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银行科技战略与装备竞赛: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激辩|32期闭门会

银行科技战略与装备竞赛: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激辩|32期闭门会

银行科技 零壹智库 · 零壹智库 2019-01-03

关键词:零壹财经零壹智库金融科技智能风控开放银行

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科技装备竞赛在激烈地进行。
“银行这两年在加速科技投入,很多银行都提出要拿收入(或净利润)的1%用来发展金融科技。而目前这种为银行、保险、证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等持牌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公司非常多,我们粗略统计后发现至少有一万家。这些公司属于为金融业务提供“工具、兵器、装备”的行业。我们今年发现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科技装备竞赛其实在激烈的进行。”

12月下旬,在零壹财经·零壹零售金融智库第32期闭门会上,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在主持会议时对此次闭门会的背景做了如上介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银行科技战略与装备竞赛”。

银行科技这一概念,近两年常被提及,尤其是去年金融科技监管加强以后。事实上,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的金融业态,都在逐步回归到持牌机构,而银行是当之无愧的最大金融业务板块。

在此前的监管环境下,科技公司基本只要具备相关技术就可以开展金融业务。但经过近期监管后,科技公司的金融业务在逐渐被剥离,而更加体现服务性、辅助性。但不可阻挡的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结合在加强。

本次闭门会邀请了相关学者和业界实践者,进行深入讨论。闭门会分为上下场,上半场讨论的主题是“风控升级——银行业务转型的破局点”,下半场的主题是“开放银行——用什么兵器练就独门武功”。

第一部分 风控升级——银行业务转型的破局点

智能风控助力中小银行业务转型


闭门会上,零壹学院总监、零壹财经华南总监刘向南发布了《智能风控助力银行转型升级》报告,他指出,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风控智能化程度越高的银行更容易通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建立竞争壁垒。就银行智能风控的发展现状来看,四大行的智能风控建设起步较早,跟BATJ均有较为深度的合作。如中行与腾讯合作,农行与百度合作,建行与阿里合作,工行与京东合作等。少部分城商行在风控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上投入也较多,而中小农商行普遍风控智能化进程相对较为滞后。国内互联网银行在智能风控方面颇具先天优势。从资源禀赋上看,互联网银行背后股东强大,且在数据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较具优势。

他指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小银行在风控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挑战,包括不限于技术团队缺失、资金预算较少、业务范围受限;因此在智能风控系统的开发方面,几乎都以对外采购或者合作为主。因此,城农商行应是做金融科技的乙方企业比较聚焦的客户群体,而相对成熟的第三方银行科技服务商也是中小银行风控智能化建设的助力。

关于如何实现智能风控的破局,刘向南总结了以下四个关键点:首先是打破所谓的数据孤岛;其次是从基层架构层面优化数据基础;再次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是信息化安全建设。

征信与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关系

银行数字化转型、智能风控布局离不开数据。谈及征信与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关系时,央行征信中心原副主任汪路指出,他对运用智能手段、大数据技术等进行风控,整体持保守态度;在征信领域,相对企业端的大数据征信,他对个人端的大数据征信态度更为保守。

一方面,他对将非直接信用交易数据(如互联网巨头们掌握的各类交易数据、社交数据、行为数据等)用于个人征信态度保守;同时,他指出,个人征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监管当局对当下诸多行为尚未认可,如果没有被认可,各机构不应开展这类业务。

另一方面,他仅认可内部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使用。如一些机构在业务开展中已经沉淀了数据,并且是合法的,也具备了内部使用、进行风控的能力,且仅仅在内部使用;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是否是有效的、公正的,他持质疑态度。

总体来看,他认为,数据使用与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并进一步找到解决方案;且监管部门要有作为、要关注、研究问题,并且组织社会去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

客户下沉已成趋势,银行应加强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指出在“长尾效应”的作用下,银行客户下沉已成为一个历史趋势。银行的长尾业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中小微业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银行相关业务经验的持续累积下,现阶段发展较好。而消费信贷因其最大的特点是非抵押,故应是银行未来业务下沉的重中之重。


对于银行未来的发展,李晓枫指出,应引入ABCDMIOP的原则,即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技术)、D(大数据)、M(移动化)、I(物联网)、O(开放)、P(平台),逐渐形成开放银行的格局。应辨清对手和竞争对手的区别,对手是具有排他性,而竞争对手之间是可以相互合作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应当是一种竞争对手关系。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实力,弥补自身的科技短板,从而形成两者共赢的局面。

他同时也分析了中小银行的业务下沉路径。他指出,面对变局,中小银行亦应进一步开放。“大行都对线上流量巨头低头,小银行就更不用说了,你要做这一块,可能开放API是条路子”。在具体发展路径方面,他指出中小行应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画一个大图,可能要从一点点做起来,对小行比较合适。”

第三方科技机构对银行业务意义非凡

关于在141号文之后银行如何拓展网贷业务,冰鉴科技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管琯指出,在银行网贷的科技转型之中,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弥足重要,因为特别是在金融信贷领域,高端的数据分析人才来源比较有限。尤其是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他们吸引高端人才就职的困难较大。


关于如何帮助银行对央行征信稀疏人群授信,管琯指出,数据和模型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首先,数据对银行网贷人群的覆盖度要足够大,一般来说覆盖度低于70%,基本就失去了在风控场景下大数据建模的意义和价值;为达到这个目的,银行可以选择专业的三方机构进行联合建模,在银行内部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三方机构的行业经验引入三方数据进行补充,内外部数据相结合进行建模。其次,三方机构还可以将相关建模方法论赋予银行。通过数据与模型的结合,一方面提升对网贷人群覆盖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精准定位网贷人群的风险。

科技是中立的,应增强数据的可解释性

关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拍拍贷首席数据科学家陈磊提出了如下观点:其一,应用科技的手段来做决策;其二,通过数据的累积,可以把“一个低频的应用做成一个高频的应用”;其三,科技是中立的,应对其保持开放的心态;其四,针对模型和数据滥用的问题,应通过加强模型的可解释性来应对。

DataVisor中国区总经理吴中指出,应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来应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欺诈行为。对于缺乏标签甚至无标签的数据,亦应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加以应对。此外,他强调,应强化模型输出数据的可解释性。

第二部分 开放银行——用什么兵器练就独门武功

金融组织形态会变,但功能相对稳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消费金融中心主任李广子指出,金融组织的形态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现在的银行和十几年前或者更早之前,组织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金融体系的功能始终是不变的。“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支付清算、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等”。

李广子进一步指出,银行和科技的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集中在金融功能上,且从中长期来看,银行和科技的融合,可以向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的功能发展。

此外,李广子也对银行的智能风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不同数据的含义不同,基于场景的数据更有价值;其次是智能风控的客户范围应主要集中在消费、零售这些区块;再次是我们国家应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最后是数据和数据模型可能存在滥用的问题,这需要关注。

监管的水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零壹财经华中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田勇作了闭门会的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金融行业的弯道超车,只能是在金融和科技相结合的领域,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零售金融领域,在支付、场景金融等方面,发达国家没有中国做得好。


他着重探讨了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作用和影响。他指出,监管机构应首先区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应严加防范,非系统性风险则不应矫枉过正。其次,监管的尺度应当保持统一,不应对不同机构区别对待。再次,监管政策应一以贯之,以便让市场保持合理预期,不能因为更换领导就瞬间改弦更张。最后,他总结道,监管应在保持综合平衡的前提下,让金融科技发展的步子更快一些。
 

耗时 13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