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数字金融研究系列之四——数字信贷风险控制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1-06 12:23:47 阅读:9774

关键词:战略数字信贷风控数字银行金融科技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与数字基因关联度最强的实体,数字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加快其数字化的进程。信贷资产作为商业银行资产的主体,其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数字银行首先要体现在数字信贷风险控制(以下简称数字风控)上。数字银行背景下的数字风控就要根据数字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信...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与数字基因关联度最强的实体,数字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加快其数字化的进程。信贷资产作为商业银行资产的主体,其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数字银行首先要体现在数字信贷风险控制(以下简称数字风控)上。数字银行背景下的数字风控就要根据数字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新特征,打金融科技工具运用的组合拳,实现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中检查、贷后管理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

一、引言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质的飞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浪潮已经深深烙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单元,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数字经济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新标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最主要驱动力,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龙头,商业银行本来就与数字共生,数字化银行当然是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前峰,数字化进程速度、程度将成为决定商业银行是否会被淘汰出局的关键性指标。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信贷资产占据了商业银行95%以上的资产,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死符,从商业银行出局的历史数据分析,基本上是由于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造成。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场景来分析,不良资产有抬头趋势,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滞后性捆绑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的手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滞后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的步伐,成为风险控制失当的因素。数字风控已经成为当前优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最主要的利器。

数字银行目前尚处于探索与研究当中,具体到数字风控更是仅仅才是触及,但数字风控又是商业银行当下必须作出的选择,数字风控的目标、模式、路径既无现成的理论指导、更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且数字风控本身也存有风险,研究数字经济下数字银行的数字风控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文献综述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作用的研究

曾钊等(2019)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信息化,是随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地位十分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新引擎,是改变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数字经济也是当前解决经济发展中难点如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要将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起来进行发展。[1]荆文君等(2019)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是基于互联网和相关的新的技术运用而产生的,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其发展表现特别亮眼。数字经济的作用从宏观上看,通过新的要素的投入、提升新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以技术为主的新的生产要求的生产力的投入,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数字经济自身也是实体经济,也在成长与发展,从微观角度,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过去难以解决的难题,如为长尾客户服务等等。在肯定数字经济积极作用同时,也认为互联网有可能加剧行业垄断等潜在问题。[2]张勋等(2019)认为当前人类正在进行着第三次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就数字经济中的数字金融来分析,数字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而已见,其在不发达地区也保持了高速度增长,数字金融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并且对于低物质资本、低社会资本的家庭创业行为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3]

(二)关于数字银行的研究

易毅(2017)认为直销银行是数字银行的雏形或最初形态,直销银行的发展后一阶段便是数字银行,数字银行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的原有流程进行改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程改造。数字银行与传统银行在金融功能上发生了质的变更,主要是数字银行由过去的信用中介过渡到信息中介,从银行信息过渡到市场信用。数字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服务于长尾客户、普惠金融、个人及家庭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二八”客户经营规则。 [4]张石(2019)认为数字银行是随着技术的运用而不断演变明晰的,最早可溯源到六十年代的ATM机诞生使用起,数字银行是以数字的方式提升金融服务、内部控制、管理、决策及监管合规等各方面内容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数字银行的核心是技术对人工的替换。数字银行建设一是要改变传统的银行商业模式,将数字化的机器设备成为为客户服务的主体;二是要培养与提升领导群体的数字化领导力,要强化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化能力,培育数字化文化;三是要培育一支强大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技术创新先锋。四是构建新型的技术服务平台,打牢数字化的基础。[5]沈一飞等(2015)认为美欧的数字银行(Dightal Banking)最重要的特点是强化了“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挖掘客户的服务需求,增强了客户的服务体验质量,强化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度。在发展数字银行措施方面一要开拓发展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服务渠道的增加,通过移动设备增加客户对银行依存度;二是要本着服务于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优化服务工作流程;三是要通过大数据的运用,精准分析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及时跟进,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四是要力促新技术在银行业中的运用,保护金融消费的隐私权。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政策的指引,加大技术在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元中的运用,大力发展移动设施便于客户操作,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与拓宽。[6]

