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第三方支付牌照估值严重缩水,P2P或为罪魁祸首?

帝都金融圈 · 零壹财经 2018-10-24 10:38:17 阅读:11659

关键词:P2P暴雷潮互金监管支付牌照价格第三方支付牌照

自2016年8月,央行明确表态称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来,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了“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一时间,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谓寸纸寸金,最高时价格甚至炒至了上十亿。 然而,随着P2P暴雷潮的落幕,我们骤然发现,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突然降温了。 帝都...

自2016年8月,央行明确表态称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来,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了“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一时间,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谓寸纸寸金,最高时价格甚至炒至了上十亿。

然而,随着P2P暴雷潮的落幕,我们骤然发现,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突然降温了。

帝都金融圈(ID:capfinance)采访了信陵神州联合创始合伙人、支付行业并购资深人士孟凡富得知,目前市场上支付牌照交易玩家数量逐渐减少,支付牌照价格相比P2P暴雷前至少下降了20%。

这引发了一系列思考: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估值缩水和本轮P2P暴雷潮有关吗?作为并购方来讲,现在购买第三方支付牌照入场还有价值吗?

为什么第三方支付牌照卖不起价格了?

1、第三方支付行业护城河已筑,新进入者难分羹。


第三方支付行业经过过去5年的激烈竞争,目前市场格局已趋于成熟。从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向的客户群体来划分,在面向C端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支付宝财付通已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局面:根据网络数据,2018年财付通和支付宝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85.4%和68.7%,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而宝付、易宝等机构也已将B端用户(房旅、教育等)市场瓜分完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共238家,这意味着除龙头企业之外,还有近200余家企业争相抢占所剩无几的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牌照并没有那么稀缺,市场前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以民盛金科(原宏磊股份)为例,2016年时,支付牌照交易市场异常火热,不少巨头纷纷携带巨资想要购买牌照入场分一杯羹。民盛金科作为其中的“幸运儿”,花16亿元人民币巨款买下了全牌照支付公司“合利宝支付”,并预计2017年能够实现净利润1.5亿元。然而天不遂人意,2017年由于合利宝未完成预计经营目标,不仅1.5亿没赚到,民盛金科还计提了1.95亿的减值准备,全年利润同比下降222.78%,亏损严重。

图:民盛金科历年财务情况

抛开小众的上市公司案例,其实从我们自身的支付习惯就可以清楚地感知到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之激烈:

大多数商超是不是只有支付宝、微信的扫码页面?身边的朋友们是不是都用支付宝和微信付款?壹钱包快钱通联支付……这些支付平台你都听过几家?连BATJ中的京东在推行支付的过程中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更何况民盛金科这种并无自带场景的公司呢?

2、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趋严,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范围受限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所有业态模式之中,第三方支付是监管最早落地、牌照和管理体系最为健全的一个分支。

虽然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中,但过去的支付机构和银行直连的交易模式绕开了清算系统,使得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易形成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死角”,对于消费者来说,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加之部分机构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出现风险,可能直接传导至银行体系,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为切断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直连关系,2017年8月,央行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文件要求,截至2018年6月30日,所有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需全部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2017年12月,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条码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原本的直连清算模式宣告终止。

“断直连”后,对于涉及银行卡交易的支付,支付机构不再充当清算角色,而是将清算信息传递给网联,由网联进行商户与用户之间银行账户的清算业务,这意味着支付机构业务模式完全回归本源,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用途仅剩下商户与用户间单纯的支付通道形式。只要涉及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必须获得相关金融牌照或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原三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变成了四方结构中的从属地位,直接影响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交易价格。


雪上加霜,2018年6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支付手续费、备付金利息收入、增值服务收入三类,由于支付手续费本身属于低毛利业务,因此备付金利息收入一直为支付机构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孟凡富向帝都金融圈(ID:capfinance)指出:“由于备付金收入来源比较稳定,备付金取消后,备付金金额达到5个亿以上的企业都会受到不小影响,而对于支付宝、财付通这种备付金金额高达上千亿的企业更是损失巨大。”可以预见央行彻底接手备付金存管,大部分以备付金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机构将加速出局,第三方牌照价格也将连带着急剧缩水。

3、P2P暴雷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估值有何影响?

