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民营银行陷入“成长窘境”,未来出路在何方?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1-02-01 11:41:02 阅读:41751

关键词:商业银行微众银行民营银行社区银行金融支持实体

摘要:基于着力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背景下而生的中国民营银行,从第一家微众银行算起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到2019年底全国目前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达到18家,资产总额8995亿元,在激活金融市场、补充金融短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就民营银行经营的生态来看,...


摘要:基于着力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背景下而生的中国民营银行,从第一家微众银行算起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到2019年底全国目前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达到18家,资产总额8995亿元,在激活金融市场、补充金融短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就民营银行经营的生态来看,也出现了市场定位与设立初心相悖,发展方向不明,发展模式反复,高管人员高流动性等等,民营银行的发展与众所期盼的期望目标明显出现较大的落差,陷入了成长中的窘境。及时对民营银行进行精准的定位,明确社区银行作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向,填补金融市场空缺,走中国特色的民营银行成长之路,是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之策。

一、引言

2014年至今,民营银行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量均取得了指数级增长,2017年民营银行资产规模为3381亿元,2019年就达到了8995亿元,截止目前已突破一万亿元。民营银行的“出生”略显高贵,从成立之时就有腾讯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支持,依托股东的强大流量,脚踏金融科技的高速公路,致使外界对民营银行的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时至今日,第一批民营银行已经走过六年的发展之路,第二批民营银行也成立了四年之久,与起初高调试点相反的是,民营银行的表现似乎有些差强人意,有的民营银行盈利颇丰,有的民营银行尚未盈利,还有部分民营银行经营陷入绝境,民营银行立足小微市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初心使命有未曾显现。在民营银行发展陷入桎梏,新冠肺炎的冲击接踵而至,思考总结民营银行的难点之处,探索指明民营银行的未来之路显得尤其重要。

民营经济仍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当下国内外复杂环境使得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民营企业获得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十分必要,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没有因为民营银行的诞生而有效缓解。

社区银行作为世界服务草根的金融机构,在国外已经有了很成功的案例,截至2019年底,符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下简称FDIC)定义的社区银行共有4750家,占FDIC保险的银行金融机构总数5177家的92%。尽管美国社区银行资产仅占全美银行总资产的20%,但支持了几乎60%的小企业贷款,国外银行业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文章将民营银行、社区银行和民营企业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共同探讨民营银行解困及民营企业解难的路径,提出社区银行作为中国特色民营银行成长之路的发展方向。

二、文献资料

(一)关于民营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民营银行应当是民营企业的银行,监管当局设立民营银行目的是为了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从民营银行的发起方以及股东性质看,民营银行是带有金融牌照的科技公司,或是科技基因的银行,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已经充分应用在民营银行经营活动中。

周军煜(2020)认为民营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业绩水准已经超过了银行业的平均线,资产利润率超过了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也低于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商业银行。撇开历史包袱等特殊因素,民营银行表现出了巨大的成长性和生命力,因此民营银行在设立之初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第一批民营银行成立的六年之后,其发展窘境大大降低了社会的预期。

高伦(2020)认为监管层对民营银行“一行一店”的要求,直接导致民营银行在规模上做不大,对民营企业的贡献可以说是杯水洗薪。对股东资本回报率低,服务与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几年的试点中也不断淡化,受品牌知名度低诟病,民营银行揽储困难重重,贷款利率偏高,服务到的民营企业十分有限,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初创型的个性化的,将来不为大行所收割的服务对象。民营银行一开始出身血统高贵,决定了很难下嫁民营企业,结果成了实力股东新的赢利工具,只有草根金融才能与民营企业门当户对,也才能有较高的交易成功率。