(三)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模式的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称为是与不良资产博弈的历史,也是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探索历史。就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角度,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郝墨缘(2018年)认为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评估较为简单,评估系统不很精准,在信贷分析过程中手段较为单一,在风险控制操作过程中能力较低。造成这种情况原因除政策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外,信息不对称是重要的原因。因此,要通过搭建设安全、稳定、科学、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解决管理中的痛点,要积极创新风险控制模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客户的动态管理。[7]宋贺(2018年)认为商业银行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恶化是当前最主要的风险之一,直接表现为不良率持续上升,此外,随着强监管、严监管的导向实施,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金融脱媒都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当下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控制要从信贷投放上多向实体经济灌注,降低信贷交易成本,优化定价机制,对信贷管理要实行精细化,采取强力措施及时消化和化解不良资产,对退出的项目要有序有节,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目标同步伐。[8]蒋坤忠等(2018)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产生根源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持续上升,其次,管理制度的不封闭、不严谨也是引起风险的重要原因。在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与管理上主张首先要转换经营理念,将资产质量的管理放在首位,其次要通过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对风险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形成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是要进一步强化信贷操作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多运用技术手段、模型来提升信贷决策的科学性的准确度;第四要培育健康向上的风险管理文化,要敬畏风险,低偏好风险,切实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等。[9]

文献综述研究结论:

1、从现行研究的成果来看,对数字经济的概念、作用、数字银行还是较为深度的理解与认识,研究的不足在于,理论界对数字银行的研究还浮于面上的层级,很少有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放在数字经济大潮背景下进行审视与分析,在信贷风险控制与管理上更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风险控制思路,而没有将“数字技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进行深度的融合与分析。数字化过程是数字工具在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元的运用过程,因此,要将数字工具与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位进行融合研究,找出结合的方法与模式,研究才更有实际指导意义。[10]

2、数字风控概念是要认真分析数字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象的新的特点与特征,如何根据新的风险用新的数字工具来进行治理,当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可用来进行数字风控。所谓数字风控就是运用新的数字工具对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与方式。

3、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分析数字经济带来的信贷风险新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新要求、数字风控应当选择的新模式,实质是“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完全融合具体的路径与方法,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工具,对信贷风险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与控制,保持管理手段超前至少同步于风险变化新特征的管理要求。[11]

三、数字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新特征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本身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服务对象的管理质量。因此,信贷客户的特点一定意义上决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传统经济条件下,信贷企业的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抵押物灭失风险等等,数字经济条件下,信贷企业的风险又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共性是由于数字化引起的新的风险或原有的风险变异或放大,而这些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对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数字化革命。

(一)创新风险。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主旋律是创新二字,通过各种技术工具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打破原来的业务秩序,平衡,实现在新的阶梯上的秩序,平衡,显然,创新没有成功的范本可供参考,做着前无古人所做的事,创新面对的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必然面对巨大的风险。[12]从科技试验成功的概率来看,几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以失败为成本或前提的,虽然,数字经济创新失败率不会这样高,但创新的风险概率会大于不创新的风险,当然一旦成功其带来的效应又是放大的。一般情况下,创新越多、力度越大,其风险概率也就越高,因此,商业银行给予数字化创新的主体信贷支持,其创新的试错成本往往会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跨界风险。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之一是运用了互联网跨界思维的经营理念,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盈利模式往往是“羊毛出在牛身上”,有些企业的跨界不仅仅是跨一个行业,甚至是两个或更多,虽然,企业的综合化、多元化经营可能走向成功,但实践证明,大多数放弃了主业或放弃了自己熟悉或专业的领域,用非专业的经营与专业的经营者竞争成功概率往往较低,在竞争中不具备优势。[13]因此,跨界经营的风险会大于专业经营的风险,企业的跨界风险无疑会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

(三)放大风险。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高速公路,一方面互联网将企业的供应链拉得越来越长,不仅仅是跨区越,甚至还跨国界,另一方成将企业的经营内容无限放宽,企业间、行业合作融合度不断加深,企业间的经营脉络纵横交错。一个企业如果经营出现败笔,直接的企业链可能多达数十家,间接影响的可能是无限延伸与扩展。互联网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也会成为负面影响的加速器,对本来孤立、有限的风险十倍及数倍的放大,从而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无限的放大。

(四)快速风险;数字经济发展一切变得“快”了,体现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上主要是:一是快速变化。商业银行对服务对象的贷前调查结论与服务对象业态变化速度在极短的时间会形成不一致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同时数字经济下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因其变化极快而相矛盾;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的脆弱性不断增强,爆雷往往是瞬间的事,商业银行的风险应对措施很难适应这种瞬间的变化;二是快速传染。一家企业出现爆雷,由于企业间集团化、互联网化,企业间环环相扣,金融风险快速传染,信贷风险隔离措施往往滞后于传染行为,造成的信贷损失也会加大;[14]三是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条条体制,往往难以应对无边界的企业风险的发生。而在传统体制下,企业行为一般是限定在商业银行机构的信贷治理辐射范围之内。