从第三方支付的定义来看,第三方支付指的是独立于商户和银行并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交易支付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只是一种基础工具,不像金融牌照具有聚集资金、创造财富的功能。而彼时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之所以能炒上天,和P2P行业的野蛮生长息息相关。

前几年,虽然大多数P2P公司拿到支付牌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展线上支付服务,优化客户体验,但也有部分P2P公司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目的是利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监管“灰色地带”,将资金从自身平台沉淀转移至第三方支付通道沉淀,变相建立资金池,甚至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代销理财产品,向类金融机构发展。

2018年以来,大量P2P机构倒闭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买家骤减,且随着P2P平台倒闭、跑路、非法吸金等行为的频频发生,P2P行业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在倒闭潮中存活下来的P2P机构都忙着合规整改,生怕被监管“查封”,P2P利用第三方支付牌照“打法律擦边球”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式。

不仅如此,《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的119条问题清单均中将是否上线银行存管作为合规检查问题之一,使得相关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将银行存管和备案之间挂上了等号。P2P平台资金存管必须要使用银行通道,意味着要弃用第三方支付方式,这也导致了P2P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需求的大幅下降。

可以说,随着监管的趋严,P2P机构清楚的意识到,若想合规发展,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含金量所剩无几。因此,第三方支付牌照对于P2P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这是不是意味着第三方牌照完全没有价值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是的。

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均处于严监管的状态,相关公司面临较大的监管风险。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基本格局已定,小公司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仅仅因为牌照的稀缺性而并购支付公司,结果可能并不理想。随着支付牌照不断到期、审核、续牌或取消,支付牌照的申请受理或将重启,审核流程或将发生变化,彼时,牌照的稀缺性将逐渐消失。归根结底,牌照只是一张纸,本身不是商品,数量多少不就是监管盖个章的事儿?

从另一种角度看,不是。

上文所提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主要针对其商业特质,然而第三方支付牌照对于部分企业的价值更多是战略性的。这种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安全和场景拓展两方面:

一方面,互联网兴起后,数据的资产价值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百舸新金融智库创始人陈文向帝都金融圈(ID:capfinance)表示,以京东、美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出于对外包支付公司存在泄露自身数据机密的风险,选择通过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自己开展支付业务来保障自身数据的安全。

汇付天下为例,由于汇付天下在早些年与P2P合作做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时沉淀了大量的P2P客户资源,在表示出自己有做P2P业务的意向时曾引起各网贷机构的极度恐慌,生怕自己客户资源不保。

另一方面,对于有支付场景及客户基础的公司,获得支付牌照有助于打通资金闭环,对主业产生促进作用。例如在线下场景拓展中,具备线下POS收单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价值就能够凸显出来。蚂蚁在推动其信贷业务走出淘宝、天猫体系主要依靠的就是支付宝线下的密集布局,合作大量未触网的线下商铺,成功为阿里小贷等获客。陈文认为:“单纯从财务上,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支付公司自身的盈利状况可能堪忧,但服务集团整体布局的战略价值意义无法取代。”

对于想要购买第三方支付牌照入场的机构来说,支付牌照估值需考虑包括牌照能够开展的业务类别、牌照本身是否自带业务和渠道、是否受过央行多次处罚等多种因素,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考察企业经营是否合规。

前几天,杉德支付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刚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没2473万元,这已经是央行开出的第六张2000万以上罚单了,可见严监管已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常态。据悉,今年以来,央行共计已发出90多次处罚通知,对诸多支付公司进行巡查处罚。而支付机构被处罚后,不仅有承担巨额处罚金的风险,自身牌照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因此,收购方在对第三方支付牌照进行估值时,应主要从合规经营的角度出发,评估支付公司的核心能力,包括风控能力、技术水平、客户资源等。“玩概念、囤牌照”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复返,未来在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中,真正能够通过通道业务反哺主业获利的企业数量将占绝大多数。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估值将逐渐趋于理性。

本文作者西之园,系百舸新金融智库研究员。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