徐阳洋(2020)认为民营银行这一特殊生态,在中国银行业激烈的竞争生态难以生存,发展目标与模式不明,整体关系不顺,城商行范畴又不具城商行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持有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属于科技领域范畴,然而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服务民营企业的金融业态。另一方相对较好的民营银行股东条件均不具备可复制性,民营银行间发展的差距较大,而头部民营银行背景股东是在全国具有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巨头,除此之外的民营银行需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民营银行的高管是属于走马灯式的,并不是高管人员水平不行,实际上是股东与高管、考核、资本逐利、文化与定位冲突的结果。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占主导地位,在我国不缺少商业银行,缺少的是真正能仆下身子服务于成长型、创业期的中小微企业的银行,按现在的发展模式与思路,民营银行中短期甚至长期很难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力量。也意味着很难担起服务民营经济的重任。民营银行可以激活民间资金,全身心为民营企业服务。

(二)关于民营企业解困的研究

曹梦石(2020)认为金融机构在服务国企和民营企业时采取不平等的态度。部分民营企业资质较差,缺少合格的抵质押物,在信贷市场中属于弱势群体,金融机构对民营银行授信风格为保守型,为覆盖风险选择比国企更高的贷款利率,因此在一系列外部监管和内部考核指标都会让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放给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则慎之又慎。

周军煜(2020)认为需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除目前已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四板市场外,做大创业板和科创板、中小板。让尽可能多的优质民营企业能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而,让间接融资可腾出更多的资源空间服务于其他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好全国股权交易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目前,一方面居民手中积累的财富激增,急寻投资渠道,而另外一方面,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大且迫切,这需要一个交易平台才能较好地实现。而已经设立的全国股权交易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宜大幅度降低股权交易机构的准备入门槛,基本上让有股权转让意向的小微企业有机会上市交易,为投资人提供尽可能的投资机会。

曹梦石(2020)认为让民间资本参与民营银行的构建可有效为民营企业解困,实质上的民间融资一直存在而且数量巨大,但是缺少政策指引,处于非法的状态,只能在地下进行,且风险也较大。与其堵不住、灭不掉,不如进行正常引导其为民营企业服务。一是要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指引,增强民间融资的法律意识;二是可以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备案登记,加强市场及结构性引导;三是对于借贷给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四是要主动提供小微企业民间借贷信息平台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作为,为投资人提供专业方面的服务。

(三)关于社区银行群体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那些资产规模较小,在一定区域内经营,主要面向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小型商业银行,可以称之为社区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在一定的区域内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组建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由现有金融机构在社区设立社区银行,二是将现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改为社区银行,三是引导民营企业资本自主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引导民间金融合法流入社区银行内部。

欧阳文杰(2020)认为与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庞大的规模相比,社区银行具有内部管理扁平、经营范围较小、反应决策灵敏、产品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社区银行的“草根”属性不仅规模与小微企业十分契合,而且还能与小微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社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有天然的优势,对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支出、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甚至是员工收入、发展历史等具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信息资料都能面面俱到,因此在社区银行服务于本地,定位于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特色定位可以弥补金融供给性不足。

徐阳洋(2020)认为可以通过发展社区银行的方式,引导活跃的民间资本进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既降低非正规金融采取非法手段危害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也能有效减少信贷资金外流,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当地实业领域,有助于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积极推动社会资金整体效率的提高。

民营银行的出现对于解决民营经济困境有了积极的意义,然而实践证明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与设计。本文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在于主张将中国的民营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彻底改变民营银行出身高贵的状态。通过由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社区银行,形成资金供需双方身份对等,提高金融供需交易的概率;在数量上以千为计量单位,通过大量的社区银行,草根金融,在总量上形成有效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供给。这种思路可以将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真正形成现有金融机构的补充,形成民营银行为民营企业。

三、中国民营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才是根本出路

(一)市场定位降预期

民营银行应当在合理的银行业分工下坚守自身定位。从现实情况看,除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分别依托阿里和腾讯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优势发放普惠金融贷款相对较多外,其他多数民营银行的业务方向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政策要求未充分显现.从业务模式上看,部分民营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仍过度依赖抵押、质押、保证等传统贷款担保形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合格有效的担保物,因此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未达到市场预期。

截止2019年末,中国共有460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数量在不断上升,银行类型种类丰富。从银行种类上看,中国不需要新的金融银行生态,原有的客户与市场已经分割殆尽。尽管部分民营银行依托股东技术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赋能产品营销、获客渠道,但是这些技术资源与大行无法相比,论产品、输出渠道更无法与成立几十年之久,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的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相提并论,论规模没有优势,论人才队伍更不足为谈。