(五)复杂性风险;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既有供应链拉长也有经营面放宽的风险,一个房地产行业直接和间接影响到四十多个行业,企业的这种经营复杂性,其风险产生的动因、矛盾往往多极化,因而其风险也就更复杂化;另一方面,由于数字经济是技术工具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融合,数字技术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复杂性,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均是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结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专业的、集合的技术运用主体必须是专家才能解读,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经营一般的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难以作出精准的诊断结论。[15]

(六)监管风险;发展数字经济实质上是创新经济,过度创新的结果一定是制造风险,而创新不足又是相对保守的代名词,在创新与不创新选择上一定是明知有创新风险也要选择创新。创新与监管始终是一对矛盾,监管过紧会锁定创新步伐。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几乎是完全空白,监管政策更是无系统、无范本,很多政策实质上是试错后才得以出台,比如近年来的网络借贷平台就是较为典型,有关监管政策始终处于变动过程当中。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监管政策不确定性,过时的监管政策或用新出台的政策监管来评价过往的企业行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打击,甚至直接出清市场,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政策性风险。[16]

四、基于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风控的模式

(一)传统信贷风控模式不适应新时期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要求

传统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式以人的管理为主导,其主要做法是在分支机构体制下,信贷管理也实行分级授权管理,经营单位客户经理负责贷前调查,部门负责审查把关,经营单位如在授权范围内可以自行审批,超过权限则上报有权人审批;贷款管理上实行前中后台分开管理的模式,前台负责营销、调查、贷后管理,中台负责审核审批,后台负责记录核算。这种管理模式适应了同期的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但是对于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而言,其存在的问题已经是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静止时点的企业数字已无法真实、全面、实时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市场的高交易性、快变化性随时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果不同时间间面目全非;
二是主观性较强,以经验作为决策主要依据,难以精准地给对服务对象下结论;
三是管理过程会浮冰式管理,没有信贷管理的穿透力;
四是会发生较多的道德风险,决策上的主观性使决策结果会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而,少数不法分子会用此权力进行寻租,信贷决策由技术工种转为权力工具[17];
五是被动式管理。面对突如其来、无征兆的企业快速变化、等发现或采取管理措施时企业已经是已病入膏肓,难以承受,无法挽救的地步。显然这种管理特点或优势无法应对数字经济条件下信贷企业的创新、跨界、放大、快速、复杂性特征新风险。

(二)新一代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数字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最终总目标就是确保信贷资产不出或少出风险,但是在总目标又是以若干个子目标来支撑的, 子目标实现的好,总目标实现才有基础。不同的划分标的子目标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数字风控目标是根据服务对象的数字化这一特点设立的目标体系,作为总目标的子目标,其设置要充分体现数字经济的特点,具体地可表述为:1、数字风控要有较强的前瞻性,即要有很强的预警功能,优秀的信贷管理就是对未来的风险有效的防范;2、数字风控要立体化,即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全流程反映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既要有镜子全面真实反映其表面现象,更要有超声波全面检视企业的深层次问题;确保银行对企业信息完全对称、穿透;[18]3、数字风控要适时、高效;即能够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及时的反映,从面上来讲不仅仅对企业本身反映要实时,对服务对象的关联企业风险传导也要及时;4、数字风控要强化服务对象的内部治理。要通过适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经营错误行业,特别是故意、主观性道德风险的发生。

数字风控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前瞻性、立体化、实时性以及强化企业内部治理,而新一代数字工具恰恰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有独到的功能与功效。大数据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清洗、整理,可以为数据风控提供预警、精准营销,对企业过程进行全方位扫瞄,且是适时的,数据单元越多、量越大,其敏感度就越高;物联网可以从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个维度来加强企业的全面检测;[19]人工智能则可以进行信贷管理流程的操作,及时报警任何触碰预警指标的行为,分步式记帐与存储能确保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对供应链业务可有效地进行追根溯源;云计算为商业银行数据风控提供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新一代技术工具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运用的结果正是数据风控的基本目标。

