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运营效率报告2018》即将发布,银行运营能力成竞争成败关键
零壹会议 王晶 零壹财经 2018-12-14 阅读:36429

金融科技正在加速改变银行的架构和经营流程,并促使银行业自身的结构体制机制发生明显改变。金融科技可以说是整个银行业提质增效最为重要的一大推动力。暂且举一个不全面但典型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为2.3元,其中2元是电费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这种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是传统商业银行暂无法达到的水平。
近期,零壹财经·零壹零售金融智库策划推出了《中国银行业运营效率报告2018》,报告暂选取28家A股上市银行(截至2018年11月1日)及部分互联网银行作为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将在一系列数据分析、调研访谈等的基础上,从资产、资本、成本管理、运营、结构、风控、估值等多维视角、多重指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并将持续动态地跟踪与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实力、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
1月10日,零壹零售金融智库将在“新银行、新互金、新技术、新连接”为主题的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上发布《银行业运营效率分析报告2018》1.0版本。
运营能力与运营效率将成为未来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
报告界定,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指的是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保证盈利性等原则下,以既定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或在既定产出下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不但影响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发展前景,而且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在目前全球经济疲软、金融监管日益强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不断提高经营绩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实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
于此同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分析,发现在银行成本管理方面,一方面,在当前全面利率市场化带来利差收窄、经济下行带来资产质量下滑、竞争对手增加带来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银行收入和盈利面临压力;另一方面,银行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费用上升、物业成本增大和研发投入增加,也导致运营成本的刚性增长,这些都给商业银行运营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

图1
如图1,2013年—2017年,28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中位数与平均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图2
如图2,28家上市银行净利差多呈现负增长态势。

图3
如图3,2013年—2017年,28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多呈现增长态势。具体来看,从2018年的数据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基本维持稳定,不良贷率略微减小;城农商行信贷质量还需加强改善,它们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趋势都较为明显,其中农商行不良贷款率2017年高达3.16%,2018年二季度末继续上涨至4.29%。

图4
如图4,2017年28家上市银行的管理费用多呈现同比增长态势。一些扩张势头明显的银行,管理费用的增长尤为明显。
银行主要依靠物理网点开展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资源投入;因此,银行人力效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银行的发展能力与潜力。我们分析发现,2013年—2017年,多数银行获得单位营业利润所投入的员工薪酬费用在增加;他们还面临着较大的人力成本压力。

图5
在物理网点布局方面,多数银行还在扩张规模,如图5;从员工人数上看,13家银行(国有行及股份行)呈现一定的减员趋势,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在内的7家银行均出现员工减少的情况,累计减少近3.6万人;但城农商行的扩张态势明显。这些都是银行运营的刚性成本。银行要提升运营效率将不得考虑探索其他获客渠道与方式,节约网点的租赁费用、相关的人力成本。
依据数据可得性,我们对16家上市银行2013年—2017年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进行了分析,如图6,我们发现,银行人力投入回报率整体逐步提升的态势并不明显,主要还受各银行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

图6
实际上,针对银行运营效率面临挑战这一问题,已经有银行启动了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着手梳理与调整组织架构和流程机制,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优化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以达到提升银行服务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诸多银行探索推出新型业务,加大金融科技建设投入,积极拥抱与应用新型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以为银行运营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未来银行服务的运营能力与运营效率将成为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
更多维度的研究分析与银行运营效率综合评价,敬请关注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年会。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