因此,在商业银行群体中,民营银行要与存量商业银行相比,只能是一个儿童与成年人的竞争,而这种如果不准确定位,立足于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想必谋求生存也是十分艰难。关于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民营银行应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经营,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与现有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二)机构规模增数量

受制于“一行一店”的监管要求,民营银行不能像商业银行一样设立分支机构,导致其业务拓展难度增大,开展互联网贷款必须受到有关监管指标的控制,使得民营银行既无网点优势也在渠道层面上落后于商业银行,不利于民营银行服务客户,也不利于民营银行吸收优质民间资本。

此外,“一行一店”的模式间接造成民营银行过度依赖同业负债,单一网点和市场认可度低等因素影响,民营银行在揽储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导致负债端资金同业负债占比普遍超过50%,通过打“价格战”的形式与大型银行竞争,这会导致民营银行的负债端成本过高,为了实现一定的利润,只能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有业务合作往来的企业,因此民营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更高。因此,应当废除监管上要求民营银行“一行一店”的规定,同时简化民营银行的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

(三)服务民企守初心

将民营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可以更好地坚守服务民企的初心使命,首先从社区银行的特征看,社区银行是由当地的民企发起成立的,当地民企在达到监管部门的准入门槛后可以联合发起申请,共同出资成立银行,这些实力相对强劲、现金流先对稳定的民企成为社区银行的股东。

其次,银行高管和员工并非由外来机构或人士“空降”,而是在本地优秀人士中遴选,银行的员工不但具有银行专业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拥有本地专业知识,熟识当地人文经济情况。

再次,社区银行致力于为社区内企业和个人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这些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达不到大银行的贷款要求而无法从大银行获得贷款。

最后,社区银行注重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在赢得企业信任和对企业“知根知底”基础上开展业务往来,社区银行应当熟知区域内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尽职调查,其业务模式是典型的关系型银行。

概括而言,社区银行是在当地社区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小型信贷机构,在社区内吸收大部分存款,主要向当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四)立足社区谋持续

在金融体系发展到相当成熟,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庞大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比较竞争优势的打造和持续维持与提升才是民营银行这一新生生态的生存发展之道。民营企业需要的是与其身份对等,为其持续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银行。

与大中型企业不同,普惠型小微、个体工商户,成长型的小微企业,需要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标准的社区银行。发起银行的目的无非是三个,首先要自己的生存,其次是要有利润,最后是产生社会价值,对社会要有贡献。而作为现行的民营银行而言,生存应当不是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营银行已经实现盈利,就算是实现盈利的民营银行。其对股东的依赖性几乎是70%甚至到100%,也就是说,股东的兴衰可能决定着民营银行的兴衰。

从产生社会价值这一属性看,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发起民营银行的本意,不仅仅是批准民营银行这一特别的银行生态,也不会成为股东盈利、发展壮大的工具,也不是其作用仅仅是银行业贷款中百万分之一,而是能够至少与城商行、村镇银行比肩甚至超过基本的目标,而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就是在监管政策上突破,或者让现有的民营银行大规模增资扩股,到全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同意以优质民营企业为单位大规模发起增加民营银行数量。因此应当通过大量增加民营银行的数量,在对民营银行的定位、预期等等将大力度地进行调整,将民营银行定位与社区银行才是根本之道。

四、结论与建议

(一)明确定位,打造民营企业的专营银行

早在2013年,社区银行受到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青睐,然而严格意义上说,国内的社区银行大多数为社区支行,即具有法人地位银行的分支机构是,2014年-2016年社区支行迎来开设潮,但2017年以来新设速度明显放缓,且同期社区支行开启撤并潮,2019年末退出的社区支行共计达到了1672家,社区支行大量退出的原因在于其功能、定位不明确,提供的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不能办理现金和贷款业务,相对于传统的银行网点没有特色,没有形成差异化和深度化的竞争优势,随着银行业务线上化迁移率增加,以往理财购买,代缴费业务等社区支行核心业务现在都已经逐渐被线上平台替代,考虑到租金成本和人员开销,这些定位不清晰的社区支行的退出率越来越高。

