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全球金融风险规避研究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1-02-02 12:09:18 阅读:11611

关键词:国际金融风险金融依赖性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规避

摘要: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性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依赖性越强,危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可能越大。在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有效规避全球金融风险所带来一国或区域或个体的威胁其十分迫切。 规避国际金融风险主体无非是国家宏观主体及微观主体两个层面,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


摘要: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性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依赖性越强,危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可能越大。在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有效规避全球金融风险所带来一国或区域或个体的威胁其十分迫切。

规避国际金融风险主体无非是国家宏观主体及微观主体两个层面,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时宜积极构建防火墙,有效隔离金融风险;提高免疫力,有效拒绝金融风险;安装报警器,有效预警金融风险;用好急救包,大力转移风险;研核新科技,有效化解风险。着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免受或少受外来风险的袭扰的影响,增长发展的定力与韧性。

一、引言

经济金融一体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宏观协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然而,当人们沉浸在一体化带来的正能量同时,由于一体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的传染造成的危害也与日俱增。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至今仍心有余悸。因此,研究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情况下显得十分必要。

全球金融风险规避是回避不了的问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停摆,很难说由于疫情引起的社会经济大机器停止运转,不诱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或局部金融危机。

市场微观主体是应对危机的基础,主动转型、持续进行结构优化是抵抗危机传染的关键,是增加群体免疫力与固化免疫系统的重要措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频发的情况下,宏观防范金融危机的传染即使有再好的隔离防火墙往往也隔离不了危机的渗透力,因为有些危机的传染是隔.空的。诸如声誉危机等。因此,夯实市场微观主体的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免疫力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依赖性问题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不良资产、信用失守、流动性紧张等因素造成的金融机构无法延续的一种现象;经济依存度一是指经济主体之间互相依存,一是指金融对经济的依存。金融依赖于经济依赖,金融的依赖性高于经济间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依存度越来越高,而依存度是金融危机传染的基础。

欧阳文杰(2020)认为金融依赖性实质是产业链、供应链越拉越长、越拉越坚的必然结果,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越来越密切情况下,这种依存度只会提升,不会下降。

许旭明(2020)认为金融依赖是合作共行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一个中性词,运用的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有可能影响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关于金融危机传染危害的研究

徐阳洋(2020)认为金融危机传染会加快品质不是很稳定企业的死亡,危机中的羊群、糊碟效应十分明显,有些本来就在高风险边缘行走的企业,很有会可能发生挤兑、大面积不良资产产生等可能。

陆岷峰(2020)认为信用是金融企业生存的基础,金融活动又是一个大的资金流动链,环环相扣,一环脱节,整个就会断链;金融也是一个倒三角形积木堆成的山,抽掉当中任何一块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全部崩溃。因此,金融危机风险传染可能导到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现实。

张欢(2020)认为任何金融机构都有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只不过是大或小而已,或者影响大和小而已,也只能是影响大小、损失多少而已。

周军煜(2020)认为历史证明产生了历次金融危机都造了巨大的社会沉没成本,直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三)关于全球金融风险规避的路径研究

徐阳洋(2020)认为要加强金融风险传染的主动管理,不能等到传染行为发生了再被动的应对。因此,微观主体平时要加强金融危机风险的预测,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主动驾驭风险,而不是等危机发生了再苍促应对。

王婷婷(2020)认为要加应对金融危机传染防范的基础工作建设,要增强各级高级管理人中的危机意识,因为危机会不请自来并随时出现,只是大小不同或时间先后而已。

陆岷峰(2020)认为抓住应对金融风险危机的时间窗口很重要,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以技术手段来管理金融风险危机,这样才能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才能根据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重新调整与布局。

马进(2020)认为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始终存在,轻微称风险,严重的风险传染就是危机。因此,应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管理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不能等到传染行为发生并完全恶化、停摆才来被动处理,要构建常态化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管理机制。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依赖性只会增强,危机的传染性也会加大;二是金融危机传染风险只能防范与化解,不可能完全杜绝,要通过各类措施尽力降低危机的传染概率和影响的程度;三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是应对金融危机传染的有效手段,应对危机传染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战略,形成体制与机制协同的管理模式。

但目前的理论研究重点放在宏观政策措施的设计防范上,这本身没有过错。但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传染风险的角度,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构建全面的系统的全球金融危机防范体系,打造若干个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高免疫力的微观的“不倒翁”,通过微观经济主体质量的提升,增加市场预警、调控能力,构建应对危机传染机制,强化发展基础,增强自身实力,坚守小而优、小而精的市场定位,扩大系统性风控思维,主动性作为,强化管理、不断培育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危机免疫力[12]。     

三、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风险传染的路径

金融危机的特点决定金融危机传染的方式与通道,也影响着隔离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设计,理清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利于提升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针对性,深刻认识金融危机传染的危害性则进一步表明加强微观主体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迫切性。

