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财经合伙人赵慧利:消费金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未来将走向持牌化、科技化
观点 澄子 零壹财经 2019-12-20 阅读:33464
会上,零壹财经合伙人、智库总监赵慧利发布《科技赋能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向在场嘉宾展现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其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并对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在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赵慧利介绍到,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大致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当下,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备受监管重视,众多监管政策出台;同时消费金融市场受政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支持政策也相继出台,消费金融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消费金融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短期消费贷款占比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短期消费贷款为9.6万亿元,占消费信贷总额的22.43%,比2009年的11.52%提高了10.91个百分点。
2、消费金融供给仍显不足。中国37.48%成年人可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值可以达到80%以上。22.74%的成年人通过银行以外的机构及平台获得服务,有39.78%的成年人仍未获得过任何消费金融服务。
3.消费金融市场监管日趋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金融委、一行两会、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多部门机构组成的监管体系。自2017年整治现金贷开始,监管方更是引入了公安部门,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
4、消费金融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场景。欧洲大型银行投资个人消费和现金贷款类的金融科技公司数量有4家,占投资总数量的19%,美国为8家,占比达到22%。消费金融领域的科技公司受到银行机构的青睐。
随后,赵慧利介绍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生态图谱,她指出,目前行业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机构。其中,持牌金融机构主导,电商平台竞争力强。另外,根据股东类型和持股比例,已开业24家消费金融公司分为6大派系,其中,“银行+产业系”占主导。
行业资产规模也保持较快增速,2018年,19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较2017年增长38%。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增速明显放缓,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增速显著提升。
此外,头部公司实现全渠道获取资金:截至2019年11月末,共有1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银行间同业拆借,9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4家获批収行金融债券,5家进行了银团贷款。
在渠道模式方面,有三大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其中,以线上+线下模式为主。
与此同时,行业出现客群下沉趋势,更加着眼开发“小镇青年”。从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年轻、稳定、中低收入。头部公司用户群体更加广泛,用户结构也更加丰富。
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体现为:持牌化,科技化,竞争加剧。而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的重要性在不断凸显。2018年金融机构消费金融业务技术资金投入达157.5亿元,头部机构金融科技研发投入超亿元。在业务布局方面,21家消费金融公司布局金融科技,8家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专利,数量达139件,10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聘人才自建“智能信贷”。
随后,赵慧利分享了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调研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创新案例,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
最后,赵慧利指出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在未来将展现出三方面的趋势:1.科技赋能正渗透到消费金融更多细分领域;2.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掌握;3.发展与安全并重。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