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消金人,2021年该何去何从?

消金界 · 零壹财经 2021-02-24 16:29:41 阅读:5529

关键词:戴维斯双杀效应普惠金融消费金融蚂蚁集团IPO金融科技

投资市场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戴维斯双杀效应”,这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用在“好事成双”这个语境下,也可以形容“祸不单行”的窘境;如果将这个词用在形容近两年的金融科技行业,无疑,大多数人会选后一种解读。 先是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及规范,使得行业洗牌加剧;紧接着新冠疫情这只...

投资市场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戴维斯双杀效应”,这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用在“好事成双”这个语境下,也可以形容“祸不单行”的窘境;如果将这个词用在形容近两年的金融科技行业,无疑,大多数人会选后一种解读。

先是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及规范,使得行业洗牌加剧;紧接着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突然袭击,更是让存量的消金企业遭受了违约率高抬的困境;原本以为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运营环境好转,提振行业信心的“蚂蚁集团IPO”却又突遭紧急“刹车”。

上述种种,在考验金融科技企业“生存技能包”的同时,对行业从业者何尝不是一种心态的“历练”。

在传统的“金三银四”求职季来临之际,业内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在择业选择上,向消金界吐露了心声。

“想逃却逃不掉的宿命”
Alex,某商业地产理财子公司项目管理人员


“两年换了三份工作,其中有8个月处于空窗期”,说起过去两年的从业经历,目前在某商业地产理财子公司从事项目管理的Alex对消金界无奈的摇头道。

2018年9月,他入职了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互金企业,当初选中这家企业主要是看中其上市公司资质,属于一线梯队,加上管理层也是高学历的海归人才,企业创立时间也超过10年。

事后来看,在互金暴雷潮来临之后,上述这些都是“浮云”。

2019年7月公司大规模裁员,他也未能幸免,接着就是长达五个月求职空窗期,在这期间。Alex对自己的求职要求也是一降再降,最后,还是老领导拉了一把,才重新在一家A股上市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谋得一个职位,当时原以为就此成功上岸,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再次裁员。

入职8个月后,受制于疫情的影响及公司小贷业务的不断萎缩,不幸再次面临失业,冷静下来之后,内心打算逃离这个行业,于是求职方向也将互金剔除了,但是随着再次空窗三个月,Alex的求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生活再次将求职面向了互金领域,好在终于在年底入职了TOP20地产集团下属的一家从事金融理财业务的子公司,虽然还是互金领域,但是毕竟背靠地产集团来开展相关业务,运营也相对比较稳健,也算暂时稳定了下来。

谈及后续有机会是否会考虑换个行业试试,Alex想了一会,回答到,“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毫不犹豫的跳出去”。

“找了7个月,我终于有人要了”
Lisa,某二梯队金融科技企业会计人员


Lisa是2018年6月毕业就进入这家企业,当时选择这家企业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薪水高,作为一个职能岗位人员,进入职场之前也反复了解了这个岗位的薪资水平,而这家企业比起行业平均薪资高出20%左右,身为一个在魔都打工的外地人,她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高水平的薪资无疑具有吸引力。

再加上确实也没好的单位可选,Lisa便糊里糊涂的选择这个行业。而也是在工作一年之后才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基本的认知与了解。

不过随着了解行业信息的越多,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也逐渐被瓦解,再加上刚好近两年整个行业也处于急剧的动荡洗牌期,看着外面越多的企业频频爆雷,出于求稳及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心里也萌生了跳出这个行业的意愿,叠加同部门同事70%的发生了轮换,Lisa也下定决心在2020年年初拿完年终奖就离职,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的来临使得换工作的“悸动”暂时安稳了下来。随着国内疫情的得到有效的控制,Lisa的换工作计划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原以为很好找,没想到从第一封求职简历投出去到最终确认新东家,竟然花了接近7个月的时间,而中间耽搁这么久的原因,除了受疫情的影响之外,跨行业的求职选择也是主要原因。特别是,Lisa在跟一些猎头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传统企业及互联网企业一听是做消金金融的,第一步筛选简历阶段就被PASS掉了,不论岗位跟消金这个行业关联大不大。

“行业间隐性歧视,颠覆了我的三观。”

她认为,这些企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受前几年互金行业人才跳槽频繁、薪水虚高等不良现象的影响。

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信息的收集更坚定了她换行业的决心。最终在11月初,Lisa谈妥入职了一家成长中的互联网电商企业。确定offer那天,她心里默默喊了一句,“老娘终于有人要了”。

不过,Lisa最近跟消金界反馈,公司正在内部测试金融分期业务,而谈起新东家的这次试水消费分期,Lisa给出的回答是,“企业的正常选择,见识了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金融板块业务利润率之后,很难有电商企业不动心,但因为我们主营业务电商,这点不会改变,而且还会成为我下次求职中重点强调的履历”。

“两年没涨工资,一提离职反而变得更香了”
张明,某上市公司旗下金融科技企业商务人员


张明算是这个行业的老兵了,从2013年的P2P开始就一直在这个行业浸染,呆在这个行业的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来钱快。

特别是在2015年之前,只要稍微“懂点行”且在大平台待过,基本上每次跳槽薪水都是50%以上的涨幅,而且行业公司也并不考虑每段从业年限。

“因为说实话,当时行业就是这种浮躁风,作为这个行业的企业也都清楚这种风格,见怪不怪了。”张明说。

不过,随着2015年以后行业某些所谓的“大平台”接连暴雷,行业洗牌期也加速到来。

“我也从P2P行业先后跳到了贷超及目前所在的消费金融领域,中间其实有机会跳到别的行业,不过最终还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且自身一些资源也都集中在这个领域,就选择了继续蹲守。”

目前,他呆的这家企业,在前两年算是一家不错的头部消费金融平台,特别是在现金贷比较火的2017、2018年,公司没少赚钱,且借着行业监管空白的档口,也成功在海外上市。

不过进入2019年以后,该公司业务的不合规及冒进操作,也使得经营情况急转直下,而公司业绩的变差,对张明本人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连着两年基本薪资没有涨过。

原本,他去年年底提了离职,没想到领导反而进行了劝阻,且薪水做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涨幅,当时心里就想,“早知道是这种情况,就早一点提离职了”。

至于对行业长远的看法,张明对消金界表示仍然看好。

不过他也觉得目前行业如高利率、高杠杆的乱象也亟待关注解决,好在蚂蚁集团这只“大象”的IPO所暴露出的行业“暗疾”引来监管的关注,虽然短期内这对于行业是个“利空”;但是,“刮骨”之后的消费金融行业无疑将以更健康的体魄,重新生长,而且将承担起“普惠金融”的初心与责任。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