与社区支行不同,社区银行是一种规模比较小,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小型银行,辐射范围包括社区、村镇以及县市。对于社区银行应当明确实行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以发展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普惠金融业务为核心,要根据所在社区的地域优势、客户构成、辐射范围等,明确制定差异化的社区银行战略,赋予不同社区银行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功能,精准定位,实现对社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因定位不清导致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窘境。

(二)门当户对,赋予社区银行民营色彩

社区银行定位于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普惠金融业务,与民企客户关系密切,这有助于社区银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和专业化金融服务,在审批阶段可以获取的信息更多,考虑因素更加全面,除了考虑相关财务硬指标外,社区银行可以企业生命周期、发展历史、员工待遇等信息考虑在内,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可供抵质押品少、管理制度欠缺等问题。

其次要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成为其股东,而不应当成为极少数超大型企业的融资或赢利渠道。存量民营银行一开始出身血统高贵,决定了很难 “下嫁”民营企业,只有社区银行这种带有草根属性才能与民营企业门当户对,也才能有较高的交易成功率,由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社区银行专职服务于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初创型的个性化的,将来不为大行所收割的服务对象。

(三)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机关要扶持社区银行发展,在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相比大型银行,社区银行抗风险能力、可持续能力都有待增强,社区银行服务的客户风险更大,脆弱性更强,更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一是税收政策的优惠,采用更优惠的增值税税率,降低社区银行税负,在所得税、营业税、允许分红进入成本核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准入管理、政策优惠方面实行区别对待。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给予社区银行专项补贴,在社区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设立一定的风险缓释机制。

三是利率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其利率补贴,使其在利率浮动方面比其他金融机构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四是及时给予资金融通,在社区银行发生资金流动性困难时,国家应当及时启动救助机制,帮助社区银行度过难关,目前地方“7+4”的地方金融机构基本没有融资能力,因此,服务于地方的金融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及缺少后劲。

国家应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解决资金的逆向流动,让地方资金服务于地方。解决社区银行创立时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对社区银行的政策扶持,是社区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社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前提条件,也是社区银行能够稳定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

(四)监管松绑,优化民营银行经营环境

从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来看,没有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支持,社区银行很难实现服务社区的经营宗旨,并且很容易走上与大银行趋同的信贷高度集中的发展道路,因此及时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社区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的法律十分必要。

社区银行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同时适当放松对社区银行的监管要求,降低其合规成本。目前,国际上对社区银行的监管普遍松绑。我国应适时调整政策,对社区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比如废除一行单点模式,让社区银行的辐射范围覆盖周边地区的企业及个人金融服务,尽管很多业务是线上可以完成,但现行的法律规定,如开户、答约必须面签等规定,大多数客户不可能舍近求远来办理业务,因此需要批准数量,增加供给,真正让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只有足够的多才能足够的量,才能有足够的金融服务,如果有一万家民营银行,每家40亿资产规模是可能的,三五个亿实收资本,四十万亿也就解决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最大融资敞口。

其次给予更大的自主利率定价空间,开创个性化产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为更好地发挥社区银行的社会服务定位,在准入、经营与退出等方面的明文规定和相应的政策优惠措施,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以明确规定,如对社区银行的发起机构、注册资本、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均做出法律规定。 

结语

从金融的需求来说,最迫切的是能够提供给初创期、成长期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从金融供给的角度看,中国已经不缺商业银行机构,缺的是专司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民营银行的产生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的需求。而现实是民营银行发展实质上与这一定位发生了偏离,及时修正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立足于服务初创期民营企业,本着民营银行为民营企业的基本路线,必须将民营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且主要由一般的民营企业发起,本着一行一点的原则,其业务功能主要服务于网点周边,而大量化的民营银行的产生,不仅很快壮大其生态规模,回归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初心才可能坚守与实现。

(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窘境与破解之方   ——兼论构建中国社区银行群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