(一)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

当代经济金融和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端,而与之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危机也具有了时代的特征,(见图一:当代金融危机特点示意图)。对金融危机特点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总结出金融危机传染的一般规律性,从而有利于危机传染的对象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应对措施,提升隔离与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效果。


1、频率高。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很少,局部性金融危机也不多,当今随着世界经济不确性因素的增加,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常发生,由此而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的概率也大幅度提升。特别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削弱了经济稳定发展底盘,局部、区域性小的金融危机几乎天天发生,只不过是范围大小、破坏程度不同而已,这就要求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管理要常态化,时刻保持着高压态势。

2、速度快。互联网时代之前信息传输渠道单一且慢,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虚拟的空间,信息源与信息受众完全是同步、重复、实时,正是因为信息转输快的技术支撑存在,从而使各种经济、金融危机的传染也是实时的,这种传染的速度可以用瞬间或实时性来表达。这就要求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管理必须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危机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3、传染性强。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产业链、供应链越拉越长、越拉越紧,在各个节点还会向下、向上垂直纵深拉长,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相互交叉,互相涉透,现代经济中,没有封闭的经济活动主体,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只不过是传染的顺序或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的差别而已,因而,金融危机传染就具有十分强的传染性,这就要求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管理必须加大力度,高度重视。

4、危害性大。金融危机发生一是涉及面广,危机发生处于一种发散型扩大,由危机点四面开花,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向各方面、各层次蔓延;二是影响程度深远,影响时间长;三是影响交叉性,并不一定可能链条的终端而危害减弱,反而可能增强,甚至形成危机综合症及恶性循环。四是因为快所以往往应对不足,等准备好应对危机传染措施可能已经形成了事实性的危害。这就要求防范危机传染管理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及早评估可能带来的损失与危害,实时采取对策和措施。

5、复杂性。虽然直接诱发金融危机可能是由于一种或偶然的因素引起,但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因此,金融危机不会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或金融现象,而是多种危机会互相交织。从金融危机发生的区域分布看,不同区域或多个区域会因不同原因同时发生多种金融危机。因此,面对的错综复杂的金融危机,要求不断提高金融危机传染管理能力,善于从复杂的金融危机环境中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强制型。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有一种强大的扩散力、渗透力,不是接不接受、愿不愿意的主观行为,尤如自然界强台风一样,只是在避风港或顶得住才能免受其害。金融危机一旦形成将按照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在适当的场景下发挥作用,对于大多数地区或行业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输入性金融危机。这就要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管理要积极主动进行应对,而不能存侥幸心理。

7、反复性。金融危机发生后,其所受害的区域、行业等并不能形成终身免疫能力,相反,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景下同一种危机还会反复发生,另外,还会有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危机在同一主体身上的发生。这种反复对微观主体的影响往往会一次比一次影响程度深,具有很大的负作用力。这就要求对金融危机风险传染要进行常态化管理,列入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规划当中。

(二)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渠道

如同新冠肺炎病毒一样,金融危机的传染首先是一种接触性传染。只要与危机源有关联的主体都属于可能被传染的对象。在当今年世界经济金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全封闭的清净之地,特别是在金融开放力度力大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无隐私之言。因此,任何区域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全球都难以幸免受其影响,顶多只是影响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金融危机的传染是全方位、全渠道的,当然,就金融而言,在全渠道中也有几个主要的渠道。

1、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传输渠道。金融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但却是依附于实体经济,是以支持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的金融需求而生,于是,产业链、供应链就形成了金融危机传染的最直接通道。金融行业一旦出现危机,就可能影响链上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而断链的企业和实体,往往会将其负面作用层层往下游传递、输送,最终造成金融危机顺着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渠道在全球进行传播。

2、资本市场的传输渠道。资本市场是金融危机传染速度最快、反映最敏感、影响也最深重的领域,一国出现金融危机,首先反映在本国的资本市场上,而资本市场股票指数的涨跌会直接波及到其它资本市场,特别对于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资本市场的巨变更是对世界其它国家的资本市场是一种灾难。如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其资本市场发生暴跌,从而导到全不球的资本市场的跟跌,暴跌的后果直接给经济稳定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

3、金融同业业务传输渠道。金融一体化的结果是世界金融机构越来越密切、关联度越来越高,其发展由传统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共赢,通过合作而得到更快的发展。于是,金融机构间除了传统的结算业务天然地联结在一起外,近年来,金融机构间的同业业务成为业务发展新的亮点和驱动力,不仅仅有产品合作,资金、技术等等都成为合作的对象。而这种在合作的同时实质上也是危机输入的同时,合作渠道越多,输入危机风险的通道也就越多。

