赢得机构投资,其余多数仍处于种子投资阶段,正寻求A轮融资。
在这之前,印度人对贷款趋之若鹜,无论是买高端智能手机、去瑞士度蜜月,还是初次就业之后穷游欧洲,然而P2P借贷却坐失良机。
P2P借贷受挫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借款人资质受限,比如学生无法从P2P平台借款,而工薪阶层借款则相对容易得多。此外,P2P平台倾向于吸引高风险的次级贷款用户。此前印度借贷行业曾试图建立基金,保护借贷双方利益,但是却遭到了印度央行的禁止。印度借贷行业人士认为,应当尽快摒弃高风险次级贷款这种服务模式,并抓住印度小企业融资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将服务向印度二三线等地方市场拓展。
其次,印度央行为保护经济免受系统性风险威胁,出台了大量限制措施。比如RBI规定P2P平台上任意贷方一次只能放款1.4万美元,规定一出,各类机构、富人及家族理财室立即失去了兴趣。虽然1.4万美元这一放款上限并未明确列入2016年4月的讨论稿,但却表明了RBI并不希望这一行业肆意成长,更不希望对整个非银行金融领域造成全局性风险。业内高管多次向RBI申请放宽限额,然而,时至今日,仍未收到任何具体的肯定答复。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P2P贷方向政府寻求帮助,以期放宽征税政策。
也许,这个行业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许多P2P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经验十足的高管,他们中大多数都来自金融服务业。
比如说,OMLP2P公司的SurendraJalan,离职创业之前曾是YesBank的集团总裁。Paisadukan的RajivRanjan曾在美国银行及印孚瑟斯(印度历史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任职10年以上。Faircent的联合创始人RajatGandhi曾在本报所属的时代集团任职长达14年。Finzy的创始人AmitMore之前在Edelweiss和瑞士信贷任职。
但是鉴于该行业的现状,积极的干预仍是必要的。也许RBI会是该行业的救星;也许创业者们需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找到自身的不足;也许当前最需要的是一家有VC支持的公司来一场“广告宣传战”,将整个行业呈现出来。
问题很多,现在没有答案。但是,行业内的人还在努力。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