(三)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风控模式

1、贷前调查数字化。

(1)构建强大的数据库;数据是数字风控的前提,大数据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数量和质量,由于数据属于无形资产中的数字资产一种,且有严格的法律保据,因此,商业银行一是要通过加快发展,通过本身系统积累客户的若干数据信息,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合法的交易或政策的支持获得相关信息。从数据风控的角度,外源的信息包括工商、法院、行业主管、人民银行征信、行业协会、媒体等等,要确保与企业的信息对称及实时性,通过信源多源化,不断扩大信息面、信息量,拉长数据信息时间跨度、扩大行业关联度,让每一个服务对象能用数据语言完全表达出来,使服务对象在大数据面前成为一个透明载体;让银行与企业的信息处于完全的对称状态,从而为贷前调查的决策提供强力的数据支持。[20]

(2)启用数字员工撰写贷前调查报告;自然人撰写的调查报告一般是基于本人的经历、阅历、主观认识及了解的信息而作成,这不免受到主观及信息有限性和能力的制约,有些报告还存在客户经济的道德风险。数字员工撰写贷前调查报告,可以突破人的信息储存局限及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其存储的信息量巨大,所作成的贷前调查报告一般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从而为信贷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贷款审批数字化。

(3)搭建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实行评分制。传统体制下的信贷审批往往通过审贷组织、审批人等形式来实施,难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经验型特征。目前,已经有不少商业银行通过搭建信贷风险评估决策模型系统,通过输入相关的贷款企业指标,由系统自动进行评分、评级,以此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信贷风险评估系统指标越多、输入的信息量越大,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准确。在当前实施LPR定价体制下,系统更要将贷款定价等一系列信贷决策自动生成。避免拍脑贷决策。

(4)实行人、数分类审批或共同批准制度。对于小额度、标准化、批量化产品由数字员工审批;诸如个人消费贷款,不仅高效率、更客观,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对于大额度或非标产品,诸如公司贷款,宜实行人、数共审共批,其结果相互验证,找差求证,将任何可能的风险点与风险源控制在审批之前。

3、贷中检查数字化。

(5)建立灵敏度高、指标周全的预警系统。能否实时揭示、发现信贷业务风险,提前布局防范措施关键在于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是否完善、灵敏,设置的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对于信贷风险而言,目前的数字技术是能够支持预警系统的需要的。数字风控的指标体系至少要包括反映贷款对象的合法性指标如工商准入、行业准入等、经营情况指标如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等、法律纠纷指标如司法诉讼等、新闻舆情如负面信息等、金融信用指标如贷款、结算信用执行情况等、行业发展情况指标和国际国内市场情况指标等等。通过纵横交错、严密无间的指标体系的设立其报警红线,一旦触碰,及时发出信号,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与化解。

(6)贷款流转(信息)平台化。传统体制下信贷业务的实现往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在数字银行背景下,一切业务操作都会力求平台化与流程化。通过构建综合业务系统中贷款业务平台模块,要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与贷款对象的供应链系统工程进行对接,且贷款平台很多业务流程均可以通过数字员工管理。如数字员工可以对贷款平台上自动核对贷款条件是否落实、原设定的抵押物、合同要约其他贷款条件落实到位情况、贷款企业各个时期账户、结算、销售回款情况,从而将企业的经营行业完全放在商业银行风控的视角之内。[21]

4、贷后管理数字化。

(7)运用物联网对抵押品进行保全。现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转移和化解分担主要是资产抵押式,约占信贷业务60%左右,以第三方中介公司对抵押品监管或处于无看管状态、或客户经理定期去查验,结果常常是抵押品最终流失。物联网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技术遥控物资情况,通过前台视频与后台系统管理系统控制相对接,抵押物一旦出现移动、灭失等情况,系统可以自动报警,从而及时进行风险处置。物联网不仅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还可以对动产进行跟踪管理。

(8)运用区块链原理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均可以从供应链的视角来解释其所有的经济关系,企业间的经济活动可抽象为主体企业的上下游供给和需求者的延伸,而这种供应链在无限拉长和拓宽,由此形成的金融服务即供应链金融应允而生。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就是贸易和票据、抵押物的真实性及其支付的实时性。区块链可能确保链内数据传输真实、可靠,其智能合约可能按约定自动控制结算行为,对于融资的票据更可以分布式记账、存储等确保票据真实。因此,将区块链方法有机地钳入供应链当中,通过区块链的方法可能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