4、国际金融直接的合作项目渠道。当前,国际性金融组织、区域性金融组织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跨区域的投资项目也在逐年增加,金融机构跨国界、国别的支持也不在少数,金融与经济区域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这种背景下,金融危机往往会通过金融机构的项目或通道直接对输入国或地区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加剧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5、信息传输渠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到传染很多是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引发异地危机的发生,对于有相同场景的主体,一旦有类似危机的事件和信息后,人们往往会从众、联想,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深陷危机当中,于是挤兑银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当今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背景下,由信息传输引发的危机不在少数。

(三)金融风险危机传染对金融的深度影响

由于金融的涉透力及杠杆性,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且有叠加效应,从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来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剧经济下滑的风险。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全面、整体、多维度的,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辐射区域内的经济主体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整体经济出现滞长、停摆的情况下,所有个体(或部分)亦难以保全,最终影响区域内经济整体的增长与发展,从而形成经济整体下滑的风险,而经济增长的下降又会带来就业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发生。,

2、扩大经济结构恶化风险。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相一致才会得到更加协同发展,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金融危机发生往往是由于结构性问题的爆发才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危机往往会使已经失调的经济结构会更加失调,加大了经济复苏和恢复发展的难度。

3、诱发经济存量潜在风险。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类潜在风险,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发展,有些风险会自我缓和甚至自我消化掉。但是,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往往会触发各类潜在风险的发条,成为诱发各类风险的“药引子”,也可能成为压倒经济或企业主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问题暴露或恶化状态。

4、放大已经发生的风险。基于世界经济金融的高关联度,金融危机发生后,其发生的作用不仅有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发生连锁反应,而且还有放大、倍加功能,将各种风险累加甚至其危机性质还会发生变化,其后果往往会超过危机发生初期的预期。

5、打击发展信心的风险。金融是信用机构,金融安全人们对社会信用体系持有信心的最后一道篱芭,发生金融危机将直接冲击正常人的心理底线,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特殊时间,人们对各种信息风声鹤唳,其行为成了惊弓之鸟,对发展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渺茫,对决策捉拿不定,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

6、金融业受到重创风险。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如挤兑、大量不良资产等,经营无法正常进行,有些规模较小,基础较弱、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成为退出市场和被兼并重组的对象,历次发生的金融危机,受伤最重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有些大而不强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而金融业受创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及金融服务对象的正常经营,金融机构的风险会传染到金融对象的群体中。

(四)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路径研究

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传染,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平衡好国家资产负债表,不断提升国家信用评级,(见:图二:国际金融危机风险隔离措施示意图),在此前提下,要积极通过提升市场


微观主体抗危机传染的管理能力,构建国家系统的金融危机防范机制,提升国家金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现有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应对危机传染策略措施中,可以归纳为四种大的类型(见图三:微观主体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管理四种方式比较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直接封堵的措施,即直接切断区域或行业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这种措施可能会临时、一时会有效果,但切断区域间所有的往来与通道一是不可能,二是也是一种自闭式的措施,是一种下下策;而要对危机传染运用过滤措施,进行选择性应对,技术上难度较大,但是可以积极的努力;对于延缓性措施,虽然是可以暂时解决一下危机的冲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消除,对于对冲性措施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传染最主要的也是最积极有效的措施。通常情况下,过滤、延缓和对冲性措施统称为微观主体隔离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策略手段,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使用这些措施。因此,隔离金融危机,减少其对本国或本区域或本行业的影响,往往体现这三方面策略措施运用,重点体现在风险识别、基础防御、预期管理、应急管理四个能力的提升上,以及提升四个能力具体的践行措施上。

1、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持续提升危机风险传染识别能力

对金融危机风险的管理要积极进行主动性管理,而不是等危机传染、入侵了才开始进行防范与化解,主动进行金融危机传染的管理,最主要是掌握金融风险危机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政策与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

(1) 硬核新科技,火眼金睛识别危机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将过去的很多未知提前可以认知。特别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数字管理,可以在虚拟空间实时进行互换,对于世界各地社会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苗头,都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标准的画像。因此,作为微观主体要不断提升数字化程度,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提高金融危机风险的识别率、精准度,从而对金融危机可以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措施应对的选择。

(2)安装报警器,有效预警金融风险。进行金融风险危机传染的防范要抓住重点,要有的放矢。要通过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信息水平、构建快速反映机制是关键,因为大家都面临金融危机风险时,就是看谁跑的快,措施得力。这就要依托现代技术,构建灵敏、系统、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重点敏感指标的设置,接近或达到预警临界点时,能及进发出预警信号,达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效果,从而便于管理者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强身健体抓好发展,不断提高金融危机传染基础防御能力