(9)运用人工智能提升贷后管理的效能。传统的贷后管理以固定时间点、段由客户经理到贷款单位进行检查,经验表明一位客户经理一人管理超过十二个客户很可能难以按管理要求保质保量管理到位,况且现在实际情况客户经理管理超过五十个客户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到贷款单位调查时间短,也很难掌握实时全面情况。通过自然人员工或数字员工却可以运用人工智能通过汇总各种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全面、实时掌握贷款单位的情况,只有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才提醒自然人员工去处置,不仅效率高、精确度也高。

5、加强数字风控的风险管理。

(10)数字风控主要依赖技术对风险的控制,本身也存在数字化风险,因此,需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要构建强大的技术科技队伍,开发与管理数据风控系统和管理数据风控系统的人员需要分开管理;在配置力量上管理团队实力要强于开发团队实力;要借助于社会第三方技术机构对数据风控系统有检视,寻找漏洞,力求系统科学、严谨;要切实防范银行外部的恶意攻击,确保数据的保密不外泄;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科学性、适用性,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对于数字员工更要严格准入标准,持续进行在岗培训,实时将监管政策、管理目标要求输入系统,确保数字员工始终掌握最先最新的政策规范与管理标尺。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数字风控是必须且是必然的。商业银行数字风控是当前商业银行应对数字经济浪潮的别无它项的选择,构建适应数字经济风险特征的数字风控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2、实行人、数并行。人、数并行是当前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最佳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化程度可逐步提升。金融科技首先是技术,技术再先进都是人创造的,因此,数据风控不能完全替代自然人的风控,根据技术的成熟程度,在实行人数并行的基础上可以提升数字风控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比例。

3、提升全行数字化水平。数字风控不能单枪匹马,一方面数字工具运用要打组合拳,穷尽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新成果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运用,用技术手段、技术思维解决人的主观及金融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全行全面数字化,只有全行的数字化水平提升了,数字风控才更有成功的基础。

(二)建议:

1、制定、完善数字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属于涉众金融,也是高负债率企业,因此,其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合规经营。但是数字银行、数字风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一般技术手段在银行业务中担任的工具角色,很多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管理的主管或助手,改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流程,而这些目前法律上尚无完善的条文。商业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法无禁止即可为”之说并不适用,因此,加快数字银行有关方面的立法、定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政策风险、创新风险。

2、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数字银行、数字风控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发展,而金融科技的运用需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因此,国家在产业发展中,宜将金融科技上升到产业化的高度,金融科技不仅直接驱动着金融业的发展,同进自身也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直接贡献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作为金融科技的研发、5G甚至6G的布局等等都需要国家战略投资,让金融科技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场景及通道。

3、加大征信系统建设的力度;数字风控的核心是信息,而社会征信系统即是信息重大来源,也是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红线,因此,在现有征信建设的基础上,也要引进最新的技术,实现数字征信,让征信系统能够足够的强大。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风控是数字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质量,及时捕捉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针对数字风险特征,以更先进的数字风控应对数字经济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是当下持续发展数字银行不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曾钊等.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9) :51
[2]荆文君等.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02):66-73
[3]张勋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08):71-86
[4]易毅.数字银行未来发展构想[J].《银行家》,2017(03):121-123
[5]张石.构建数字银行的战略措施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9(04):12-13
[6]沈一飞等.数字银行的国际趋势[J].《 中国金融》,2015(04):25-26
[7]郝墨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20):143-144
[8]宋贺.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 :212-213
[9]蒋坤忠等.我国商业银行信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时 代 金 融》,2018(07) :103+106
[10]欧阳文杰等,新时期商业银行监管框架重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3):28-34.
[11]陆岷峰,杨亮.博弈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事件管理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04):69-73.
[12]陆岷峰,周军煜.中国银行业七十年发展足迹回顾及未来趋势研判[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05-19.
[13]陆岷峰等,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与共生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科技、金融、经济生态圈视角[J].金融教育研究,2020(01):01-10.
[14]陆岷峰,王婷婷,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资产经营与管理战略研究[J].西南金融,2020(01):16-26.
[15]陆岷峰等.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01):15-24.
[16]陆岷峰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金融冲突及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金融文化的功能及运用模式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研究,2020(01):03-10.
[17]高伦等.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应对措施的选择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与启示[J].金融科技学院学报,2020,(01):10-19.
[18]陆岷峰,马经纬,汪祖刚.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与解决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8):01-07.
[19]陆岷峰,周军煜.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J].区域金融研究,2019年(08):05-14
[20]高伦等.关于期权定价模型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20,(01):12-16.
[21]陆岷峰,徐阳洋.关于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4):32-41.

引用原文,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基于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战略研究》一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