既然金融危机的发生必定会发生传染,人为地简单的封闭自己不是主动的危机管理方法,积极的危机传染管理应当是不断提升微观主体的免疫能力,有效地抵制与应对各类危机。

(1)构建防火墙,有效隔离金融风险。应对输入型金融危机风险,港湾与避风塘可以有效的缓释风险,但金融意义上的避风塘不可能天然形成,而是凭借管理者的智慧来实现主动的应对危机传染。要认真研究金融支持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特点,对于可替代性强的可给予更多支持;要回避高依赖度的、高风险、单一的链,集中性的风险,尽可能服务的对象质量高,一旦发生危机时,能巧妙地独善其身、全身而退。

(2)提高免疫力,有效拒绝金融风险。传染性质的金融危机属于微观主体可能发生危机的外因,而仅仅有外因很难就一定会使企业出现重大危机,或即使有些影响也不致于致命性的打击。阻止这种外因的转化,最主要还是微观主体对金融危机传染的抵抗力、发展的韧性和韧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政绩观、利益观;要防止贪大片面追求规模而不协调发展的现象,要将好银行、强银行作为发展目标;其次要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选择优质的服务对象是防止金融危机传染基础,也是关键,有好的优质的客户才有好的主体的可能与条件;第四要构建严谨、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众多风险事项面前,坚定稳步发展的“锚”,从而做金融危机风浪中的不倒翁。第四是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要有足够的变现能力,这样在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染中才能“稳坐钓鱼台”。

(3)提高信息透明度,打牢抗击危机风险的信任基础。作为优质的市场主体要与市场保持开放的心态进行信息披露,要将公司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体系、组织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理念等投资人关心、关注的信息给予公开,夯实社会的信任基础,对于突发、重点、关联的信息要实时重点发布,要切实关注舆情中的负面信息,实时进行回复和处理,保持渠道畅通,增强市场信心。

3、探寻危机运行规律,强化金融危机传染预期管理能力

金融危机从萌芽、发展到形成现实爆发直至广泛的传播,期间一般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实际危机发生的传染性案例分析,不少危机事项完全是一种“羊群效应”等心理预期、发力共振的结果,是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群体或从众心理作怪,造成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踩.踏事件。因此,各微观经济主体要积极探寻危机运行规律(见图四:危机预期管理的四个阶段),强化预期管理能力。


(1)了解危机,明确危机管理权限与责任。危机传染预期管理一般是针对已经或概率发生较大的危机事件事先对本单位及服务的客户提供的一种预防性危机传染管理,即让这种潜在的危机不由潜在的风险成为现实的危机。因此,了解各种危机是前提,在了解的情况下,要明确本单位、单位各级责任人要对危机的管理权限与责任给予明确,明确管理主体。

(2)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预案。金融危机传染预期管理带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性,预案的科学与否决定预期管理的效果,因此,一个好的预期管理预案是实现危机传染预期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是要进行大量、充分的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基础资料;其次要积极吸收成功的预期管理成功的案例与经验;三是认真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深谙心理变化的规律,选择和制定科学的心理引导的方案与措施。

(3)组织实施,配置资源,重点抓舆情。金融危机传染的预期管理预案制定后,要反复进行论证、模拟,特别是组强实施机构要明确自己在预期管理中的目标与任务,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各项措施到位。当中特别是舆情管理,要统一对外宣传部门,统一答复口径,保证内容的一致性,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4)结果评论形成总结。危机传染预期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每次管理都会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因此,一个管理周期结束,要对管理的过程、流程进行评估与总结,对存在的不足在预案中要及时进行修正与完美,要管理好具体的细节,力求在预案上不出现低级错误。

4、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危机传染应急管理能力

金融危机的强制性、渗透性等特征决定了微观主体要完全回避金融危机传染带来的可能性危机是不现实的,因此,金融危机传染的积极应对除了主动防范外,对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也要有相应的弥补措施。

(1)用好急救包,大力转移风险。首先要进行反复的压力测算,反复进行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预演,通过对极端情况下金融危机风险传染带来的危害的分析,从而制定的应急预案才能更加充分。一般情况下准备足额的备付金、保持流动性十分必要,这样在最恶劣情形下能做到“家中有米心不慌”。

(2)坚持监管要求,紧绷防范金融危机传染这根弦。当前好不代表未来好,自己没有风险不代表就没有外来风险的包围与席卷。因此,要不断增加风险危机传染防范意识,做到有病吃药,无病强身,这样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3)有效化解风险。对于金融危机传染造成的损失,要及时运用企业的积累对损失部分进行弥补或对冲,将形成的风险得到及时化解,防范危机形成恶性循环。

四、结语

积极加强金融危机传染管理是人类应对危机灾难进行的一项主动行为,而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最根本性的措施还是世界经济、金融的有序增长,保持结构协调,尽可能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与爆发。金融危机如同新冠病毒一样,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因此,必须集全世界人民的力量与智慧来共同应对各种金融危机及其负面的影响。

(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金融依赖性与危机传染:全球金融风险规避研究 ——基于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视角》一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